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商扶贫问题研究
——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6期
关键词:广西电子商务农产品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2015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将电商与实体店铺相结合,释放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的叠加效应。紧接着,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2017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在新闻发布会上再一次强调,“互联网+”社会扶贫是推进扶贫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让电商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

一、农村电商扶贫概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推进,农村电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电商是农产品经过生产、加工、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相比,具有地区化、信息化、技术化等特点,其高效、便捷、开放、影响的范围更广。农村电商扶贫是运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拉动农村创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推动农村特色农业产品销售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它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资源的投入以及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农民通过电子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使农民获得直接收益,吸引更多相关的外界电商产业链,也为当地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收入,从而达到脱贫、助贫的效果。

二、广西农村电商扶贫的基本现状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农产品种类多样,产量较高,为广西农村电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区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广西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电子商务进农村三年规划》和《广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广西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全区共有47个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动“乐村淘”、“邮乐购”等电商平台落地,农村电商覆盖率超过70%。重点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8年7月,累计建成服务站点3101个,物流配送网点2228个,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1826个,示范建设成效显著。

富川瑶族自治县作为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农村电商发展上探索出了自己的做法。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建成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并配备了9名工作人员,负责开展人才培训计划。其次,基础建设逐渐完善,建成三级物流体系,覆盖11个乡镇型电子商务服务站和74个乡村型电子商务服务点。再次,制定人才培训计划,高度重视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围绕农村电商发展开展了几十场培训,共培训了5000余人。2018年12月,富川瑶族自治县成功举办特色产品展销会,相关农业产品的意向签约成交金额量达到1.69亿元。以最具特色的脐橙为榜首,据相关报道,富川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脐橙累计11万斤。富川瑶族自治县“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逐渐成熟,为当地的瑶乡贫困村民拓宽了就业渠道,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总得来说,广西农村电商还属于缓慢发展阶段,贫困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一些偏远乡镇的交通设施不完善,网络技术与物流发展相对缓慢,借助农村电商脱贫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广西农村电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已基本实现了民族地区“村村通”。然而,现有的通村道路条件较差,同时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与贸易。民族地区农村多为山地村寨,一旦山洪爆发,通村道路被冲毁,相关部门又难以及时修复,势必造成村寨与电商服务站、村与县乡物流网点之间的联系中断,这不仅影响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也阻碍农村电商交易的顺利完成。此外,受经济发展制约,目前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普遍拥有电脑数量较少。同时,乡村物流体系还有待强化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人才拥有量上较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贫困地区极度缺少精通电脑操作的人才,甚至普通的劳动力都非常缺少。村民平时对电脑的应用都仅限于聊天、购物等,对于电商的创立、运营知识等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还比较匮乏。绝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缺少电子商务管理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中高端人才缺乏。农产品电商扶贫需要对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进行大量的包装推广、品牌建设,相关投入较大。贫困农户缺乏资金,无人才支撑,使得电子商务扶贫难以开展。

(三)特色农副产品缺乏标准化体系

农产品上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标准化体系,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整个农村电商环节都缺乏质量标准检验。在一些偏远落后的贫苦地区,农民种植(饲养)的各种农副产品,没有经过食品安全检验,包装不精细,产品生产无法追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大大影响了农产品在线销售的竞争力,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保鲜、冷藏)要求严格,这无疑增加了农产品网销的难度。与此同时,也缺乏有影响的领导品牌,使有些农产品未能真正的发挥其优势。

(四)落后乡镇对电商扶贫重视程度不够

落后乡镇领导对农村电商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以及对于扶贫工作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使得现有的村子没有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扶贫工作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有关报道得知,有的村子只有一两条宣传广告,或者只是挂了农村电商服务站的招牌,但实际上没有开展相应的电商工作,使得多数农户对农村电商一无所知。对于农村电商扶贫工作仅仅只是注重上级检查、形象工程,流于应付,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没有任何价值意义,造成资金与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完善农村电商扶贫的对策

(一)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具备较完整的网络基础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构建。发展农村电商需要保证资金的投入,加大力度推进贫困山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光纤的连接与覆盖。其次,加强县、乡、村之间的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另外,应努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的网络建设,同时为贫困山村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设备,输出优良的农业产品。另一方面,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贫困群体的参与也很重要,可以给予贫困群众一定的工作和合作机会,使其成为临时或者固定的工作人员,从而增加其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二)积极培育新型农村电商专业人才

一方面要推进当地教育的发展,与高校之间建立起连接、培养发展农村电商所需要的大量的优质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扶贫专场、农村电商学院、电商实训店等项目,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吸引人才,提高收入、福利各方面的待遇,吸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懂管理、建设及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引领农民工返乡投身于农村电商的发展。有些地区可以依托自己较好的基础,组建有关电商专业的人才培训队伍,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熟悉业务和网络的综合性人才。

(三)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电子商务扶贫应立足于当地生产现状,引导贫困农民种植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产品,从农产品的品种选择、种植环境、种植过程、产品采摘、产品包装、产品贮存等过程进行标准化建设,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打造当地农产品品牌。政府引导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标准化和销售策略,立足区域特色,着力打造“富硒”、“有机”、“绿色”以及“生态”品牌,以甘蔗、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火龙果、珍珠李、圣女果等)、桑蚕、蔬菜、畜牧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识农产品登记认证。例如,富川瑶族自治县就是依托本地特色水果脐橙,打造脐橙产业,树立良好品牌,有助于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四)政府积极引导农村电商规划发展

农村电商发展需要政府做出正确的引导与扶持,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运用,促进创新,加大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另外,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定期组织培训及有关于农村电商扶贫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农村电商发展的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协助农村电商的发展,助贫脱贫。与此同时,政府要做好农村电商的基础培训工作,教农户怎样正确使用手机进行购物,浏览新闻,销售农产品等,改善农民信息素质,提高电商意识和能力。为了加深农户对电商的信任度,需要加大电商扶贫的宣传力度,逐渐转变农户传统的消费观念。

在扶贫工作中把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将扶贫工作与互联网实现深度的融合,借助电子商务发展的特性助销农村农产品,是扶贫工作的一大助力。通过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审视广西民族地区农村电商扶贫的现状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出了完善广西民族地区农村电商扶贫的对策,为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电商扶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也为政府制定农村电商扶贫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广西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