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宝鸡市猕猴桃产量的影响
2019-03-27石岩万红莲王宝琪
石岩 万红莲 王宝琪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2005—2016年气象数据和猕猴桃产量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利用Excel、ArcGIS等软件分析了猕猴桃生长膨大期(5—7月)和成熟期(8—10月)两个阶段气温、降水、日照时间三大气象因子的变化与猕猴桃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宝鸡市近12年猕猴桃的单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果业的生产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气候变化制约,猕猴桃单产与气温变化、日照时间呈正相关趋势,与降水量变化呈负相关趋势;气候变化对果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互联网+”的大力推广以及人为因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气候变化对果业发展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宝鸡市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猕猴桃;产量;气候变化;宝鸡市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3-003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3.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the weather data and kiwifruit production data from 2005 to 2016 in Baoji city, Shaanxi province, using software such as Excel and ArcGI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majo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hours during fruit expanding period from May to July and the ripening period of kiwifruit from August to October, and the kiwifruit yiel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kiwifruit in Baoji city fluctuated and rose as a whole in the past 12 years.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fruit industry was greatly constrained by climate change. The yield of kiwifrui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hour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Climate change had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uit industry,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support of relevant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Internet Plus” and human factor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fruit industry was weakened.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iwifruit industry in Baoji.
Key words: kiwifruit; output; climate change; Baoji city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问题被认为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环境挑战之一。大量的研究证实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已经产生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反复出现更是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
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受制于气候变化与各气象要素,是气候变化最为敏感脆弱的领域之一[2]。许多学者针对不同的农作物,从不同方面探究了气候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因地制宜提出了相关适应性发展对策[3-12]。果业生产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13],气候变化对果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陕西省是中国水果生产大省之一,丁敏[14]利用空间分析探究了对陕西省果业影响巨大的低温冻害、旱涝灾害和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其影响,根据存在问题以及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了果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对策;李美荣[15]搜集影响陕西省苹果开花期的极端最低、最高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候要素数据,研究了其变化特征及对苹果开花期的影响,建立了苹果始花期物候模型,并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对陕西省果区的影响情况。
作为陕西省的果业生产大市,当前,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宝鸡市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优化结构品种布局,引进并推广高新栽培技术,使得果业有了长足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宝鸡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16]。目前,对宝鸡市果业发展的研究大多依赖单一的产量、产值数据来分析发展趋势或给出发展建议,对于气候变化与地区果业产量相关性的研究较少[17,18]。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和收集猕猴桃种植数据(面积和总产量),结合宝鸡市近12年的氣象数据,分析宝鸡市猕猴桃产量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以期因地制宜对其未来果业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三面环山,境内日照充足,日温差和年温差都比较大,有利于水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雨热同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发展果业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宝鸡市猕猴桃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岐山、扶风、眉县、陈仓和渭滨等县(区),最具代表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眉县位于秦岭北麓和渭河河谷之间,渭河平原上土壤肥沃,同时又有太白山的雪水滋润,10 ℃的温差使得糖分积累恰到好处,造就了闻名全国的猕猴桃示范园区。宝鸡市地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4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多条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其下属县区水果的销售;宝鸡市有丰富的劳动力,统计资料显示,全市2016年常住人口为377.5万人,18~5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8.77%。宝鸡市的自然、人文、交通等条件为其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陕西省2006—2017年统计年鉴、宝鸡市统计局官网以及宝鸡市气象局。宝鸡市种植的特色水果主要是猕猴桃,眉县是陕西省建成的6个猕猴桃基地之一,除此之外种植猕猴桃的还有岐山、扶风、陈仓和渭滨等县(区)[19]。本研究主要以宝鸡市境内2005—2016年猕猴桃的单产数据与猕猴桃的果实生长膨大期(5—7月)和果实成熟期(8—10月)的气象数据结合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猕猴桃虽然在种类上有早熟和晚熟之分,但根据其生长期相关资料显示,所有猕猴桃大约从5月开始逐渐进入坐果期,5—7月是果实的生长膨大期,8—10月进入果实成熟期[20]。在此期间果实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间的影响。
2.1 气温变化与猕猴桃单产的关系
由图1和图2可知,猕猴桃的单产与气温变化整体呈正相关趋势,猕猴桃的单产随气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加,随气温的降低而减少。5—7月的均温整体稍高于8—10月的均温,相比較而言,5—7月的气温变化和单产的关系波动较大,8—10月气温与单产的关系波动较小,原因是5—7月猕猴桃处于生长膨大期,适宜的温度更有助于果实的膨大,而8—10月,果实大小已初步定型,在此期间,温度对猕猴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果实糖分的积累上,而对于最终的单产影响相对较小。
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8和2013年气温变化与单产变化波动最大,2008年相比2007年气温下降幅度较大,但是单产却没有呈现大幅度减少,2013年气温与前一年基本持平,但单产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与2007年国家财政对猕猴桃产业投入大量资金、省财政扶持果业发展项目有关,主要用于新建园苗木补贴、地膜覆盖、渠系改造、技术推广和果农培训等[21]。这些惠民政策大大提高了果农的积极性,使其扩大种植面积,加上利用高科技栽培技术,使得2008年果业发展有了大幅的增长趋势。2012年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和推广[22],果业发展加入到电商行业中来,利用互联网平台,不仅扩大了果业的宣传力度,同时也使得果业的销售多了一条渠道,提高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2009年猕猴桃的单产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与当年发生冰雹灾害有关[6],使得正处于生长期的猕猴桃果实受到了致命性损害,造成减产。
2.2 降水变化与猕猴桃单产的关系
猕猴桃的单产与降水量整体呈负相关趋势,猕猴桃的单产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加(图3、图4)。相比较而言,5—7月的降水量变化和单产的关系波动较小,8—10月降水量变化与单产的关系波动较大,原因是8—10月果实处于成熟期,在此期间,降水量过多对猕猴桃的成熟不利,易导致果实腐烂变质,从而对最终的单产影响相对较大。由图4可知,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负相关时间点就是2009和2013年,2009年降水量大幅增多,导致猕猴桃单产减少,2013年降水量大幅减少,单产增加。
2.3 日照时间与猕猴桃单产的关系
由图5、图6可知,猕猴桃的单产与日照时间的变化整体呈正相关趋势,猕猴桃的单产随日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日照时间的减少而减少。相比较而言,两个阶段的日照时间变化和单产的关系波动趋势基本相同,说明日照时间对于猕猴桃两个生长阶段的重要性基本相同,但8—10月日照时间整体少于5—7月的日照时间,原因是8—10月宝鸡市的降水量多于5—7月的降水量,所以导致其日照时间减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2005—2016年宝鸡市猕猴桃单产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猕猴桃单产与气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趋势,与降水量变化呈负相关趋势。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的大力推广,气候变化对猕猴桃果业发展的制约逐渐减小,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气候变化对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2 果业发展建议
2005—2016年宝鸡市猕猴桃果业发展呈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受到市场需求、相关政策、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有所波动。为了促进宝鸡市猕猴桃产业良性发展,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推进合作机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质苗木,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宝鸡市种植水果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采用扩大栽培面积来获取产量的增加,应该鼓励果农组织建立合作社、农业机构,科学管理;给予果农适当的经济补贴;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质苗木,给予果农技术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果品的产量和品质。
2)建立果品品牌提高果品知名度,鼓励并引进果业相关企业在当地发展,延长产业链。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当地政府联合果农通过京东、天猫等各种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从而扩大果品的销售渠道,定期举办大型的农业交流会,如“猕猴桃节”等,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果品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进果业相关企业在当地发展,就近收购、存贮、加工和销售,建立自己的果业生产线,不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而且加工的副产品猕猴桃果干、猕猴桃果酱等也有利于存贮和远销,避免了滞销、果品变质等情况的发生。
3)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加强灾害预警预测预报机制建设。在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下,果业的发展最怕自然灾害的侵袭,广大果农在春季果树生长初期,应采取相关措施预防低温冻害、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如给果树增施功能性肥料,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缓解果树临界温度的抗寒能力,或采用套袋保果新技术,有效预防低温冻害对农作物果实的影响;夏季应预防冰雹灾害的发生,采取相关措施如搭建防雹网,培育健壮果树,提高抵御冰雹的能力,在灾后也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做好伤口修复和保护工作。政府与气象部门应加强灾害的预警预测机制建设,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贺亚琴.气候变化对中国油菜生产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2] 周 义,覃志豪,包 刚.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299-303.
[3] 覃志豪,唐华俊,李文娟,等.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1-7.
[4] 秦鹏程,姚凤梅,曹秀霞,等.利用作物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发展过程[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2):240-245.
[5] 尚 艳.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潜力对气候變化的响应[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7.
[6]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等.过去2000年来陕西地区冰雹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J].高原气象,2017,36(2):538-548.
[7] 庞德谦,傅志军.气候变化与宝鸡市粮食产量关系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6(1):60-64.
[8] 万红莲.宝鸡地区近1400a洪涝灾害及其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79-82.
[9]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等.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7,72(1):27-38.
[10] 杨晓华,曹天堂,杨小利.影响“平凉金果”产量的生态气象因子及其变化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33-13036.
[11] 王晓冬.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2):84-85.
[12] 申晓晴.周口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灾害研究,2017,7(8):26-28.
[13] 张开骅.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分析——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J].江西农业,2017(3):91.
[14] 丁 敏.环境变化和灾害对陕西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15] 李美荣.陕西省果区气候变化及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D].兰州:兰州大学,2008.
[16] 杨 过.关于宝鸡市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15,35(1):38-41.
[17] 姚安劳,张继明,冯 斌.宝鸡市苹果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种业,2004,9(1):18-19.
[18] 张 辉.宝鸡市近十年果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变化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3):79-85.
[19] 王 剑,张积显.浅谈陕西关中灌区果业现状和发展建议[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5,16(2):38-39.
[20] 巨汶龙.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1] 李红娟,张继明,李广文.宝鸡市发展现代果业的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2):139-141.
[22] 毛凤霞,冯青云.电子商务促进陕西果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7,4(8):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