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少数民族妇女人力资源扶贫开发与自主创业研究
——以喀什疏勒县新疆如意服装纺织有限公司为例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6期
关键词:女工南疆妇女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及精准脱贫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政策,更是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促使全面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得到历史的肯定。

随着党和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减贫信号提出,自治区政府积极响应号召,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下称《条例》),其中提到“支持贫困家庭转移就业”,并就贫困家庭劳动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生产技术指导”,并着重提出“扶贫开发工作要以和田地区、喀什地区等为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另外,《条例》中还提到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特殊贫困群体的关爱帮扶体系”。由是观之,推动南疆留守妇女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及就业脱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妇女就业,一方面会增加其家庭的经济收入,使得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方面,大量的留守妇女参加社会工作,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自治区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状分析

贫困问题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重大民生问题,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的贫困状况。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向来是呈递减的趋势,其除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倚重政策的实施,这无疑扩大了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扩大的现实情况,国家积极出台系列政策,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号召人才扎根边疆,为祖国边疆事业的发展助力。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落地,西部经济发展的状况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相较东部而言,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截止2016年,东西部GDP产值占全国比重分别约为54%、18%,再观2017年我国各省人均GDP产值排名,其中新疆、西藏、甘肃等西部主要省份均位于倒数位。对比当年33616元的全国人均GDP,西藏为15457.3元、甘肃为16011元、新疆为19975.1元①,大多不足全国人均GDP的二分之一,由收入差距所折射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仍十分明显。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部分农村地区,如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很多农村家庭年收入不足3000元,月收入不足300元,贫困状况尤为严重。

(一)南疆扶贫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的多数农村家庭均以农业为生,就业渠道相对狭窄,畜牧业虽然存在,但多属于分散经营,其规模及收入都不太可观。受限与自然气候及村庄分散的运作模式,这种家庭农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非常少,多数家庭的基本生活依赖于政府的帮扶。贫困家庭数量多,由此造成扶贫压力巨大,脱贫工作艰巨。2017年中央下发扶贫资金861亿元,中西部22个省份的资金占到总规模的97.4%,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扶贫资金近70亿元,均用于新疆脱贫工作。其中大部分的资金均以现金的形式下发至贫困户,用于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但这样“授之以鱼”的“扶贫”方式,并不能完全达到“脱贫”的效果。贫困户如何能够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主脱贫能力,从而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就业现状

自2010年新疆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之后,新疆少数民族就业趋势较为乐观,就业的结构也有所优化,就业的途径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但是其就业依然面临一些显著的问题。首先是城镇化水平较低、二三产业发展的不充分带来的就业渠道的缺乏限制了少数民族的就业;其次是传统的生育观念带来的就业人口不断增长所导致的较大的就业压力;再次是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少数民族就业结构变化之后与产业结构的改革不相匹配;最后是少数民族就业者的整体劳动素质较低,对于特定的岗位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在上述问题的共同作用之下,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就业的现状虽有所改善,但其今后的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的阻力。并且,就业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工作的压力。如此,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疏通并增加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改善劳动者的贫困状况,缓解政府扶贫工作的压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现状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其中除汉族之外,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约为1214.69万人,占新疆人口总人数的60.42%。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占新疆总人数过半的少数民族当中,农村从业妇女(非家庭农业生产)的人数是非常少的,这些妇女的就业结构仍属于落后型的金字塔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二三产业较为落后。究其原因,除了民族文化传统对女性就业的不支持(近些年有所改善),更多的还是与妇女自身的教育程度较低、就业能力缺乏的现状与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的差距及就业渠道的相对匮乏有关。

南疆农村的少数民族女性普遍存在早婚、早育、多育的情况,男性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更多地将家庭的活动,如家务、照看孩子、看护老人等自然地移交到女性身上,消耗了女性大部分的精力;加之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不提倡妇女从事除家庭之外的生产性活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妇女在自我意识层面安于现处的生活。另外,由于经济状况及教育资源的限制,多数女性未接受基本的通识教育,其就业意识及就业能力严重缺乏,加之农村就业渠道的极度匮乏,最终导致南疆众多少数民族妇女无业在家,男性独自一人维持家庭开支,多数入不敷出,需要政府的扶贫救济。

综上,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这样一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若能参与到社会就业当中,其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长及政府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是,让这些妇女参与到社会就业当中,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逾待解决。除日益改善的传统观念外,急需解决的当是这些女性就业能力缺乏及就业渠道匮乏的问题。

三、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的人力资源扶贫开发与自主创业培训措施

本调研团队于2018年7月前往喀什疏勒县如意服装纺织有限公司(下称如意公司)进行调研,调研重点主要集中在企业针对少数民族女工开展的人力资源扶贫开发与自主创业培训。调研团队了解到,如意公司针对少数民族妇女所采用的扶贫开发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模式:一是企业集体就业下的扶贫开发,其主要的实施区域为喀什疏勒县的生产园区;二是基于家庭工厂的分散自主创业培训,其主要的试行点是疏勒县的巴合齐5村。

企业集体就业下的扶贫开发模式是将疏勒县下属各村及邻近县村的部分少数民族妇女集中到生产园区的工厂内,进行系统的培训开发。针对这些少数民族女工,如意公司从各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在熟练掌握国语及基本的劳动技能的基础之上适应现代化的工厂作业需求。

基于家庭工厂的分散自主创业培训则是如意公司现行的针对于多种原因不能集中到工厂上班的女工所开设的组织运营管理技能培训模式。其主要的操作模式是如意将部分的纺织生产机器放置到女工的家中,实现女工足不出户就能从事纺织生产工作,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及小孩子的女工,这样的生产模式在缓和女工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之上满足了此类妇女希望通过就业实现增收的意愿,同时也解决了其就业渠道问题。由于如意在喀什疏勒县的生产园区近800人的劳工中95%以上为少数民族女性,并且其有针对性的开发模式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本调研团队认为这样的培训模式在促进南疆少数民族女性就业方面有较大的可取之处,故将其人力资源开发措施分析与评价如下。

(一)国家通用语言培训

如意公司针对少数民族女性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较差的现实情况及生产车间现代化操作所必要的语言需求,开展了相关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培训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听、说、读、写。

1.听

听就是在女性员工正式上岗之前,培训人员就生产车间的设备名称、功能、操作的流程等分别用国语和民族语言说给女工们听,让女工将这些名称的国语发音烂熟于心,便于日后的生产操作。

2.说

说就是规定在生产车间工作的女工只能使用车间的标准语言——国语——进行交流,在不断的练习当中提高对国语的熟识及运用的熟练程度。当然,在女工正式上岗之后,每天中午一小时的例行培训中针对发音、对话的专项练习也让女工对标准用语的掌握程度有进一步加深。另外,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演讲活动,也让女工对国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3.读

读就是如意公司于女工正式上岗之后,在每天中午一小时的培训中采取“说”和“读”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女工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面,加深对文字的记忆,便于今后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在中午培训地点,也就是党团活动室里,设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印刷杂志、报纸等读物的自取栏,供女工自由阅读,帮助女工扩大识字量的同时,也让女工对时政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加快其与现代化接轨的步伐。

4.写

写就是定期组织女工进行以专业技能知识为基础的国语考试,考试的试题都来源于日常的操作规范、流程等。虽然不难,但是要求女工给出的每一个答案都要用国语书写,这是对女工学以致用的一次考验。另外,如意公司已也会开展主题写作活动,如主题“我的梦想”、“我最爱的人”、“我最想感谢的人”等,让女工能运用国语进行写作的同时,也能通过文字抒发其心中各类情感,有利于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养成。

如意公司通过“听、说、读、写”四步走的国语培训方式,在女工上岗一年之后就能实现与女工之间无障碍的国语口语交流,这样的培训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及其产生的后续效益是值得关注的。

(二)劳动技能培训

如意公司为提高女工的劳动技能,满足车间生产操作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纺纱机器的操作、简单故障的自行检修、专业知识考试验收等在内的劳动技能培训。

1.纺纱机器操作与维修培训

纺纱机器操作与维修培训的具体实施模式是“师带徒”,一个师傅负责2~3个徒弟。这些师傅主要是进厂较早的,经验较丰富,熟悉车间操作的老员工,如此选择一方面是出于前述对老员工经验丰富及对车间各项操作有着较高的熟悉程度适于教学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约培训成本,营造融洽的车间工作环境的考虑。老员工会就车间机器的具体操作手把手教学,并会对出现的故障阐明故障出现的原因及出现此故障给其它功能片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女工形成整体性的思维,适应先进设备的流水生产需求。

2.专业知识考核

如意公司的专业知识考核是与国语培训联系在一起的,以专业知识的考核为主体,就不同的与生产相关的主题进行学习成果验收考试,如生产工序管理、棉花基础知识及专件、纺织厂安全和消防管理等。另外,专业知识的学习成果验收考试的成绩会汇总形成学习成绩排名,排名前五的女工会获得一定的学习奖金。当然,排名倒数前五的女工计三次将会在月工资中扣除少部分奖金以作惩罚。

通过人性化的、奖惩结合的劳动技能培训模式,女工的劳动技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此外,通过劳动技能的学习,女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对女工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组织管理技能培训

如意公司在对女工劳动技能进行培训的基础之上,也着重对女工组织管理技能进行培训。女工组织管理技能的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企业集体生产组织管理技能培训和家庭工厂分散生产组织管理技能培训。

1.企业集体生产组织管理技能培训

此项培训是针对在如意公司生产园区内集体就业的女工进行的组织管理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女工的组织管理技能,并为女工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其基本的运行模式是如意公司会对在企业工作三年及以上的女工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不单包括具体的生产操作,也包括一部分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公司会挑选考核优秀的女工作为车间管理小组的后备人选并进行专业培养,从而实现女工从技术岗向管理岗的转型。这样的转型虽只涉及部分女工,但如意公司开设的“双重职业生涯通道”也让精通技术,不善管理的女工有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2.家庭工厂分散生产组织管理技能培训

区别于上述的企业集体生产组织培训,如意公司以村为单位,在村设“如意袜业纺织服务站”,选用村中部分女工作为服务站的管理人员,协助管理本村的生产工作;同时,主张分散家庭的女工自我管理与组织协助管理相结合,女工自行决定生产的数量,多劳多得,如意公司负责统收统销,消除女工生产无销路的担忧。另外,在销售渠道的管理当中也选用部分女工参与管理,帮助整个村供产销一体模式的建立,为村脱贫工作助力。同时,基于村的供产销一体化模式的逐步建立及建成之后的移交交付模式的构建,也为少数民族妇女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生活技能培训

如意公司对女工的生活技能培训主要是指如意公司在为女工提供的宿舍中安置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如热水器,智能云电视、空调、冰箱、电磁炉、抽油烟机等。住宿的女工对这些现代化生活设备的操作使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了解、适应并主动融入现代化生活起到了助推作用。

(五)党建培训

党建培训是如意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坚守的培训模式,主要是通过党建一帮一及党日活动等方式实现对女工组织管理技能提高的目的。调研小组了解到在疏勒县的如意生产园区,党支部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及车间党小组组长与车间女工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发挥党员“助推器”的作用,让结对的女工在生活、工作及思想上时刻与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入党并在群众中发挥党组织及党员的先锋作用,带领更多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国家的脱贫攻坚战助力。另外,在如意党总支的协助指导下,少数民族女工建立的党支部由女工进行自我管理,从而不断提升女工的综合素质。另外,在特定时期开展的党日活动,如红歌会、体育节、文艺晚会等,也让女工们实践和发挥了其组织管理的能力。

四、人力资源开发效果

如意公司结合企业集体就业与家庭工厂分散生产对女工进行的培训所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分别是:女工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女工及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在经济与扶贫方面带来的良性循环效益和妇女个人独立意识及家庭地位的提高。

调研小组了解到,如意公司在职女工的月平均收入为3000元,采取多劳多得的原则,生产岗的普通女工一月最多能拿到4000元,最低为1800元。这样的最低工资标准远远高于当地行业的最低月工资标准1390元(含三险一金);另外,较于前文指出的大多数南疆农村家庭年收入不过3000元的现实情况,这样的月收入对身处农村的女工家庭来说是极其可观的,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女工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

伴随着女性个人及其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长和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现实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个人及家庭的消费心理,并最终实施消费行为。相较于女工未就业之前的消费状态,就业之后带来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这种非前述“授之以鱼”的“授之以渔”手段,也加快了地区脱贫并长期不返贫工作的进度。

最后,大部分的妇女进入社会生产,必然会将繁重的家务交于家中的其他成员,如此妇女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生产当中;同时,双重职业生涯通道的开启和针对妇女开展的各项培训,也让女性培养其个人独立意识和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成为可能。更重要的,妇女这种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其在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提升,会有很大可能改变其在伊斯兰传统文化中的较为低下的家庭地位。另外,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得到丈夫及家庭重视的妇女所在的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及日后的发展方向选择上会有更多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婚恋及生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可能,如此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南疆现有的社会人口结构。

五、总结

如意公司在企业集体就业与家庭工厂分散生产对女工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所带来的女性在经济收入增长、个人独立意识觉醒、家庭地位提高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是较为显著的。同时,这样的就业及培训模式也对地区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经济状况的改善、个人意识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将会对优化南疆的社会人口结构起到积极作用;最后,社会人口结构的优化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的缓解与解决也会助力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的实现。

【注释】

①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官网:www.xjtj.gov.cn

猜你喜欢

女工南疆妇女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建筑女工
当代妇女的工作
筑梦南疆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女工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