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香花村传统民居建筑初探
2019-03-28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201)
一、香花村的基本概况
香花村2017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也是湖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11年朱家大院民居建筑群被省政府确定成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花村位于双峰县最西端,村内山脉属龙山山脉的尾峰,山脉西北高,东南低,山头不高,以丘岗低山地貌为主,平均海拔为150米—185米,有得仙山河自西向东流汇入湄水河。香花村隶属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甘棠镇,距离娄底市约35公里,西面与邵东县交界,北面则与涟源市接壤。
二、香花村的空间形态
中国的传统村落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元素就是水、地、山,以方便生产,同时还要能与周围的山水形势相协调[1]。香花村民居聚落选址巧妙,讲究风水,遵循自然规律。村内有带状河流自西向东流过,河流小溪蜿蜒流转,水塘和水库众多,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民居借助山水格局,处于山环水抱之中,满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理念。民居聚落以街巷,小院相连、分点群居布局,均含‘聚宝’之意,是农耕文明背景下产生于的一处最为理想的人居聚落。
香花村四面环山,中间平坦开阔,形成一个低洼的“小平原”,呈团状分布,聚落东西长约836米、南北长432米。整个村落的空间可分为居住空间、道路空间、公共活动空间、绿化景观空间。村内的大屋民居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到200米,空间布局合理。聚落的居住空间由清末民初民居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陆续建造的土坯民居组成,新民居和旧民居各自独立。
三、香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
香花村的8处传统民居建筑群大多建设于清末民初,分布范围较广,建筑依山傍水,前低后高,排水巧妙合理,采光良好。据统计,如今只有28.7%的传统民居保存得相对完好,56.5%的传统建筑物局部存在安全隐患,14.8%的传统民居建筑主体结构倒塌,濒临废弃。
(一)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
香花村传统民居布局多种多样,其中大屋民居布局紧凑,大多为“外庭院内天井”平面布局。外庭院是指主体建筑正前方所形成的开阔院落。内天井有方形、长方形、亦有多边形,位于大门与堂屋、或各正房与厢房之间[2]。这样的平面布局符合以前大家族的居住需求,庭院空间成为家庭娱乐场所,同时符合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由于丘陵地区用地相对紧张,地形地貌对建筑的制约因素较多,因此,传统民居建筑有些通过围墙辅助围合,形成不规则多边形的院落形态。香花村传统的民居的前院和内天井分工明确,大屋民居的前院一般由正屋、厢房、门房和门楼(戏台)等建筑物围合而成,相对于正屋而言,庭院有一定的外向性,和外界直接相连。内天井主要作用是利于正屋的通风和采光,民居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在炎热的夏季有利于形成穿堂风。适当的长宽比,对于采光主要来自于庭院的厢房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它可以兼顾正房和厢房的日照,还可以解决夏季遮阳问题[3]。
(二)传统民居的基本类型
香花村的传统民居在结构形式上都属于砖木混合结构,如果依据外部形式和建筑材料划分,该村的传统民居有三种类型,一是天井院众多的大屋民居;二是横向扩展呈“一”字形平面的土坯房民居;三是围合成“凹”字形和“口”字形平面的土坯房民居。
1.大屋民居。大屋民居又称为“大院民居“或”天井院落式民居“,砖木结构,其主要建筑材料是青砖、土坯砖、青石、杉木等。由于香花村位于湘中地区,为了适应当地天气湿热、雨水众多的气候,民居需要满足避雨防晒及乘凉的需要,与北方合院相比,香花村的大屋民居将正房和厢房连成一体,将宽大的庭院缩小成为狭小的天井,将天井前后左右连通可以组成大家族多股聚居的大院。厅堂可以分为正厅、侧厅、后厅及过厅和门厅。正厅分前厅和后厅,是家庭日常生活及接待宾客的中心,建筑尺度比其他房间高大宽敞,用料考究,装饰集中,两侧房间多设楼层而厅堂到顶仍保持同样的高度[4]。
2.土坯房民居。在香花村,传统民居大多是砖木混合结构,除了大屋民居外,土坯房也是该村常见的民居类型,主要建筑材料是土坯转、青石和杉木等。香花村的土坯房主要有“一”字形、“凹”字形和“口”字形三种平面类型,布局和选址较为灵活,现存的土坯房大多建造于清末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建筑往往利用土坯砖砌筑墙体,木板门直棂窗,“七”字挑梁支撑深远的屋檐,屋面房梁直接置于砖墙之上,由悬山的屋顶覆盖。为增强土坯建筑的整体性,除建筑的基底用青石板排脚外,砖墙也用方形青石块做转角,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三)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
香花村民居的民居的装饰材质精美,题材丰富,工艺精湛,主要装饰形式有石雕、木雕、彩绘和灰塑。装饰部位主要是柱头、门窗、梁枋、屋脊和天井的条石等,常常雕刻寓意祥瑞的花卉草木、动物图腾、典故传说以及几何图案,装饰纹样造型精美,以此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木雕。传统民居深远的屋檐下,常设置木质挑梁,挑梁上有俗称“花板”的木构件,它既是装饰品,也是受力构件。其上各类浮雕惟妙惟肖,寓意吉祥。大屋民居外廊柱上设有月梁,它的装饰作用远大于结构作用,梁一端插入墙体,另一端插入柱体,有一定的连接作用。月梁外观大气,梁身浮雕多雕刻各类古典故事和花卉植物,不用油漆和彩绘,色调和谐。香花村土坯房民居的窗户一般为一码三箭直棂窗,少有繁冗的装饰。
2.石作。香花村位于湘中丘陵,石山众多,因此就地取材的青石料常在当地民居的主体结构中使用。湘中地区因雨水较多,常用石柱代替木柱,石柱由整块石头塑造,柱础石雕刻有各种题材的浮雕,如花草和麒麟等,曲线动人。民居常用石料做建筑的基础,石料打磨平整,砖墙直接砌于青石基础之上。除此之外,当地也惯用石料做门枕石和门楣,门楣内侧都会雕刻阴阳八卦图案,石门槛和门枕石也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题材较广,精雕细琢,栩栩如生。
四、结语
双峰县香花村传统聚落布局独特,民居建筑造型优美、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价值。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保护和尊重传统民居,对传统民居进行“活态”保护,而从居住现状的角度看,传统人居环境不符合现代人需要,亟需改造传统民居以及发展新民居。因此,如何对这些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成为香花村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香花村要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将传统村落文化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