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燕山-太行山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
2019-03-28李进华张英奎范松丽
王 婵, 李进华, 张英奎, 范松丽
(1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 石家庄 050000, 2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 石家庄 050000)
婴幼儿是对营养状况反映最敏感的人群,在此时期应注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年来婴幼儿营养不良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此阶段是婴幼儿完成母乳喂养到添加辅食的关键时期,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甚至成年后健康状况产生影响[1]。婴幼儿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也是人民生活质量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2]。儿童早期营养将影响其一生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探讨和研究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不断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消除或降低不利因素,同时利用各种优生、优育和优教措施,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3]。定期测量身高、体质量、头围等发育情况,可反映儿童饮食是否适量,如出现发育迟缓或肥胖、消瘦,可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4]。因此,本课题组对河北省燕山-太行山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营养状况、贫血发病率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10个县6~24月龄婴幼儿2 73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抽样方法为整群抽样,所有入选对象既往体健,无关节疼痛、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2)婴幼儿年龄为6个月至2年;(3)所有婴幼儿均为该地区常住居民。排除标准:(1)婴幼儿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疾病史、发育畸形;(2)婴幼儿近1个月内有发热、感冒或腹泻;(3)婴幼儿为双胞胎;(4)婴幼儿有先天性疾病或心、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所有入选对象儿童家长均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采用询问和问卷调查双结合的方式,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采用询问记录1次后,连续3 d进行24 h膳食摄入量问卷调查,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婴幼儿基本情况、出生及喂养情况、24 h食物、家庭喂养与营养知识等项目。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检测采用Hemo Cue 301型便携式血红蛋白分析仪,使用血片采集指尖末梢血。
1.3生长不良评估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5],以Z值评分为依据,分别计算婴幼儿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量(WAZ)、身高别体量(WHZ),Z评分=(实测值表-参考标准中位数)/参考标准标准差。营养不良评估标准为以下范围: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消瘦W:WHZ<-2;超重:2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通过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进行双核录入核查,并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738名婴幼儿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其中男童1 384名(50.8%),女童1 354名(49.5%),男女比例为1.02:1。6~11月龄婴幼儿977例(35.7%),12~17月龄婴幼儿982例(35.9%),18~24月龄婴幼儿779例(28.4%),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71,P>0.05),见表1。 2.2不同性别婴幼儿营养不良例数比较男性婴幼儿超重、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例数均多于女性婴幼儿,男性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49%(339/1 384),女性为16.84%(228/1 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率比较/n 2.3不同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例数比较不同月龄婴幼儿超重、消瘦、低体重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6~11月、12~17月、18~24月婴幼儿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1.19%(207/977)、18.84%(185/982)、22.46%(175/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例数比较/n 2.4早产对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早产组和非早产组超重、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早产对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n/%) 2.5不同出生体重婴幼儿营养不良情况比较经过比较,出生体重<2 500 g、2 500~3 900 g、≥4 000 g婴幼儿在超重、消瘦、低体重方面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3个不同出生体重组在生长迟缓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出生体重婴幼儿营养不良情况比较(n/%) 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行为形成、体格生长关键时期,具有行为可塑性强和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对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检测儿童营养摄入效果不仅可以激发生长发育潜能,并可建立良好膳食行为[6-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开展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监测结果表明[9],6~8月龄婴幼儿达到最小可接受膳食比例为39.8%,有60%左右的婴幼儿不能通过合理辅食补充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以往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以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自然改善,但微量营养素缺乏如缺铁性贫血等疾病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需经常使用富含铁的食物才能得以改善,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健康饮食、降低婴儿营养不良率的发生,是儿童保健面临的重要问题[10-12]。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B是婴幼儿辅食阶段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在我国婴幼儿辅食普遍以家庭制作为主,尤其对于贫困地区,较难做到食物多样化,故婴幼儿从辅食中摄取优质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不足的问题较为广泛[13]。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因疾病、喂养不当和生活方式不正确引发的贫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例数不断增多,且多发于6~24个月龄婴幼儿,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王悦等[14]研究表明,贫血和营养不良对婴幼儿危害很大,不仅影响身体各脏器发育,同时对成年后行为、智力均有一定影响。6个月龄前的幼儿,最佳饮食为母乳,母乳含有天然丰富营养元素,还含有独特免疫力成分,可有效增加婴儿免疫力[15]。婴幼儿到6个月月龄之后,单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婴儿全部营养需求。目前WHO建议婴幼儿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后开始添加辅食,以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16]。WHO对0~5岁婴幼儿碘推荐摄入量为90 μg/d,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存在摄碘不足的风险,因此仍建议把母乳作为婴幼儿最理想的食品。部分家长提前给孩子添加辅食,错误地认为早添加辅食有利于婴幼儿生长,但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过早添加辅食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还有些家长频繁给婴幼儿换奶粉,或在大人用餐时给婴幼儿尝试各种食物,上述行为均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反应。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婴幼儿普遍存在与大人同桌吃饭现象,食物以粥、馒头、面条等单纯主食为主,对于绿叶菜和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少,辅食种类较为单调,含铁丰富食物摄入量少,可能是引起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17]。 Z评分法是目前进行儿童营养状况群体评价时常用方法,WAZ、HAZ、WHZ是反映儿童近期和远期营养状况和发育状况综合指标,可评价儿童过去、远期营养变化和消瘦、超重、低体重、生长迟缓等情况,低体重、生长迟缓等均会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婴幼儿超重会增加个体成年期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18-19]。贫血和营养不良对婴幼儿的危害很大,不仅影响身体各脏器的发育,同时对成年后的智力、行为均有一定影响,考虑辅食添加不正确和不及时是婴儿贫血的主要因素。由于喂养经验、对喂养知识获取途径和理解能力不同,喂养行为也存在差异,均会影响婴幼儿营养状况。存在这些喂养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因素导致其对喂养知识获取和理解不够。有研究证实,通过营养知识干预可改善婴幼儿看护人喂养行为[20],提示应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和技能,制定合理有效措施,降低婴幼儿贫血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加强贫困地区相关医疗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积极提倡母乳喂养,科学合理添加辅食,普及儿童贫血、营养不良预防知识,加强定期健康体检相关指导。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婴幼儿超重、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例数均多于女性婴幼儿,可能是由于男性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较女性婴幼儿更大。随着月龄增加,婴幼儿生长迟缓例数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可能是由于添加辅食方式不合理,喂养方式不科学所致。由于本次调查地区为河北省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影响多样化食物供给,且居民经济条件差,购买能力受限,看护人对营养知识水平低,导致部分婴幼儿营养不良。本调查结果显示,早产组和非早产组超重、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早产并不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因素;出生体质量<2 500 g、2 500~3 900 g、≥4 000 g婴幼儿在生长迟缓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体质量过轻或过重都有可能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此结果与蒋秋静等[21]、张亚南等[22]、唐艳斌等[23]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在河北省燕山-太行山区贫困地区各级妇幼保健单位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儿童营养改善营养状况的氛围,宣传添加合理辅食知识,提高不同月龄小儿体检率,针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反馈指导,保障婴幼儿健康水平。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可能由于抽样方法或偏倚等问题导致样本代表性差,故今后需增加样本量行进一步研究。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