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竞赛:七年级英语课后作业效果的秘钥
2019-03-28张宝珠
张宝珠
(大田县上京初级中学,福建三明 366102)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如何学习;留守儿童多,父母无法监督和指导孩子完成课后作业。面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用分组竞赛为主的方法,助力学生课后作业。
国外有学者开展分组竞赛教学法研究。Van Nuland Sonya E(2015)等研究者认为,教育游戏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竞争,竞争是教师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Nikolakaki Maria(2012)研究了分组竞赛教学的需要,认为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团结互助,是为人们所倡导的一种新的社会化民主工具。[1]
初中七年级入学一个月后,笔者通过前期调研和根据本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实践分组竞赛,力求提高课后作业完成效果,把所任教的七年级1、2班学生分成4个英语学习小组——ABCD组(主要按照成绩分成),组员含有1~2人是成绩较好的学生,2~4人是成绩中游的学生,1~3人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各组自己取了名字,如英语学习动力小组A;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和副组长是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检查作业、负责抽查背诵、记录分数、评比反馈,帮助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等工作。
一、培养互相监督,团结协助,互帮互助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需经过反复学习,最终形成自觉化的行为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笔者注意引导和培养小组互助、监督的精神。课堂内养成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独立分析的习惯;课堂外养成预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开学初,向学生提出课后预习的要求和做法,让每个人目标、任务明确。具体落实的预习习惯有:1.预习生词,把音标注在生词旁。2.预习课文,翻译课文,查看课后注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课前让组长互相检查各组成员预习情况,并以10分制记录下每位成员的得分,教师巡视预习情况,组长向教师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及时了解预习工作是否到位,既节约了时间,又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3.试着完成课本设置的练习。组长检查组员课后复习巩固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记下分数及存在的问题或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再点评,这样教学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作业的及时完成,为课堂内容的巩固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练习使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个别学生应付了事,不预习和抄作业的坏习惯,笔者采取个别谈话,取得家长配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取得帮助,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笔者班上的陈xx和田xx两位同学对英语不感兴趣,基础很差,期末、期中考试150分卷只考40分左右,参加了英语分组竞赛后,明确了学习目的,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在2018年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互背表演对话,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达到交际目的
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英语文化特别关注人际交往。无论是英国主流社会倡导的“绅士风度”“淑女气质”,还是美国社会倡导的“实用主义,自由精神,民主意识”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社会人际交往中。初中英语课文中的文本设置了大量的“对话”(dialogue)或“会话”(conversation)其实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对话” 或“会话”了解英语国家真实的社会人际交往“模板”,从而把握“文化本质与内涵”,提高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2]课后教师让小组成员找组长或副组长(组长负责对方组的成员,副组长负责3名成员)表演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对话,小组之间互相PK并打分。教师利用课前五分钟抽几组学生表演对话。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组长能够组织本组成员编相似的对话进行表演,就可以获得加分。虽然学生只是套用了课本上学到的有关句型结构,但这就是在“用英语做事” 。 这就是了不起的进步或成功。从这点滴的进步或成功中,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提高,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际的能力将不断提升,达到了语言交际的目的。最后,每个小组选出对话代表参加班级举行的英语口语竞赛。随后评出班级4名最佳选手参加学校举行的英语口语竞赛。这种活动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做好评价,及时反馈,积极导向,树立信心
通过评价,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 组长用10分制记录下另一组学生在预习、课后作业、背诵、表演和测查单词、词组、句型等的得分情况,以便于教师进行反馈并做出评价。每个月进行小组评比活动进行奖惩,奖惩形式力求多样化。奖励措施为两篇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的语篇,做完后可以享受教师亲自给他讲解的“待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惩罚措施,比如班级H同学让他把听写错误的单词抄10遍,每次都很不情愿,应付了事,不是字写得让人看不懂,就是用两根水笔同时抄,最后一个单词都记不住,笔者得知H同学对电脑感兴趣,就让他帮助教师将练习题录入电脑等,这样既达到了惩罚目的,又发挥了学生特长,使学生热情不被破坏。小组成员之间你追我赶,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断地认识了自我、树立了自信。最后各组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学生也有自尊心,在评价中笔者谨记“ Admonish your friends privately,but praise them openly. 要私下告诫朋友,但是要公开夸奖朋友”。评价是分组合作竞赛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以起到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分组竞赛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为学生适应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当然,培养学生的分组竞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分组学习和养成竞赛意识的问题上,要多角度、深层次研究学生学习与教育手段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并逐渐形成以“乐学”“会学”“博学”为英语学习指导目标的教育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