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9-03-28林宏
林 宏
(尤溪县管前中学,福建尤溪 365116)
《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不同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为组织模式,显然这一模式已不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尝试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实验,那么如何保障“分层走班教学”顺利实施呢?
一、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分层走班教学”顺利实施
学校采取数学、英语任课教师交叉分层任教的原则,即每一个任课教师既要担任自主学习班的教学,又要担任强化提高班的教学,目的是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有效消除所谓“好老师教好学生”的误会。学校重新界定了行政班班主任和教学班数学、英语任课教师的职责, 明确分工,协作管理,由政教处和教务处分别会同级部对教师进行管理与评价,明确教师在“分层走班教学”中的职责和任务。
(一)一组行政班班主任间要协同工作。安排班主任时两个班级一组,考虑新老搭配,保证每一组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担任行政班班主任。老班主任不仅要管理自己的行政班,而且因为两个班级是“同损同荣”,所以他们也主动承担起带动年轻班主任的责任。这样,两个行政班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班主任管理行政班要关注更多的细节,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的学生,只要在自己班级上课,行政班班主任就负责管理, 其中也包括大课间的疏散演练、出操等。比如如果教学班学生在做完眼保健操之后再回各自行政班做课间操,时间很紧张,所以我们就以教学班为单位做操。
(二)行政班和教学班班主任要协作管理。教学班的学科教师就是教学班的班主任,他们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精力。例如学科教师在课前要早早到教室组织学生走班,安排座位,维持纪律。又如收发作业也比原来费劲, 因为上课的学生分在两个班级。慢慢地,大家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比如在座位安排上,在本班上课的学生原则上座位不动, 来走班的学生各自找座位与行政班班主任多沟通发挥班干部和课代表的作用等。同时,我们强化团队整体评价、弱化个体评价,对英语、数学教师的评价,只评价备课组,不评价个人,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建立与分层走班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机制由政教处牵头,年段带领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加强学生管理。首先,在校本课程中增加与分层走班相关的内容。其次,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注重解决与走班相关的问题。虽然每天的走班只有两节课的时间,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散和躁动,特别是有些调皮的孩子,时常要找个机会闹点花样。所以我们加强了班会课的管理和班主任课间到位的管理。特别是第一个学期,每次班会都组织班主任进行集体备课, 统一内容,讨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方法。各班围绕建设有效学习集体开展系列活动。两个行政班经常在一起组织相关活动,既促进了两班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也提高了班级管理效能。
二、强化课堂教学的层次化,确保“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
课堂教学目标要注重层次化的设定,有了不同教学目标才能够确定层次发展的方向,这样才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设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符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需求。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简单的识记了解、理解领会、掌握应用、拓展引申。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还有课前预习导学案的设置也需注重层次化,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学生来说,重在让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必要的反复,适当强化并落实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机水平,提振学习信心,培养学习习惯,要鼓励他们及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能够基本上看懂要学习的新内容,大概了解就可以了;对于中等程度班级的学生来说,重在让学生“学有所成”,帮助学生从模仿到独立,夯实学习基础,唤醒主体意识,体会学习方法,要对学习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模仿书中的方法来进行不同的尝试,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沟通和讨论;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学生来说,重在让学生“学有所长”,以欣赏、期待与激励为策略,鼓励自主学习,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提高,不仅要基本弄懂新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寻找一些资料对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听教师的讲解,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强化了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前预习内容的层次化,才能更有效地确保“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注重课外作业层次性的设置,确保“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
“分层走班教学”除了要强化教学上的分层,教师还需要注重在课外作业布置的分层,课外作业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教学的作业布置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根本就不会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尤其是在数学、英语这两个学科当中,最常见的作业布置就是教师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然后学生进行解答。这种统一的作业布置存在许多弊端,统一难度的作业内容,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比较大,但是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又显得比较简单,不具有什么挑战性,长期以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会觉得知识很复杂难以弄懂,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学习阴影,同时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长期得不到能力上的拓展训练,会严重阻碍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这样的作业设计对于“分层走班教学”来说是难以实施的。因此,需要十分注重课外作业层次化的设置。首先在作业布置的数量上要适当控制,传统的题海战术的形式已经过时,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情况布置3-4个习题就可以了,作业不在多而是在精。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以教材上的习题为主,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习题来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对于中等程度的班级学生来说要在基础题型基础上还要融入一些知识综合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去挑战这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尝试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适当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同时加入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引申,引导学生进行习题创新,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