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宋瓷纹饰之美

2019-03-27刘丽芳范旭东

设计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纹饰

刘丽芳 范旭东

摘要:为探究宋瓷纹饰的美学特征及其理论价值与实际运用价值,文章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分析法,以宋代社会背景和文化风气为基础,以不同窑口为例,对宋瓷纹饰的题材、工艺、色彩和形态进行探究,总结出了宋瓷纹饰的“自然美”、“丰实美”和“意境美”这三大美学特征,并深入阐述其背后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宋瓷 纹饰 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1-0048-02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Song porcelain decora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y with case analysis, tak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Song Dynas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s different kilns as examples, explores the subject matter, technology, color and form of Song porcelain decoration, and summarizes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porcelain decoration. It also elaborates on the aesthetic thoughts behind it.

Keywords: Song porcelain Decorative pattern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引言

宋瓷堪稱瓷器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其中更有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蜜”为翘楚。宋瓷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而著称,具有含蓄典雅、端庄隽久的特点,其纹饰不似唐朝的奔放艳丽,也不像清朝的繁复戎华,而是清新雅致自成一派,天然纹饰和人工纹饰交相辉映。单色釉的高度发展使宋瓷在色彩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另外,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和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推动着匠人们对宋瓷装饰手法的不断探索和丰富。宋瓷纹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信息,其美学特征对现代设计也有着极高的理论价值和运用价值。

一、天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宋代道教的深入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方向,瓷器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成为了文化和审美传播的载体。道家的理学思想成为宋代主流意识的形态,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再是波涛和澎湃,而是内心深处的情境和心灵的观照,宋文化则变得温文尔雅,婉转细密。宋人情感细腻,含蓄内敛,这一特点在陶瓷纹饰上可见一斑。

(一)汝窑

从单色釉的高度发展可以看出宋人喜爰朴素大方的天然美胜过华丽装饰的堆砌。宋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宋瓷追求极致的天然美。宋瓷的单色釉均以天青色为上,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青色是天的本色,即天的本原状态,回归本源,回归天然,便是宋人眼中的道。作为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是单色釉发展历程中最高成就的代表,其釉色有天青、粉青、天蓝、豆绿、青绿、月白、橋皮纹等,其中天青色就是被人形容为“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釉色。(如图1)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一件宋代汝窑天青釉圆洗,器形简约大气,通体施以天青色釉,厚薄均匀,釉色清透明朗,釉面上均匀分布着细密的冰裂纹,整体风格清透纯净、温厚素雅,釉面质感如玉,莹润古朴,有着浑然天成之美。

(一)哥窑

以龟裂纹著称的哥窑,同样是宋瓷天然美的代表。瓷器周身的龟裂纹片本是制瓷过程中一种偶然的缺陷,但宋人发现了它独特的天然美感,并将之完善和发展了下去,在对裂纹进行有意识的制造和改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陶瓷品种。哥窑釉色沉厚细腻,有如凝脂,釉面布满开片,呈现出“金丝铁线”。不同瓷器开片形状和大小不一,裂纹粗细、色彩、纹路走向也不相同,呈现出的裂片纹饰或细腻或粗旷,横纵交错,精致巧妙,仔细端详各有干秋。根据开片效果的不同,可分为鱼子纹、百及碎、金丝铁线、鳝丝纹、牛毛纹等,其中金丝铁线最为有名。(如图2)是一件宋代哥窑葵口花洗,整体釉面开片均匀,可以清晰地看到较粗的黑色裂纹之中夹杂着较细的黄色纹路,深浅不一,交织相错,这就是“金丝铁线”。开片与釉色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哥窑的独特纹饰,这些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美丽纹饰正是道法自然思想在瓷器上的提炼与表现。

(三)钧窑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窑,使中国陶瓷进入了五彩斑斓的时代,这种斑斓美艳却天然。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瑰宝。钧窑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窑是宋瓷崇尚天然真实的完美体现。钧窑瓷釉色丰富,匠人们对釉料的灵活运用使其呈现出的釉面效果变化多姿、艳彩纷呈。这种独特的纹饰不加半点雕琢却能够呈现出万千气象,灿如晚霞、行云流水的色彩以及独特的纹路和斑点能够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可谓巧夺天工。宋代钧窑作品,釉色温润艳丽,体现窑变的天然艺术,可大致分为窑变单色釉、窑变彩斑釉和窑变花釉这三大类,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窑变花釉。(如图3)是一件宋代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通体施釉,以浓厚质朴的蓝色釉为底,其中呈现出绚烂的红紫色斑块,宛如晴天中的片片彩云。花釉是钧窑自然窑变效果的代表,体现着窑变的天然神韵。每一件花釉钧瓷都是世间仅此一件的孤品,天然形成的色块如云似锦,其颜色和形态变幻无穷,给人无尽遐想。

二、丰实美一绞饰技法多样、图案题材丰富

宋瓷虽以单色釉瓷的高度发展著称,但其在陶瓷纹饰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在陶瓷装饰手法上,宋瓷相较汉唐五代瓷器更趋于成熟,其纹饰题材丰富,装饰形式多样。宋瓷除釉色装饰外,还大量运用了印花、贴花、刻花、剔花、划花、画花、剪纸漏花甚至植物装饰等技术,变幻无穷,气象万干。

(一)磁州窑

对陶瓷装饰手法有开创性贡献的当属磁州窑,磁州窑的白地黑花

突破了宋瓷经典单色釉的局限,运用了刻、划、剔、填彩等多种装饰手法,呈现的图案效果醒目饱满,黑白对比强烈,开创了陶瓷彩绘装饰的先河。另外,将传统书画手法与多种陶瓷装饰技法巧妙结合也是磁州窑在陶瓷史上的贡献之一。其装饰图案有龙纹、植物纹、花鸟纹、山水纹、人物纹、动物纹、文字纹等,大部分图案来源于民间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中人物纹、婴戏纹、动物纹等更是生趣盎然灵动活泼,富有故事性和生活气息,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还反映出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为后世的民间绘画等研究提供了绝佳资料。

(如图4)中的白地黑花婴戏纹枕,是宋代磁州窑的一件作品,通体白釉,手绘黑彩婴戏纹。枕侧饰以花草纹,线条流畅舒展,图案布局精妙。枕面周圈用双线方式勾勒出如意纹,并在其间绘制四组卷枝纹。枕面中央的空白区域,绘制了一幅婴戏场景图,笔画简练传神,描绘了两个婴儿嬉戏的场景,左边一孩头上落一只小鸟,右边一孩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磁州窑器物中,婴戏纹饰很多,风格清新传神,线条流畅,情趣盎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是白瓷系,也只有定窑不以釉色取胜,而是以纹饰为特色,主要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划花等,其中划花的方式最为多见。定窑装饰图案题材多为花卉,以牡丹纹、莲花纹、菊花纹居多,另有萱草纹、梅花纹等。(如图5)中的宋代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通体剔划花装饰,枕面饰以莲花荷叶图案,以卷叶纹相辅,整体效果端庄雅致。此外,兽纹、禽鸟纹、游鱼纹、戏婴纹、飞龙纹等纹饰也大量出现。定窑瓷器纹饰图案形态灵活线条清晰,繁复而富有层次感,布局巧妙,整体讲求对称,端庄素雅。在较为精美的定窑瓷器中亦可见多种装饰技法和图案题材的混合运用,如器物内壁印花外壁刻花并用的手法等。定窑印花纹饰与宋代盛行的缂丝工艺也有一定的关联,可以说宋代各类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对陶瓷装饰艺术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宋瓷装饰技法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此外,还有吉州窑的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建窑的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不胜枚举。宋代名窑遍布,陶瓷装饰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其装饰手法和技艺在陶瓷发展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着后人。

三、意境美——理学之风兴起、文人气息洋溢

宋太袓赵匡胤“杯酒釋兵权”,宋人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在文德政治的大环境下,理学之风兴起,这对宋人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宋瓷的纹饰则充分表现出这一现象。受“文人画”影响,宋瓷纹饰中有大量的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甚至书法等题材。宋代磁州窑开创性地将水墨画技法和书法运用到陶瓷装饰中,纹饰本就是陶瓷装饰手法中最为直接的一种,而磁州窑的这一突破使得陶瓷纹饰更具有表现力。

文人士大夫喜用花鸟画抒情,因此,花鸟画是宋瓷纹饰中常见的题材。磁州窑的白地黑花枕常用花鸟画作装饰,线条灵动流畅,黑白对比强烈,具有简约素雅的视觉效果。瓷枕常采用线条勾勒边缘的装饰手法,将勾边配合瓷枕形态进行线条和图案的设计,粗细线条搭配,曲直结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花鸟画则绘于瓷枕中央的空白区域,宋代匠人们在瓷枕花鸟画的绘制上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留白的手法,不刻意追求画面的丰满,而是利用繁简搭配巧妙的留白,这种疏密结合使得瓷枕整体纹饰效果宛如一副精心装裱的小画,意境十足,充满文人气息。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影响了陶瓷装饰艺术,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莲纹饰代表“净土”,象征着“纯洁”,并且有“吉祥”的寓意,成为当时陶瓷装饰的主要题材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融合,莲花图案逐渐成为一种纯装饰性题材。莲花纹样以其流畅优美的形态和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广受喜爰,在盘、瓶、罐、盘、碗、枕等多种器形中被广泛使用。在莲纹饰中,莲瓣纹饰的使用最为普遍,多装饰在器物的颈、肩、胫部。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装饰手法多样,出类拔萃、技艺精湛。莲瓣纹在磁州窑的器物中多有体现,形式较多,有圆头莲瓣和尖头莲瓣、单勾线莲瓣和双勾线莲瓣。早期的莲瓣纹特点是肥厚圆润,到南宋时期,莲瓣逐渐演变成清瘦秀丽的样式,经过刻花、印花、划花的技法处理之后,在温润晶莹的釉下隐约若现,釉料在刻纹的缝隙中堆积,从而形成颜色较深的花纹,而有些莲瓣则凸出在器物身上,刻成一层或多层莲瓣纹,莲瓣大小穿插叠置,颇为别致。除莲瓣纹外,缠枝莲的构图也很普遍,多出现在器物腹部,花叶分布疏密有度,线条流畅多变,常在器物肩足部分辅以仰覆莲瓣纹装饰,颇具意蕴。

结语

宋瓷在过去陶瓷工艺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在釉色、纹样题材、纹样工艺、纹样形态方面都取得了颇高的成就,各大窑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宋人以“顺应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质朴”为标准,使宋瓷的形成了返璞归真的天然美。在宋瓷的装饰手法上吸取借鉴了宋代其他工艺美术的精髓,不断丰富宋瓷装饰的品类,为陶瓷装饰手法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在理学之风的大环境影响之下,宋人推崇道法自然和格物致知的美妙,因此宋瓷的装饰格调清新雅致,极赋意境之美,即使是日用瓷,也同样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集天然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身。宋瓷含蓄而典雅,温厚中包罗万象,在瓷器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吸引着世人,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又为后世之经典,让人难以忘怀,也是现代陶瓷设计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马未都.瓷之纹[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533-549.

[2]吕章申.中国古代瓷器艺术[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27-38.

[3]谢明良.陶瓷手记:陶瓷史思索和操作的轨迹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3-153.

[4]叶永平.试论宋瓷工艺之心境[J].设计,2014,(4):159-160.

[5]辛瑶遥.纵容陶瓷的天性[J].设计,2016,⑷:74-81.

[6]李希尚、张越、高珊等.透过油画看青花——从西方静物油画中管窥到的中国瓷器[J].设计,2012,⑵:244-245.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这些“文物”是认真的吗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浅谈元青花纹饰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技艺的传承人保护探议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