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生中的苏轼
2019-03-28臧安民
○臧安民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经典篇章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苏轼少年时就读了许多书,因为聪慧,学什么都记得特别快,所以经常得到师长的表扬。渐渐地,他也有点飘飘然了。有一天,他非常骄傲地写下一副对联,洋洋得意地贴在自己的书房门口:“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所有看到的人,都没有说什么。毕竟嘛,人家凭的是本事。这样一来,苏轼就更加洋洋得意了。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手里捧着一本书来向他请教。他照样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接过书来,翻开一看,立刻傻眼了。原来那本书上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他羞愧难当,于是把对联揭了下来,上下联分别加上了两个字,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那以后,他养成了谦虚谨慎的好习惯,再也不敢骄傲自大了。
苏轼不仅才华横溢,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不管生活境遇如何,每到一处,就遍寻当地美食。公元1077年4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8月,黄河在潭州曹村决口,洪水围困徐州。苏轼身先士卒,率领军民抗洪筑堤保城。经过70 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的老百姓为感谢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苏轼,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赞,称它为“回赠肉”。从此,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广泛流传,并成为徐州传统名菜。
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在位于黄州东坡的旧营地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东坡之号,由此得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这时的红烧肉,并没有多大名气。
公元1089年,苏轼又来到阔别15年的杭州任知州。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溢,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最有名的苏堤,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成的。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苏轼,听说他在徐州及黄州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许多人上门送猪肉。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花名册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家人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他送来的红烧肉,民工们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当时,杭州有家大菜馆的老板,听说人们都夸“东坡肉”好吃,也按照苏轼的方法烧制,挂牌写上“东坡肉”出售。这道新菜一上市,那家菜馆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门庭若市。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东坡肉”。
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把“东坡肉”定为杭州一道名菜,流传至今,天下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