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色污染”进攻海洋

2019-03-27彭永清

世界文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塑料海洋垃圾

彭永清

如今,世界海洋垃圾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塑料。虽然不知道准确的数量,但有报告称“外海蓄积的垃圾中几乎全是塑料垃圾”。作为合成物质的塑料在海洋中不断蓄积,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领域的有害影响也不断增加,尽管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的整体状况如何。海洋是包括公海在内的“地球上最大的公共财产”,为有效应对海洋塑料污染现状,需要对海洋进行全球性的管理和统治。

塑料改变生活

世界最早将合成树脂制成塑料是在1907年。在那之后,塑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回顾塑料的历史可以惊奇地发现,塑料产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出于环保。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保护野生动物。以塑料材料代替一直以来利用象牙和龟甲为材料的装饰品,这样可以减少对大象和乌龟的杀戮。二是将炼油厂中产生的废物制成塑料颗粒,使其具有经济价值,即废物利用。

“二战”后,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塑料成了“文化领域的民主化”的象征。20世纪40—50年代,塑料产量急剧增加,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塑料的诞生只有数十年,但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之则弃”的东西。作为塑料制品的原材料,塑料顆粒的产量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的150万吨扩大至如今的3亿多吨,相当于年均递增4%。其中纤维制品的原料合成纤维为3720万吨,用于汽车轮胎的合成橡胶为640万吨。据称,这一年产量约要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4%。

塑料的使用状况存在地区差异。例如,2015年北美和西欧的人均塑料消费量为140公斤;而亚洲各国的人均消费量远低于这个数字;非洲则更低,仅为16公斤。

不可否认,塑料是一种应用极广的革命性的材料。它重量轻又耐用,具有可弯曲延展的特性,可以廉价生产;而且在塑料中加入添加剂,可以使之具有“任意使用”的特殊性质,例如,在加入了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等添加剂后,塑料具备了防水和不易燃的特点。但正是因为塑料被制成具有特殊用途的产品,使得其无法回归自然,因而“无法完全分解”成为塑料垃圾的严重问题之一——即便粉碎得肉眼无法看见,这些垃圾仍将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就是说,此前生产出来的塑料几乎全部留在并继续留在垃圾掩埋厂或海里。虽然可以通过焚烧的方法来彻底处理塑料垃圾,但如果不采取专业技术和具备相应条件的话,是极其危险的。有报告称,每年因焚烧废弃物而染上呼吸器官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约达27万。欧洲委员会称,我们正面临对塑料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悲剧。因无止境的过剩生产、消费以及不恰当的废物管理体制而丢弃的塑料,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恶劣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对渔业、旅游业和海运业,而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幸福造成严重恶果。

海洋塑料垃圾剧增

正在污染海洋的塑料垃圾到底有多少?目前尚不清楚。如今,海洋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化问题,而且逐年恶化。据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教授加亚等人的研究报告称,截止2015年,全球纯塑料产量达83亿吨,估计塑料垃圾和回收的塑料垃圾累计达63亿吨,其中12%的塑料垃圾被焚烧处理,约9%被回收,剩余79%(约49亿吨)被随意丢弃,蓄积在垃圾掩埋场或自然环境中。按照目前的产量和废物管理状况,预计到2050年在垃圾掩埋场和自然环境中蓄积的塑料垃圾约达120亿吨,到那个时候,塑料行业将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20%。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2018年的报告称,目前全球每年塑料袋的使用量为1万亿至5万亿个。如果按照5万亿个来计算,那么每分钟就有1000万个塑料袋被丢弃,这些塑料袋如果缝合起来,可以将整个地球包裹7圈。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的同时,也在产生大量塑料垃圾,这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密切相关。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7年的报告称,每年新增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达950万吨。

海洋中的塑料到底从何而来?有从陆地上流入的,也有海洋自身就有的。许多研究者认为,在所有的海洋塑料垃圾中,近八成都来自陆地。陆地上的塑料进入海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随污水和雨水直接流入海洋;从海岸的垃圾掩埋场流入;道路上的塑料垃圾从排污管流入海洋;海水浴场的游客和钓鱼人等遗留在岸边的塑料袋流入海洋;工业生产过程中被废弃的塑料材料流入海洋,等等。另外,渔网和渔具被海浪卷入海里、乘船者丢弃的塑料垃圾、大型游轮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以及运输船只排放的污水和垃圾等,都是海洋污染源。

洪水、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也会将陆地上的塑料垃圾带入海洋。由于这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增加,因此未来这可能成为海洋塑料污染进一步加剧的源头。据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报告称,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存在的塑料垃圾总重量将超过鱼类。

微塑料污染

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的形状、大小不同,对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虽然肉眼可见的塑料垃圾很容易引发关注,但微塑料对海洋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视。微塑料可以分为本身粒径大小在5毫米以下的“一次微塑料”和粒径超过5毫米的塑料经破碎或退化而成的“二次微塑料”两种,这两种微塑料均比海水重,沉积在海底。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一次微塑料的制品。例如,洗面奶或沐浴露中含有的“磨砂膏”。据称,每克洗面奶或沐浴露中含有数千个微塑料(也称“塑胶微粒”)。在使用这些化妆品后,会有许多塑胶微粒随着水流被冲走。而且,由于这些微粒难以被污水处理设备清除,因此可能大部分已经流入海洋。另外,形状较大的塑料制品也会在生产和使用时被破碎为微塑料。比较常见的是,汽车在行驶中轮胎的磨损,或者汽车在清洗时合成纤维脱落等。据称,聚酯纤维、聚乙烯、丙烯酸酯和弹力纤维等合成纤维占全球纤维消费量的六成以上,含有这类纤维的衣服每次洗涤之后都会有合成纤维随水流走,并最终到达海洋。有研究结果表明,洗衣机每洗一件绒衣,就有11.4万~ 228.3万个纤维随水流走,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洗衣机也会产生微塑料污染。据研究报告称,每年流入海洋的一次微塑料约达150万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排放212克;而一次微塑料几乎(98%)都来自陆地上的活动,其中最主要来自合成纤维的洗涤(63%)和汽车轮胎的磨损(28%)。

另一方面,海洋中的大块塑料会因受到海浪冲击和紫外线照射而破碎分解成微塑料(二次微塑料);鱼和海龟误将塑料当作饵料啃咬也会使塑料变细小。因此,海洋塑料污染是一条连续线:大块塑料被分解为微塑料;微塑料粒径极小,会随着其他物体移动,并吸收海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质;微塑料很容易被野生生物摄入体内。因此,微塑料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塑料正在进入地球上所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一旦进入海洋,塑料可能移动到数千公里之外。世界上有五个被称为“亚热带环流”的洋流圈,漂浮于海面的塑料垃圾若顺着海水进入一个洋流圈,就会被漩涡卷入另外一个洋流圈。这样下去,五大环流就成了一个蓄积巨量塑料垃圾的场所。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塑料在海洋中被分解需要500—1000年的时间,但据一项研究结果称,聚苯乙烯等硬质塑料在海洋中1年内就开始分解,并会释放出以双酚A等为主的有毒化学物质。

在五大环流中,最大的塑料垃圾场是美国加利弗尼亚海域的“巨大垃圾海域(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那里的塑料垃圾覆盖了16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据一项模拟计算结果称,这些塑料垃圾的重量达7.9万吨,是以前估值的4—16倍。另外,在地中海、孟加拉湾、南海和墨西哥湾等海域,也聚积了与五大环流数量相当的塑料垃圾,甚至,在北极海冰中也出现了微塑料。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复杂

几乎所有将海洋塑料污染量化的举动,都是以浮于海面的塑料为对象。在马里亚那海沟那样的大海最深处,均存在塑料垃圾污染。有研究结果称,无论种类、形状、密度和大小,在流入海洋的塑料中,有七成最终将沉入海底。另外,在海底和沿海岸地区,也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合成纤维。因此,深海聚集的塑料总量尚未可知。据《海洋科学前沿》杂志2018年2月号刊登的论文称,研究人员从生活在海底600米处的深海鱼体内发现了微塑料。英格兰国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对233尾北大西洋深海鱼进行调查时发现,其中73%的深海鱼体内都有微塑料,如在体长四五英寸的鱼的胃里发现了13个微塑料,几乎都是蓝色或黑色的纤维,大小约50微米。

海洋塑料污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影响巨大。要找到更合理而有效的解决之策,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情报。1969年,研究人员首次从海鸟的胃里发现了塑料垃圾;1972年,位于北大西洋环流中心的马尾藻海西侧海面上出现了大量塑料垃圾;1997年,太平洋“巨大塑料垃圾海域”被发现之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直到10多年前,人们才开始认真而深入地研究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尽管各领域的研究者们努力传递信息,但由于塑料污染问题复杂,加上人们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芜杂,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認为海上浮着一个“塑料岛”。坊间盛传,“太平洋某处有一个由购物袋和塑料袋堆积的巨大岛屿,相当于美国德克萨斯州那么大”,“该塑料岛非常坚固,动物都可以在上面行走”……而实际上,“塑料岛”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认为只要清除了海上塑料,就不再有污染。海洋塑料不仅污染海面,还污染海底;而且除了肉眼可见的,还有看不见的。要想彻底清除这些垃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与其说海洋上存在“塑料岛”,还不如说是存在“塑料雾霾”。

三、认为海洋塑料污染源于塑料行业、游船和渔业。的确,以上三项是造成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不止于此。许多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是由于废物管理体制不完善和我们自身随意丢弃等行为所致。据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的海岸上最常见的塑料垃圾有烟蒂、塑料瓶和瓶盖、食品包装盒、尼龙袋、购物袋、吸管、搅拌器和发泡塑料等。它们之所以聚积在海岸边,大多缘于人们的随意丢弃,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对海洋塑料污染负责。

四、认为可降解塑料作为替代材料不会造成海洋污染。可降解塑料是能在自然环境中分解且无毒无害、有益环境的——这听上去似乎相当理想,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据“联合国环境计划报告2018”报告称,从目前的科学依据来看,即使使用冠以“可降解”标签的塑料制品,也不能大大减少流入海洋的塑料数量,以及塑料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物理或化学方面的影响。因为,几乎不存在可以完全降解塑料的海洋环境;而且降解塑料的随意丢弃反而可能加剧海洋塑料污染问题。

五、认为用回收利用的方法可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将金属、塑料、玻璃和生活垃圾中无法使用的有机物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要,但是全球每天生产和消费的塑料制品数量已经远超目前回收利用的能力。实际上,现已回收再利用的塑料只占塑料垃圾总量的9%。有研究者指出,塑料的回收利用只是延缓了其最终被丢弃的时间。由于塑料的特性和化学成分各不相同,并非所有塑料都可以被回收利用,且回收时分类困难、成本不低,消耗大量石油的同时仍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

猜你喜欢

塑料海洋垃圾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倒垃圾
塑料也高级
塑料和聚合物的超声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