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2019-03-28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呈现出“新常态”这一特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是指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也使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全国大力推行倡廉建设,从而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有了新的挑战[1]。
经济“新常态”呈现出消费形式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专业化、智能化成为新特征,市场竞争逐步转向差异化、质量化,要求企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特征[2]。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对于我国企业运营与发展具有大方向上的引领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未能与经济新常态接轨,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创新。
二、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挑战
(一)经济责任审计范围难以明确。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明确权责核心[3]。但就我国情况而言,国有企业领导人往往存在经济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首先,难以明确相关事项属于领导人的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在国有企业中重要事项例如“三重一大”等相关事宜需要管理层开会表决,并不属于领导人个人责任,但在实际过程中并不能辨别是否为领导人授意。其次,从时间节点来看难以划分前任和后任之间的经济责任。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更换时对其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先离任后审计,最终出现不大的问题也往往不了了之,经济责任审计往往草草结束。
(二)经济责任审计资源有限。我国目前的审计状况要求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覆盖审计,审计资源存在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也向多种态势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商业模式发生转变。我国的相关审计人员人数上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部分审计人员未能适应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对于审计相关工作的转变,例如国有企业领导人在任期间的重要决策、经营方案以及经营绩效考核结果并不单单从企业的财务指标上来看,还要从企业的战略布局、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排查,找出是否存在漏洞或是违规操作。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没有明确的标准。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不完善,多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质,其次,还有一些评价标准存在公式化,实际与相关领导人的职责不具备较强的关联性。除此之外,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往往会存在将其审计范围扩散到整个国有企业的情况,未能做到明确领导人的权责核心,浪费过多的审计资源。总的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缺乏一套客观的标准体系,并且对于审计结果未能进行充分利用,落实到问题的处理上。
(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局限。目前,我国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通常采取国有企业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其领导人,过于注重领导人在任期建的工作结果。但实际而言,国有企业领导人在任期间工作结果的好坏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并不是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具有片面性,国有企业领导人可能通过违规操作来达到实现工作目标的结果,并且以结果为导向不能有效的排查出领导人在任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考验相关人员综合能力的工作。对于相关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从事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不具备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与实际工作中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甚至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三、新常态下面临经济责任审计挑战的对策
(一)合理界定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划分好前任与后任领导人经济责任的界限。还应改变现阶段先离任后审计这一情况,将事后审计逐渐转变为事中审计。在不能明确经济责任是否属于领导人的个人责任时,审计人员应该围绕领导人被赋予的经营管理权以及执行权等方面去查找漏洞,在审计过程中要凸显其针对性和关联性。
(二)利用大数据的手段改善审计资源有限的困境。在大数据的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改善审计资源有限的问题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机遇和未来的趋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完全依靠人力资源来解决审计资源匮乏的问题并不现实,审计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手段、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完成数据采集这类基础性辅助性的工作,再与自身的职业判断所结合,找到可能存在漏洞的方向进一步挖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建立健全合理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经济责任评价是相关部门对于领导人在任期间工作成果如何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在建立经济责任评价体系时,必须围绕可比性和相关性的性质。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时,不能公式化的评价,要结合该国有企业的性质特征、战略布局、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去综合评价,并且建立一个科学的评分体系让不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之间横向可比,让前任与后任之间可以纵向可比。
(四)创新多样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责任审计不应该单单以财物指标考核为主,需要多方面的进行考核审查。经济责任审计也应该考虑审计风险、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等多方面的审计方式。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时应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全面考察领导人在任期间的工作成果。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综合性工作,要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于审计人员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前,除了要具备相关学历、证书等要求外,还需要对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对于本身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审计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今后的审计工作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储备。
四、结论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经济“新常态”并不只是意味着挑战,它也带来了机遇和发展,我们需要把握好方向,逐步解决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促进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