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主体探析

2019-03-27于淼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拜物教资本论

摘要:《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主体探析是目前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但对于其间的区别,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在《资本论》中,将商品拜物教的主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区分,体现出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同。

关键词:资本论;商品;拜物教

目前一些学者对于《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主体涉及的对象存在较为普遍的认识,他们认为拜物主体指的是“人们”,这使得我们在阅读《资本论》时会产生一定的错误理解。对于此类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只是看到了物体的表象,没有深层次的进行挖掘,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从本质上进行探讨,重新确定商品拜物教中的主体。

一、关于商品拜物教主题的问题

在《资本论》商品拜物教的主体论述中,除了存在一些涉及客观现象的内容,还有一些与拜教相关联的词汇,如迷惑、虚幻等词语,阅读到此类词汇时,读者除了要进行主观反应之外,还要更加留意。

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在对商品拜物教进行总结性的结论时,也蕴藏了一些对主体的信息。所谓的商品形式,指的是将人们的劳动转化为产品本身的性质,也从侧面反映出劳动产品的社会属性。但这也只是存在于社会关系当中,在这段话的后续中,马克思多次提到“人们”,这也成为学者确定商品拜物教主体的依据。在这之后,马克思也使用了“反映”,这一词汇是从商品中接受属性的关系,由此可见商品拜物教和意识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是由于人们对商品形式存在的错误理解,也被一些学者称之为日常意识。

但矛盾在于,这种日常意识与普通意识之间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在形式上主要区分在哪里?因为只有人才具备,意识的不同的,会形成不同的主体。马克思认为意识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既可以是一种宏观的形态,也可以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微观形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同的社会领域会造成不同的商品拜物教主体,也就自然形成了不同的主体。

二、《资本论》中商品拜物教的主体

在《资本论》一书中,随着推论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也对商品拜物教的主体进行了阐述。

(一)行动上的拜物教主体

正如前文所说,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阐述中,多次提出了“人们”这一概念,但是“人们”这一词是抽象的,是不详尽的。因此,要加大分析力度,才能使这一概念更加饱满,更加具体。在《资本论》中,商品拜物主要是通过商品形式产生的,表现在物品的交换过程中,所以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两类人:一类是交换者,一类是生产者。在马克思的阐述中,生产者是生产的主体,但这并不代表是商品拜物的主体。因为劳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商品,只有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商品,这种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交换形式。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产生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劳动产品能够作为等价物进行交换,基于此,生产者才能够与社会进行接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劳动的独特社会性质。

因此,马克思认为,当人们进行劳动产品交换时,他们的劳动才是相等的,虽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是却产生了非凡的效果。在此之后,中马克思将“交换者”取代了“人们”这一概念。至此马克思更多的是使用“他们”这一概念,与“人们”相比,“他们”具备了类别限制,也就是所谓的交换者,这些人,同时也是生产者。马克思对商品交换者的意识进行了阐述,但这与我们之前说的日常意识有较大区别。马克思认为:在交换者的意识中,他们所交换的产品是价值相同的。也就是说,这里的商品才是他们劳动的结晶,他们对交换中的价值关系并不知觉,只是单纯地进行了商品交换。所以交换者在交换过程中,更加注重交换比例,也就是经验上的多少。交换者没有意识到商品下的秘密,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

(二)理论上的拜物教主体

马克思认为,要想清楚地认识到商品交换中的秘密,只有充分发展商品交换时才能有所体现,只有在此环境下,局部特性才能逐步转化为整体的规律。基于此,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满足此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研究学科逐步成立,虽然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核心问题上,还是举步维艰,没有能够理解商品拜物教的真正含义。马克思在阐述到资本经济时,明确商品交换的关系是从发展过程中开始的,进入资产经济的还是商品价格。因为对于一些经济学家来说,商品价格才是决定交换的重要因素。

三、商品拜物教主体之分的实现价值

马克思認为,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劳动产品必须以商品的形式进行表现,但人的劳动无法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进行展示。所以要想从本质上摒除商品拜物教,就要通过其他的形式消除商品形式。但是在当代发展中,资本主义的交换方式依然存在,马克思的处理方式也很难实现。笔者认为,要逐步转移到意识层面,用科学的方法来消除商品拜物教,通过直观的表象升华为深层次的理性,虽然商品拜物教在形式上没有被消除,但是其意识和思维将会被颠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中,都应该消除商品拜物教,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性质,尊重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于淼(1995.5)女,吉林省梅河口市,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猜你喜欢

拜物教资本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唯物史观视阈中资本主体性的僭越与谵妄
《资本论》视域下马克思自由观的再探讨
从商品拜物教到景观崇拜: 德波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新推进
张异宾(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