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无障碍 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2019-03-28

福利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县入户残疾人

• 杨 乐

时值盛夏,暑意正浓。

在河南省新县吴陈河镇的水塘边,乘凉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邱正富也不例外,每天下午他都会来到这里与街坊乡亲们纳凉闲谈。从老邱的家门口到水塘边只有几十米,但很多村民却并不知道,就是这段短短的距离,却曾让他头疼不已。三年前,因为突发脑血栓导致左侧身体瘫痪,邱正富的行动不便起来,加之屋里屋外台阶的阻碍,老邱每出一趟家门就得越过十几道“坎”,渐渐地,老邱变得有些封闭,他宁可守在屋里,也不愿出门看看。但就在去年,新县残联的工作人员为邱正富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不仅对他门前、室内的台阶进行了防滑坡化处理,还为他配发了手拐和轮椅,加装了康复训练双杠,这样一来,老邱不仅能在辅助器具的帮助下独立行走,还可以通过康复训练逐渐恢复身体机能。与此同时,老邱也变得开朗起来,用他的话说:“屋里畅通了,自己的心情也觉得敞亮了。”

从独守房内到走出家门,无障碍设施的出现让老邱的生活有了明显的不同。而在河南省新县,还有更多像邱正富一样的残疾人也正因家庭无障碍改造而受益良多。2018年7月19日至21日,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会在新县举行,通过走村入户、实地走访,我们也亲眼见证了无障碍对残疾人的起居出行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让居家环境有"个性"

提起无障碍,很多人其实并不陌生,残疾人停车位、防滑坡道、盲文指示牌……的确,近年来,随着“无障碍”理念的深入人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设施我们已随处可见。而在制度层面,我国对于无障碍环境的关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出台,更加快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步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身体残疾和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很多残疾人特别是贫困重度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有着迫切的需求。

河南省新县作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重点县,残疾人达2.5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3359人。近年来,为了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难、融入社会难的问题,新县通过将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累计投入639万元,对84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此次中国残联在新县召开全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会,也正是想借此为各地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我们采取的是个性化的改造方式,依据家庭无障碍改造设计规范,入户模拟体验残疾人生活场景,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残疾人特点,分别进行改造施工和辅助器具的配备安装,从而保证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在观摩现场,新县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介绍道。

而在我们的实地走访中也可以看到,从卧室到厨房,从厕所到庭院,所提供的无障碍设施确实将残疾人的功能障碍、居住需求、改造环境等都纳入了考虑之中。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优先享受无障碍改造,在改造前,工作人员还会通过残疾人证管理系统、城镇低保系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比,确定改造对象,并结合入户调查了解残疾人的现实需求。而在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县还通过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将家庭无障碍改造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让公共生活有尊严

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的居家环境有了提升,但要让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还需要打通残疾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阻隔,实现无障碍环境的整体改善。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看到,除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外,新县在社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设计上也颇为用心。例如,在千斤乡戴湾村的文化广场上,我们看到,虽然广场面积不大,仅有1.8亩,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广场上不仅设有文化戏台、康复健身器械,还对12个出口全部进行了防滑坡化处理,并在广场周边的主要道路上全部铺设了盲道。在广场旁边的公共卫生间里,卫生间的墙体上已经加装了扶手,而卫生间中也留有了无障碍厕位以方便残疾人如厕。新县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新县已经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县城和集镇主干道盲道全覆盖,公共空间坡化全覆盖,旅游公厕无障碍厕位全覆盖。这意味着残疾人从走出家门的一刻,就能够实现从家庭到社区的“无缝衔接”,从而更加安心地参与到村镇的公共生活。

而在无障碍改造打通残疾人出行障碍的同时,其更为深远的意义也在逐渐显现。由于无障碍设施实现了残疾人生活起居的自理,无形中也就减轻了其家庭的照料隐忧,这也就为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外出就近就业创造了条件。在戴湾社区的工疗车间里,目前已有20余名贫困残疾人在此就业,残疾人通过从事手机配件装配等工作,每人每月能取得18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实现了稳定脱贫。

让改造服务更精准

“从《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已对近211万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方面,我国目前还有331万户残疾人有相关需求。”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介绍道。

针对这一现状,如何使家庭无障碍改造更加精准有效,也就成为本次现场会上各地代表关注的焦点。在讨论中,不同省市也就本地区在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分享。

如,四川省通过将本省的“量体裁衣”式服务与残疾人对无障碍的需求进行精准对接,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通过现场入户、网上入户和残疾人交流互动三个渠道,精准掌握残疾人家庭对无障碍改造的需求数据,从而为本省88个贫困县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了决策依据。

北京市则在原先为肢体残疾人和8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进行居家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将北京市籍的各类别残疾人全部纳入其中,从而满足残疾人家庭对无障碍改造的实际需求。

而辽宁省在家庭无障碍改造过程中,将不同残疾人家庭的个性特点与改造过程中的共性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通过“一户一策”确定改造项目和内容,又借助所收集的入户数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变个性化改造为制式改造,统一改造内容,进行标准化施工,从而在节省工程时间和造价的基础上保证施工质量。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去参与去创造的基础,有了平坦的路,有了扶手,有了盲道,有了一切为残疾人提供的便利条件,残疾人才能走出痛苦,解放自己和家庭,走进广阔的天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为本次现场会的寄语中,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这样写道。确实,无障碍设施建设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更体现着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为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正是帮助他们创造便利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一步。而伴随着规划监管、设施服务的不断完善,一个“人人参与、 人人共享、 人人平等”的无障碍环境也将逐渐形成。

猜你喜欢

新县入户残疾人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新县
人大工作评议之“新县实践”
新县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进村入户正当时 益家信息助农家
我骄傲
探讨三网融合及光纤入户技术的应用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方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