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杂杂说(十四)

2019-03-28韩天衡

艺术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对联书画

文/韩天衡

清赵之谦楷书对联

对联作为书法的一种形式,要早于立轴。据记载,宋代的陈抟就书写过“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对联,这算得上是开山鼻祖了。但是纸本对联的隆兴,当在明中期。这与纸张生产的大幅化,及明式房屋的厅堂设计和陈式有关。厅堂主座的背壁上,务必要张挂大画轴,左右两侧则张挂对联的上下联,甚至有分挂二三副者。字画的主题及珍贵程度,往往要与主人地位身份相称,而且是时常要更换的,这可是主人的门脸。客人来了,先瞻观书画,有文化,也有了话题。所以到民国营造的中式房屋里,还保留了这种格局。以往的对联,存世量多多,而现今则近式微,艺术的装帧形式,都还是跟实用相关。

这是清代诗书画印皆擅的大师赵之谦的佳作,去些娆佻,多些涩重,魏碑里能读到颜真卿法书的风骨。记得是1999年由拍场竞得,当时,炒作之风未炽,三万二拍得,加百分之十佣金,总计三万五千二百元。如今的佣金也涨了许多,水涨船更高了,一哂。

晋唐云铭砖砚

汉晋砖为筑墙砌墓之用。但到了清中叶,金石学的盛兴,文人,尤其是清高嗜古的文人,视坚硬的古砖有拙朴之趣,往往还多按有图画和吉语,即取来开塘注蜡,作砚之用。且也蔚成一时风气。

这是药翁唐云先生旧藏的晋砖,早已制成砚。一次他令我刻对章,呈上,颇满意,说:“你画儿蛮多了,这次送方砖砚给你。”老辈的思维真周到,如古话所说:投桃报李。我说:“太谢谢了。”但一看,除了晋代的年款,别无所有。我开玩笑地说:“唐先生,送砚不落款,人家会以为是从大石斋里捞来的。”就这样,他老人家在砚背写了三行字,搬回家里,兴致勃勃地一口气刻成,又在砚的天头,自书了“贞石寿”,时在1980年。

药翁对我等后辈多奖掖,但很实在,一般不当面说令你轻飘而虚夸的表扬话。他仙逝后,一次读到他学生写的一本回忆录,里面居然记录了先生对我的许多褒奖。先生正气一身,跟许多今人的作派恰恰相左,古风可颂啊。

清于硕刻象牙红木座砚屏

此为象牙红木座的砚屏。砚屏之盛行当在宋代,搁置于砚之上风,书写者多右手执笔,防风亦免砚中墨汁之速干,既利于静心书写,且也是文人设置之精致雅具。诚然,寒酸文士是配置不了的。至明中后期,盛行书写巨幅大字,此物多为案头摆设,虽无实用,而对达官显贵似又不可或缺。近于聋子的耳朵。

此砚屏之微刻书画,为晚清于硕(字啸轩)所作,此公书画兼擅,更擅于微刻。读此画则清丽可人,渊源有自:读其字则宗师东坡,朴茂醇正。尤其不可思议者,在指甲般大的范围里竟刻写了约六百字的吴梅邨西田诗,简直神乎其神,不可思议。

故我谓,书画入微雕不易,更不易者不在其微,而在兼具书画之精妙,若于硕者,堪称古来微刻之翘楚。嗟前无古人,叹后无来者。

清扬玑刻寿山石印

扬玑字玉璇,是康熙时最享盛名的寿山石雕家。当时艺人胆子小,也把名利看得淡,大都不在雕件上署名。道理也简单:好则留芳百世,孬则遗恨一生。有自知之明,所以前清三代署名者寥寥。

此件真品雕一甪端神兽气格雄浑,小中见大,神采奕奕,且署款也属的真。

时在1995年,接待外宾后自锦江饭店出,有一兰馨古玩店,素知此店有几位掌眼的老法师,而此件标价仅一千五百元,可谓是铁鞋磨穿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遂购归。

多年来示以业内专家,把玩之际,皆赞佩无已,有国手级雕家尝摹刻先后两钮,均自叹古贤之不可及。我也每嬉言,这可是从老虎嘴里拔来的宝牙,一笑。

清胡开文制张果老礼墨

文房四器,砚之外,笔、纸、墨多是消耗品,即使宫廷内府中物,也都属使用的,作纯装饰用者极少。然而,此三物中,尤其是墨,着意附加艺术的元素,不计工本地饰以金银,点以珍珠,着朱衍翠,极尽华贵,从而演化为实用外足可递藏观赏的文玩。以我有限的见识,观玩且贻于友朋非仅实用的礼墨,滥觞于乾隆,之后则蔚然成风,这也是嘉庆、道光后一道特别的风景。礼墨有外观奇美而质佳者,也有金玉其外,败絮其里者,前者可实用,后者则伤砚、伤笔、伤神。此八仙中人物张果老,墨高23厘米,巨品。满身泥以真金,又点缀石青、石绿,工艺精妙,造型别致,光彩夺目,一派富美气象,乃晚清不可多见,且传世极少之品。惜墨之保存,干不得、湿不得,碰不得、娇气十足,不逊贾府林妹妹,故美术馆开幕时陈列不多日,即回库房静养矣。

明铁犁木骑象罗汉

这尊明代骑象罗汉,经历过一场被毁容的惨痛经历。记得是在1993年,经过新闸路,新开了一家古玩店,看得上眼的东西不多,东西不多的店铺,叫价特狠,时去走动,也先后买了几件伊秉绶、齐白石的书画和名家的旧章。渐渐地熟了,又常回答他一些古玩知识,价格也松动了。

一日偶过,见被正面砍去脸部的这尊罗汉。细睇,乃木中最坚硬的铁犁木,这木材硬到一般的刀枪不入,被砍成这付残相,要有多大的“仇恨”,询问,说是从“文革”前的大户人家收购古玩时,这件劫后余身的木器,是顺带送他的。我询价,说:“侬韩先生要,给四十块,收个坐义头(出租车)铜钿。”

请了尊有病的罗汉,一直想为其“整容”,两年后请沪上高手杨留海修复,遂得如今尊容。毁物只需一旦,而修复之难,多有“玉碎难复”者,此物算是大幸。看来在“文革”那荒唐诡诈的时段,菩萨还得人保佑。

元剔犀心形纹毛笔

漆是中国人的发明,这漆是指生漆,也叫大漆,我国的使用可上溯到七千多年前,出现时间太久了,生活里用得太广泛、太普及了,泛泛加之普通,人们则不以为然、不以为奇了,颇有点“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况味。战国乃至汉墓里,出土过诸多精妙绝伦的漆器和漆绘,内里的胚骨早已朽蚀,得以整体的保存至今,全赖大漆不朽的功劳。

漆器的雕刻工艺在宋代已勃兴,在木胚、金属胚的器物表面髹漆,一层稍干,又复一层,往往要髹几十层,超百层,这层次里也还有色彩的区分,叠加到一定的厚度,则有高明的雕刻匠在其上施艺,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或龙䕫、或几何纹饰,题材广泛,多寓吉祥意。一般纯黑漆的,或面漆黑色,下层多有其他色彩相参的称剔犀。纯红色者称剔红。做一件漆器经年而成则是常态。

此为元代所制剔犀心形纹毛笔。笔长21厘米以黑漆为面,间以红漆两道,色感稳重深幽,由笔套至笔杆贯穿心形纹,线感起伏,流畅自如,大匠用刀之圆劲婉润令人叹服。心形纹在元代以后即未见衍用,此也鉴别时代的机窍之一。

此件元笔,国内博物馆皆未曾见。十四年前,在东京以重值得之,今在我们美术馆长期展示。

清寿山白芙蓉石太平洗象图

说到寿山石的雕件,清初的福州名家堪称一枝独秀,讲得霸气点,是独步天下。虽说彼时青田、昌化都产美石,但缺失的是人文环境。寿山属八闽首邑,一时人文荟萃,如谢在杭、毛奇龄、高固斋辈,好石赏石,工匠运斤,文气熏陶,学艺相辅,故工匠之作,多洗剔俗骨、文心勃发,尽得风流。其时最著名者有周尚均、杨玉璇,以及魏汝奋、魏开通等。

此以将军洞白芙蓉雕刻之太平洗象图,一仆踞地洗刷,一童捧瓶骑象背,彼此呼应,披毯染丹,浅刻繁花,填以真金,牵索赋彩,嵌以红宝绿翠,高技大艺外,显现出别致的富美气象,大匠手笔,名不虚传。作者周尚均,有“识”(古之通例,款字阴刻曰款,阳刻称识)于象之内腹,不予录出,恐好事者仿真牟利也。

猜你喜欢

对联书画
小议对联
巧对对联
小小书画廓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