湘潭市和平公园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2019-03-28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一、地域性与城市公园的相关概念
地域作为一种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的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不同地域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合不可避免,我们在强调保持地域性的同时,积极的面对外来文化,在设计中运用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正确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做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景观设计,只有这样地域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城市公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存在于城市之中,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同时也是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功能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我国目前主要划分为城市基干公园(线型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动植物园、主题公园和历史名园)和专类公园(博览会公园、雕塑公园、城市广场和森林公园)两大类。
二、地域性自然特征的表达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湘潭市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属于衡山山脉小氏陵地带。和平公园位于雨湖区建设北路,距离湘江比较近,曾名湘潭公园,1955年建成开园,占地7.2公顷,全园绿地覆盖率达80%以上,是湘潭市一座独具森林气候、环境优雅的科普公园。
湘潭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其光能与热源都比较富足,虽然降水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因受到季风环流影响,湘江两岸草地植被入秋后颜色枯黄,景观的丰富性和可视性较差。湘潭市区多为小丘陵地形,冲积平原、低山、丘陵和岗地为主。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及地形地貌都受它影响,同时正是由于各地不同气候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影响到地域园林风格的形成。
(二)地形地貌特征。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影响地域景观发生发展的又一项重要因素,场地的地形地貌不仅对景观形式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而且一个地区明确突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该地域的空间认知。湘潭市中东部平坦开阔,《湖南地理志·湘潭县》称:“水凡九曲,形如弓字,行二百四十余里,通行无阻,此县商繁盛之利源也”。而处于湘江周边的和平公园的地势相对较平缓,水域充足,十分利于造景。
湘潭和平公园根据南北两园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以一条中轴线沿公园入口、和平雕塑、和平广场、动物园入口贯穿整个园林,凸显了历史深厚的城市形象。尤其是公园保留了原地形中的许多水潭、浅沟,并将之连成水系,形成内河湿地景观与鱼塘,强调景观的生态性。保留地形上的高差,使得整个园区高低错落有致,富有趣味性。和平公园的设计因地制宜,得景随行,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三)本地植物。湘潭和平公园的绿化植物,一方面应以当地植物为主,体现地域乡土风情和植被文化。在另一方面城市公园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地域性的表达,还可以通过更加完整地保留原生生态系统得以体现。和平公园采用的本土特色植物如湘潭市的市花菊花,市树棒树。且湘莲驰名于全国,代表红色文化特色的映山红更是开满全市。这些本地植物的采用将使景观更为贴近当地的自然环境,反映其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当然,作为森林公园还包括鹤掌揪、银杏等六种国家重点(II级)保护野生植物;大量乔灌木自然生长,夏季水生植物繁茂,主要原生巧木:香棒、广玉兰、桑树、银杏、水衫、池杉等。当地人对盆景的喜爱在城市公园中也有所体现,常常运用盆景进行装饰,园区入口就有“盆景园”、“罗汉松桩景”等,为这座传统风格的园林增加了一丝儒雅的气息,彰显着公园的悠久历史。北园区是一处大型动物园,雏形源于1959年开辟的经济型动物饲养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动物园迅速壮大,其后一直在扩建。
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表达
(一)传统园林与建筑。传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公园的设计中对于传统建筑的借鉴,主要通过建筑物本身的布局、形式、某些片断、装饰、色彩、肌理等给予表达。和平公园中的石亭和和平亭分别借鉴了的古典园林建筑的特色,体现了红色革命的特色。传统艺术也是表达手法之一,如绘画、雕塑、书法、舞蹈、戏剧等。和平公园大量运用雕塑来反映地方文化。如公园内的“和平万岁”巨型浮雕墙、名人名言长廊、湘潭历史纪事长廊浮雕等,通过这些写实风格的雕塑作品,表达出抽象的文化概念,易于人们了解接受孔孟之道、红色文化,为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的现代气息。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常被运用于公园中,如园区入口“诗廊”墙上雕刻的“和平说”,由这些书法艺术的内容可直接体会到公园和平的主题文化。此外还有其它一些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设计师的发现和理解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可加以运用,成为地方文化的载体。
(二)历史典故与民风民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是地域文化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城市公园设计中常常根据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或场景来营造景点,一方面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有的还具有教育意义。船运文化、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湘潭市的三大特色文化典故。
湘潭市有着悠久的船运历史,至今在湘潭河西旧城区仍保留有少数码头,能够勾起人们对昔日繁华的无限遐想。而今,船运交通随着陆运交通的发展而逐渐衰落,湘潭的船运和码头正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在和平公园建设时,船运经商以和为贵,敬重孔孟之道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色被深深的融入其中。湘潭不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和重镇,湘潭还是近代湘军人物的重要发源地:先后有曾国藩、毛泽东、彭德怀等军事领导人诞生于此;以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事迹、革命历史为内涵,而组成的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与意义的文化体系。湘潭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毫不逊色,齐白石、张天翼、罗典等湘潭人均大放异彩。湖湘文化“也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和平公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供居民观赏、休息和娱乐等的功能,同时也兼具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文化和延续城市记忆的功能。城市公园的发展应该充分调用湘潭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把城市公园打造成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