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有关看图写话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3-27王大生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看图写话方法策略小学语文

王大生

摘要: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并不是凭空获得的,看图写话无疑是学生今后写作的奠基石。学生观察图片、书写文字,这是学生认知不断变化的过程,是学生形象感知的过程,是学生驰骋想象的过程,是学生书写内心情感的过程。看图写话使日后习作不再是空中楼阁。然而,夯实写作的基础希望一蹴而就,几乎是妄谈——这是漫长积淀的结果。开展看图写话,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词汇积累、感知能力,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引导方法,以此改变当今教学进展艰难的状况。同时,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门径可循,进而培养其抒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方法策略

看图写话的学习模块通常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模块之一。其旨在使学生抒写情感时有法可循。这一模块有利于改变学生兴趣匮乏的状况,以及其在不善言谈阴影之下“羞于书写”的状况。这也使高年级写作不再无所倚傍,也改变了以往写作转变产生断裂的状况。故而,看图写话有其价值,改变忽视看图写话的状况刻不容缓。

看图写话以教材图片为典型素材,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读图创作的独特法门呢?如何改变看图写话中学生走马观花的学习状况呢?如何改变其效率不佳状况呢?当今教学往往出现千篇一律的语文课堂,进而产生教师迥异、而教学相同的窘状。那么,如何开展看图写话呢?

1.学生在揣摩图片时不应拘泥于细枝末节,也不可忽视细节

学生对图片进行揣摩,是学生知晓“写了什么”的前提——这一步骤的缺失,使看图说话寸步难行。然而,学生揣摩不用心、忽视对细枝末节的感知,使一针见血的解读的产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低年级的学生尚且还是幼童,要求其能力俱佳几乎是苛求。学生往往在揣摩过程中产生感知偏差,错将细枝末节放大化——视为主旨;也往往陷于茫然的状态,这使其感知过程几乎是无序进行的、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就产生了探索学习蹊径的需求。一幅图画中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人物;地点;事件,学生顺着这些脉络展开思考,由此实现由图画到书写的转化。这一过程从宏观上着眼,最终落脚于细节。

例如:《父与子》的漫画一共由五幅图片组成,这一故事发生在进餐期间,故事的参与者有爸爸、妈妈、儿子。学生在理解图画主旨时,仅仅从饭菜入手,忽视了书本的意义,进而将儿子定义为一个“玩物丧志”的人,便是个人的偏见了,与作者本意也相差甚远。故而学生在理解主旨时,不可拘泥于细枝末节——只看到妈妈的疑惑、冒着热气的饭菜,也不可忽视细节的作用——书本为这组图片主旨理解的一个关注点。

2.使学生旁观者的视角得以深化

图片展现的是一个时间点的场景,与视频——动态、立体的呈现绝然不同。图片上人物的动作静止于某一在状态,其表情也凝滯在那一时空。这样一定程度上使人物处于“失语”的状态,也使学生与图画产生了隔膜——难以理解人物内心。然而这也为学生的想象解除了禁锢,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感受与图画的融合。故而,学生成为赋予图画人物生命的人,无论是人物的动作趋向、人物的表情变换、还是无法为人知晓的人物思想,皆产生于学生之手。为了深化学生旁观者的视角,教师可以将图画延展成一定的情境,进而突破了学生想象的狭窄的天地——可以凭借多媒体进行视角的深化。在看图写话的素材中不乏取材于生活之图,这为学生切身感知图画提供了可能。这使图画凝滞的时间得以流动,进而突破了目前之景对学生的束缚。

例如:《父与子》的这五幅图片皆是静态的,桌子上的饭菜定格在尚还冒着热气的时间段,妈妈正在对爸爸说着什么,然而图片却并未写明两人说话的内容。第一幅图片与最后一幅图片则皆停留在了妈妈说话的那一刹那,图中妈妈的表情微愠,则透露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疑惑。这组图画描绘的故事——微愠的母亲、粗枝大叶的父亲、贪玩的孩子、以及进餐的场景——极为常见。学生在体味《父与子》的主旨时,不由得想到自己因贪玩而错过吃饭时的心境,进而对图中儿子的心理极其了解,这便为学生解读图片提供可能。

3.改变学生语言组织没有脉络、层次模糊的状态

学生表达成为观察图片、书写情感的中间桥梁。学生尚且年幼,语言组织往往并没有一以贯之的脉络,也缺乏应有的层次性。故而,表达也是看图写话的内容之一。然而,学生并没有养成大量言说的习惯。学生虽然冲破了想象的束缚——其思维突破了既有的窠臼——在头脑中涌现了出新观点。然而,如何改变学生想法拥塞于心、却无法表达的状况呢?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学生表达应当有首有尾——不给人陡然开始、陡然结束之感;语言妥帖;改变其颠三倒四的表达方式。

例如:学生在描绘《父与子》的内容时言:“图片描绘了一家三口进餐的场景,然而,三个人始终没有聚齐——不是儿子因看书入迷而忘记了进餐,就是父亲因看书入迷而忘记了进餐。”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并没有依次按照图片的顺序进行描述,虽然不失故事框架,然而,却丢失了故事的细节——妈妈向爸爸询问儿子的去向,妈妈向儿子询问爸爸的去向,进而使故事产生了不必要的断裂,进而使其表述极为混乱。

4.在感知图片的基础上进行书写

看图写话是感知到书写转化的过程,抒写是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感知图片的目标指向。学生在抒写内心情感时,往往词语使用欠妥,整体意义残缺,其描绘较为粗略,想象依旧未能挣脱既有窠臼,无论是人物言行,还是其内心刻画皆形似而无神韵。

例如:学生对《父与子》这样续写:“父亲正看得入迷,却见书角上印下来两个黑影。他方才抬头,却见妻子正兴致勃勃地看着书本上的一行字,又忽的听到一旁托着腮的儿子,轻轻摇了摇自己的胳膊说道;‘我们翻页吧!三人看得入迷,竟然丝毫不觉饥饿。”这一续写展现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他们于小事中获得快乐、分享快乐。

结语:

总之,教师应当使学生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却不忽视细节;不断深化学生旁观者的视角;努力改变学生语言组织没有脉络、层次模糊的状态;最终在感知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

[1]朱晓杰.浅谈小学语文作文之看图说话[J].卷宗,2014(10).

[2]曹秀丽.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之看图写话[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2).

[3]梁育红.谈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J].学周刊b版,2013(8).

[4]张丽锦.小学语文谈看图说话的指导[J].中学就课程辅导,2015(4).

[5]周秀.小学语文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初探[J].绥化师专学报,1999(2).

猜你喜欢

看图写话方法策略小学语文
把握“经纬”,定准看图写话的“坐标”
巧引妙导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培养初探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插上隐形翅膀,让笔尖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