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9-03-28陈洋
陈 洋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和落实好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这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贵州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村群众的精神风貌有了改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农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激发参与建设农村的主人翁意识。
一、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选择趋利性增强,法律观念薄弱
“道德素质是精神文明的灵魂,它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体现一个民族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1]道德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黔南地区农村物质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农村利益群体的划分也更为明显。由于市场经济原则在农村社会也势必造成收入的差异性,在加上自身客观条件的差异性,村民的价值观念呈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并伴随着道德选择的趋利性增强。在当地村委会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涉及村民自身利益时应该如何处理时,有37.7%的人认为,对自己有利就服从,不利就反对,是四个选项中占比最大的。村民法制观念薄弱,法律运用自觉低下。从调查中发现,黔南农村村民的整体法制观念比较薄弱,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偏低,法制观念需亟待提高。很多村民对日常生活中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比如在调查中提到的对于“法律援助”的了解情况中,完全不了解的人数占比60.7%,超过六成是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只有极少的人知道并了解法律援助。
(二)农村教育队伍知识结构不齐,职责不明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知识结构不齐。农村的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需要一批高素质、更专业的教育队伍扎根农村基层,坚决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黔南地区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工作负担繁重,工作难度较大,工作总量多,待遇不高,使得刚在农村基层入职的部分年轻人不能安心工作,特别是异地的年轻人以在农村工作岗位点为跳板,存在跳槽的想法。原有的干部队伍虽然能够扎根基层农村,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也呈现年龄老化的趋势,总体素质相对偏低,工作方式单一。年轻工作人员和老一辈工作人员素质、观念和处事差异会直接影响工作方式的差异,造成农村基层教育队伍内部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和矛盾,影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存在教育职责不明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位的情况。根据调研和访谈了解到,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责不明,有的干部或工作人员职务太多,所担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只是挂个虚名,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一方面表现在教育内容与村民的认知水平相矛盾。在随机抽取的300调查对象,其中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的占调查人数的83.3%,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并不高。而宏大深奥的教育内容与村民偏低的认知水平的形成矛盾,是导致教育效果弱化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教育内容脱离村民实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是党和国家对农民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诸方面素质的要求。”[2]在调查中发现,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弱,与村民实际需要联系甚微。比如,很多村民在遇到需要打官司来解决纠纷时,习惯依靠村委会或亲友来处理问题,有的村民对“法律援助”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把类似这种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法制常识作为农村教育内容之一,现有的教育内容宽泛、晦涩,脱离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
(四)教育载体陈旧,缺乏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社会活动必然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来进行,以便实施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达成教育目的、取得教育成效。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陈旧,未能取得好的效果。对黔南十个农村的实际调研来看,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较陈旧,未能达到好的效果。走访的10个村寨没有开展如山歌竞赛、劳动竞技赛等形式的固定活动计划,在对村干部的访谈中也提到,很多村民对于手机上的部分信息没有辨识能力,有的人甚至深信不疑,而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层干部却没有及时意识到新媒体也可以作为有效的教育载体,没在手机等新媒体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
二、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村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
造成黔南农村群众道德选择趋利性增强,法律观念薄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黔南农村多位于高原山地中,环境闭塞,交通不畅, 教育资源匮乏,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明显落后,导致了农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偏低。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第五号公报公布的数据可知,2016年末,黔南州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未上过学的占7.99%, 小学占42.07%,初中占42.47%,高中或中专占6.42%,大专及以上占1.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2.53%。
(二)农村教育队伍建设和管理薄弱
首先,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数量不足。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缺乏专业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基层农村干部兼职负责完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没有专门负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责任人。部分负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年轻工作人员虽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其次,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存在职责不明确,教育缺位的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理论知识学习力度不够,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技能的掌握,甚至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特别是年龄稍大工作人员持有“只求顺利退休,不愿学习”的被动工作态度,阻碍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在黔南农村现实的工作中没有建立激励标准和原则,这就促使教育者产生“工作与不工作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消极工作和教育态度,造成奖罚不分的现象;另一方面,会削弱农村群众主动学习和关心路线政策、法律法规、政治时事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积极性。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教育队伍职责不明确,教育动力不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缺位,严重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滞后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也启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农村群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调整和选择教育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目前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水平不高,缺乏更深入细致的挖掘。具体来说,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对具体的农村教育内容、目标、任务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层挖掘,许多工作计划仅仅停留在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表面,缺乏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系统性思考和研究。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村民的接受水平不相适应,单纯的政策宣传、僵硬的文件张贴,让文化理论水平有限的农村群众难以理解纯理论的东西,也需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做到内容的通俗化、具体化。
(四)缺乏挖掘贴近黔南农村群众教育载体
缺乏挖掘贴近农村群众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黔南广大农村地区蕴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德育资源、自然资源等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文化载体资源,但在实地走访和观察中,发现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本地区文化资源的发掘不够不足。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应该重视载体在教育过程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挖掘本地区的丰富的文化载体资源,而不仅仅是局限搞搞宣传活动,发发宣传册子。更需要的是转变观念,探寻增强教育效果和能够被农村群众所乐于接受的载体形式,并注重主客体的沟通交流。
三、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工作对策
(一)提高群众文化道德素质,转变思想观念
1.改善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为提高农村群众文化道德素质发挥有利作用,应加强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投入。文化娱乐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偏远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无非就是看电视、聊天、打牌和打麻将等,文娱活动较为单一。努力改善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是实现城乡文化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农村群众文化道德素质有效的载体,有利于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农村文化娱乐基础设施能够为农村群众提供开展文化学习、娱乐活动的场地和设备,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重视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引领。
2.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利用村民规约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是提高农村群众文化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村规民约、乡规民约是乡村群众自行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是乡村自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3]村规民约在维护农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黔南地区各村制定村规民约,要从各个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将农村群众最关心的村风民俗、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婚姻家庭、攀比随礼、农村产业发展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村规民约先规范起来,确保增强农村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维护农村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制定村民规约应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制定、落实村规民约的过程中。
(二)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1.提高农村教育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是农村工作人员和农村群众的榜样,所以必须加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这可以通过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与进修制度,让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同时,各级政府应该给予重视,根据相关的制度安排制定培训计划,适当拨出经费用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和进修,以提高农村教育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优化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有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远发展。创造条件吸纳优秀青年扎根黔南农村,鼓励学历高和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扎根黔南农村,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切实提高黔南农村年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农村工作生活条件。既要整合老一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又要将年轻专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2.建立和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能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既是保证计划落实的重要手段也是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首先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薪金性激励制度。“薪酬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薪酬激励对于提高组织综合实力作用非常明显。”[4]把在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与薪酬奖金挂起钩来,对于在农村做出思想政治教育重大贡献和突出成就的团队或个人要实行重奖,对那些敷衍塞责、形式主义、虚假应付的人员和基层组织实行扣减薪资和奖金。另一方面是精神性激励。仅依靠物质利益的表彰是不够的,还应该将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结合起来,发挥激励的合力作用。通过非物质的手段,利用表扬、奖状、勋章、荣誉称号、授权等激励手段,对于有突出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基层组织要给予表扬,激发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施建立激励机制还远远不够激发基层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还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考核机制、惩戒机制等,完善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三)教育内容与农村具体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坚持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村民认知实际,注意农村群众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年龄阶段等特殊因素,实现教育内容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就是要结合黔南农村社会发展现状,根据农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要求,坚持农村思想政治内容贴近农村生活实际,选择与农村社会有关的教育内容,按农村实际需要开展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扎实深入。还有所侧重和突出,做到在宣传党和国家最基本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流意识教育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黔南农村群众生活实际,其内容应该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突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突出家庭美德教育等教育内容。
(四)与时俱进,探索合适农村的教育载体
1.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活动载体相结合。活动载体是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得最为频繁的载体,而黔南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活动载体相结合,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具有非常的必要性,也是推进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体现黔南州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又要结合时代内容需要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活动,必须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摒弃过去陈旧的腐朽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比如布依族的六月六活动、苗族的四月八活动、水族端节等活动,在这些节日活动中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 并在活动中加强社会公德、村民道德 、家庭美德等教育,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民族传统节日中去,传递到农村少数民族群众甚至全部群众的意识和行为中。
2.开发手机网络载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95亿,相比2014年底增长1694万,年增长率为9.5%。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的数据显示,黔南地区通宽带互联网的村约占64.84%。再加上智能手机在农村普及,手机成为农村网民上网主流设备。在黔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使广大村民群众在享受到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占用手机媒体阵地,采用公众号推送、新闻推送、视频推送等村民可以接受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