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工智能谈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要求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6期
关键词:劳动力劳动者机器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2017年3月9日,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比拼3个半小时后,李世石宣布认输;同年5月20日至27日,著名围棋选手柯杰再次与Alphago进行人机大战,Alphago三胜柯杰。可变资本李世石,柯杰这样聪明的“人类智能”输给了“人工智能”,反应的正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相对的机器对人的替代。在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突破的智能化时代,资本有机构成将不断提高,且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新要求。

一、人工智能的概述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人工智能早期研究者John McCanrthy等人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像是人所表现的智能行为一样[1]。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百度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智力的延伸,机器通过识别数据筛选,学习人类的智能,可以取代人类所做的机械性,重复性工作[2]。除此之外,目前还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但至今尚未统一。可以将人工智能概括为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3]。

(二)人工智能的特征。任何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通过使用生产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从而创造新产品的过程。而人工智能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资料,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劳动者使用,它可以使劳动资料更具有智慧。在人工智能时代,工具相较于农耕时代的牛,工业时代的各种机器,信息时代的电脑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器人已经可以模拟,扩展人的智力,甚至可以胜任人类智能才可以完成的工作,即使人工智能在某些工作岗位上可以取代人,但是人对这一“生产工具”的控制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可替代“人类智能”进行一些机械性、重复性高的工作。例如在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已经迅速代替交易岗位;在未来,服务员、清洁工、翻译、保安等,这些工作可能都会被取代。此外,人工智能还应用在抗震救灾、医疗、VR技术等方面。例如在医疗方面,比如智能假肢、外骨骼和辅助设备等技术修复人类受损身体,医疗保健机器人辅助医护人员的工作等[3]。

二、人工智能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马克思说:“把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4]。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趋势是不断提高的,并通过剖析机器大生产,揭示了相对过剩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为我们分析人工智能时代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力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对马克思资本有机构理论予以深化和创新。

(一)人工智能使不变资本的投入增加。早期使用的机器,主要用来解放或延伸人类的四肢和五官。根据马克思对机器的相关阐述将其可以定义为:机器是指通过发动机来推动工具机,使其运转,劳作,从而实现机械代替工人的一种机械装置[5]。人工智能出现之后,机器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工智能不仅开始替代体力劳动,甚至延伸至脑力劳动及智力劳动。

(二)人工智能使可变资本减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机器排挤人”的著名论断,而这一现象并不会发生改变。例如,原来需要几个工人合作才能操纵的机器,技术改进后,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操纵。人工智能和过去以往的机器一样,能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例如在一些餐饮业,机器人可以作为服务员上菜收盘子;在酒店,机器人可为客人自助服务订房……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机器将夺走工人的饭碗。而现在,许许多多的工人会被逐渐发展的人工智能替代。这样会导致对劳动需求相对减小,使失业增加,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三)人工智能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综上分析,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使企业投入的物的因素增多,即不变资本的投入比例不断增加。同时,能取代部分劳动的人工智能必将排挤工人,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小就会使失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幅降低,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不断缩小,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断增大,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劳动力供给的要求

人工智能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的提高,机器逐渐取代人类的一些工作岗位。虽然现在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可最终还是需要劳动力,但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新要求。

(一)高技术劳动者需求比重增加。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劳动力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类所做的机械性,重复性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导致体力劳动者的需求减少,与技术相关的脑力劳动者和智力劳动者的需求比重大大增加,如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等,这些岗位暂时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必须注重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积极主动适应新的高科技环境。

(二)越来越看重沟通和创新能力。在新的科技环境中,劳动形式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沟通性及创新性人才,目前依赖沟通和创造的工作暂时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就像机器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情感交流,人工智能发展的背后需要创新。劳动者不仅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更新它们,去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发展。那些富有创造性的,灵活的工作仍然需要人类完成,因此劳动者就必须向这些职业转移,这也是未来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向复合型人才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需要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劳动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容易被淘汰甚至完全被取代,不管是哪一类劳动者,单一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早已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劳动者应向具备交叉学科背景及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速度比人们学习新技能的速度快得多。劳动者为满足社会需求,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增强自身技能,同时要积极应对市场要求的变化,对自身的知识技能等进行主动的调整。

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利用好科技的进步来解决发展问题。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这条路也十分艰苦。但只要我们砥砺前行,相信人工智能会带给人类更大的惊喜。

猜你喜欢

劳动力劳动者机器
机器狗
劳动者
机器狗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未来机器城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云端
无敌机器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