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2019-03-27牟经言

神州·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

牟经言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初步阶段,只有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才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扎扎实实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视角,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

核心素养是每一个人终身发展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品格,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所必须要具备的品质[2]。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现阶段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也是创新、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新时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这不仅会让小学生当下受益,更是会让小学生受益一生。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在当前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主要是指发挥关键作用、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3]。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国家与社会对受教育者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北师大课题组将其分成三个大类,分别是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基础[4]。然而,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而核心素养带有很明显的学科属性,所以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发掘,需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三点:其一,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诸如参加锻炼、讲究卫生、按时起床等有益健康的行为方式。其二,正确的法治观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法、守法、尊法等意识,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其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養学生举止文明、懂得感恩、诚实守信等方面良好的、稳定的个人道德意识。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策略

(一)基于生活情境的体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但是抽象并不等同于无,这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有着实实在关联的物质,主要通过学生的行为方式、语言交流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在讲解“我爱我家”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如何爱他们,他们应该如何去回报父母的爱。这样的教育比较空洞,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说一说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情,说一说自己通过哪些事情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真切的、立体化的生活情境相对于枯燥的说教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努力学习的良好品质和志向。

(二)基于故事情景的描绘引导学生自我生成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和说教往往难以理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紧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在这个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合适的教学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给学生讲故事。譬如,在讲到有关于“爱护环境”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小强,小明和小红住在同一个小区,星期天,他们的爸爸妈妈带着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卫生打扫结束之后,爸爸妈妈让孩子们去扔垃圾。小强将所有的垃圾塞进垃圾袋之后直接扔进楼道,小明将所有的垃圾塞进垃圾袋扔进一楼的垃圾桶,小红则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塑料瓶子放在一起,玻璃瓶子放在一起,然后分别扔到一楼的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中。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这个小区的保安,你会把‘环保小卫士这个荣誉称号给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通过这个趣味性的故事引导学生交流和辨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三)基于游戏活动的开展深化学生道德体验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之一。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比较薄弱。为了强化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采取游戏教学法。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遵守各种游戏规则。长期以往,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课堂教育游戏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到日常学习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再到日常生活中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比如规定学生上课的时候和同学窃窃私语应当接受怎样的处罚,上课吃零食应当接受怎样的处罚等,以此引导学生遵守制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生活情境、故事情景、游戏活动等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着手,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翔.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场未来公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变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8+24.

[2]邱荣槐.厘清五对关系 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7(24):59-60.

[3]王佩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J].新教师,2018(05):46-47.

[4]沈莉伊.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以浙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教材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7(01):18-2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