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水平营商环境成为城市“标配”
2019-03-27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起,我国多地召开会议或采取行动,由地方主要领导直接挂帅,持续深入聚焦改善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市委、市政府主持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这场会议被称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2.0版”;广东省领导深入调研多家企业,明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推动高质量发展;成都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提出到2019年底所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提高至95%以上,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部分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际公认先进水平。
北京、黑龙江、浙江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和配套举措。
2019年,有望成为中国城市发力打造国际化、高水平营商环境的冲刺年。
城市,多发源于“市”,因商而兴。服务东西南北的商贾企业,创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兴业、让生产要素竞相迸发涌流的大环境,是城市的本然价值和必然使命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营商环境应是城市软实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乃至核心组成部分。
五年多来,我国营商环境整体向好势头明显。世界银行《2019年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已经跃居第46位,比2013年累计上升50位。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第46位的名次,对于中国来说显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目前世界银行的相关评估只是抽样评估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中国其他城市改善营商环境的任务或将更加艰巨。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要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更加宜居宜业、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持续改善各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应是绕不开的“必修课”。
打造国际化和高水平的城市营商环境,必须有全球视野。
有了全球视野,自然就会多一份紧迫感。近年来,从伦敦到东京、从奥克兰到新加坡、从班加罗尔到迪拜,不少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知名城市都十分重视在新的技术、市场和社会条件下对营商环境的持续培育和不断改善,以在世界城市“竞赛”中脱颖而出。
尤其是,2018年以来,在老牌发达国家大力鼓励本国资本回流的浪潮中,许多城市在人力资源、商务运营成本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大力宣传其在创业便利化、市场自由化、服务人性化等营商环境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吸引本国企业回流的同时也欢迎外来投资。这些城市本来起点就高,还跑得更加卖力,我们的城市又怎能不奋起直追?
打开全球视野,打造国际化和高水平的城市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投资、贸易规则的国际化。
各大城市要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经濟运行方式必须与国际规则接轨,符合国际惯例,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各大城市应努力建设竞争、高效、规范的市场秩序,形成各种类型企业都能较为活跃且平等参与竞争的市场和较好的创新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高水平营商环境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时刻关注、关心市场主体,与时俱进。
对标世界一流,培育和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绝不应该仅仅是几座特大中心城市的任务。每一座城市,无论大中小都应该基于自身禀赋,对照高标准,贯彻国际营商环境的建设理念,构建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营商环境,让其成为中国城市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