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乡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2019-03-27朱晓琳徐慧宁

设计 2019年3期
关键词:西河村落民俗文化

朱晓琳 徐慧宁

摘要:村落是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传承的重要空间,激活并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增城三星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挖掘梳理村中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提出文化与环境设计融合的新模式。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激应活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特有自然环境,传承地域民俗文化,修复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营造现代健康有序的乡居生活方式。村民应珍惜和保护独特民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文化共建,才能让文化资源在乡村人居环境中发挥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 地域民俗文化 乡村活动空间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2-0072-02

引言

当前,城乡差距依旧存在,城市发展受限,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乡村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为党的重要使命。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其中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传统文化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

传统文化资源包括独特的地域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具有当地特色的地貌、水景、丛林老树等,而传统人文资源则包括古建筑民居、传统手工艺、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游艺、信仰、家族等在内的民俗传统,这些乡土传统在乡土社区中起到交流思想情感、编织社会网络、组织生活生产等作用。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应避免千村一面,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营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人居环境空间。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在彰显乡村文化特色、传承地方文脉等方面呈现其价值,更需在营造文化生态空间、培育居民文化观念、塑造乡村文明肌体等方面实现其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需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地方文脉,打造文化景观、公共艺术精品,增强文化形态的精神内蕴,建构城镇历史结构和空间肌理,还需要结合当代主体与特定群落的审美心理、文化需求,积极探索空间形态的意象表征机制与审美特征,充分发挥意象空间传播文化理念及建构主体生存观与审美观的效能”]。

二、三星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增城三星村是增城区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村落,村落自然环境资源好,有一定的生产力资源,根据田野调查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有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现象严重,村落发展的动力不足。与相邻五联村相比,缺乏支柱产业,并且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三星村地域广阔,毗邻白洞水库,良田肥沃,自然风景优美,并有千年以上石桥一座,石桥周围密竹参天,泉水潺潺,但是如此优美的自然景观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而是在周围建立了养殖场等,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

(二)三星村缺少民俗文化活动氛围。究其原因有三个:第一,城镇制度化的生活节奏已经改变了之前的村落生活节奏与习惯。并且伴随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在大大降低。第二,在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背景下,文化建设并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三,中青年居民外出务工,村子缺乏发展的活力。

(三)缺少乡村文化休闲空间。乡村休闲空间是现在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休息纳凉下棋的区域,例如公共阅读区域,例如健康的娱乐活动,健身锻炼的场地,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四)缺少本土文化自信。这是在乡村建设中最普遍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村民已经适应可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旧时时令节气,生活习俗,在年轻一代人中保留非常少,而且并不能产生认同感。

三、三星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

针对上述问题展开更为详细的调查,首先,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当地文化资源,农业资源,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研究区域特征。其次,先对村落整体景观进行研究,从景观设计要素,建筑、植物、河流、道路等多个要素进行研究,并规划设计。再次,对民俗文化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适应于该村落的独特的休闲文化环境,并利用休闲文化活动激活空间,形成活跃的公共活动区域。最后,打造文旅空间,梳理农事活动,设计体验空间,打造体验流程,并设计与体验流程相关的特色空间。结合“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具体思路有以下四点:

(一)借助地域自然风景营造田园诗意的乡村景观空间。三星村地处中新镇边缘,与小楼镇和朱村街接壤,更与二龙山风景区因一山之隔为东西两方,距离中新镇车程15分钟。从三星村村委会沿着村道向南走去,地势平坦,村道两岸稻田茂盛,一望无际,位于三星村南边的西河片区还保留着有史可考的西河桥,桥呈南北走向,横跨西河南北两岸,桥宽1米左右,仅限—人通行。西河桥河道风景秀丽、河水潺潺、清澈蜿蜒,河岸两旁竹林繁茂,岸线自由曲折,河中鹅卵石星罗棋布,散发着乡土气息浓郁的亲和感、安逸感,體现出传统村落特有的景观美(如图1)。三星村作为传统村落,其地域特征与历史文化内涵远高于一般村落。故应将这个村子片区作为传统村落的景观规划来看待。传统村落的景观规划要素主要体现在山林、水体、农田、建筑、道路、场所、生产生活要素等。

1.应最大限度地保留西河桥原有的周边环境,而对村道两边进行清理和规划,并沿村道做不同的景观层次,最终的端点到达西河桥,体现出乡村景观的层次与连续性。如沿路可经过田野、穿越竹林,而后沿西河涉水而上,观溪流,捉鱼虾,体验乡居生活。

2.营造亲水空间,西河桥下可营造荷塘,桥上赏荷。往南的溪流可增加汀步,由汀步连接河道两岸,形成新的水上驻足区。

3.沿河两岸营造乡村休闲空间,就地取材,取竹子元素,可设凉亭,茶社,形成村民们饭后茶余聊天、家族聚会等乡村交流和休憩空间。如SUP素朴建筑工作室的尚村竹篷乡堂项目将废弃坍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变废为宝,用6把竹伞撑起的拱顶覆盖的空间,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娱乐聚会的公共空间,并兼顾村民集会活动、村庄历史文化展厅的功能。与此同时,竹篷也可服务于游客,成为歇脚的餐厅茶楼。竹篷乡堂的建设成为村落有机更新的一次积极尝试,也为尚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兴传统农事活动,建立良好的农业体验式空间。田园综合体是乡村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所具备的功能区域,包含产业、生活、景观、休闲、服务、各区域只能明确,区域之间融合互动,形成紧密相连、相互配合的有机综合体。发展田园综合休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人民休闲旅游的需求,—方面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三星村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有广袤无际的农田,应打造更有力的特色产业,以及独特的农事体验空间,开发农业旅游,并结合白洞水库,做休闲观光度假区域。

1.建立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区:(如图2)所示从三星村现聚集居住带向南延伸,是大片广袤的农田,三星村以丝苗米产业作为该村主打产业,建议建立竖向农业观光区域。

2.建立农事生活体验区:在上屋路与向白洞水库延伸的三角交叉区域,可以考虑建农事生活体验区,在该活动区域,以丝苗米产业为主,蔬菜瓜果种植为辅,形成不同的节令的农事活动,早稻清明前后插秧,大暑时节收割,晚稻立秋时节插秧,立冬时节收割,并间种特色花木,形成丰富的农事活动体验区。

3.建立自然风景休闲度假空间:以农事活动体验区为中心,向白洞水库延伸做休闲度假空间,借助白洞水库优美的自然资源,建立集民宿、餐饮为一体的大众旅游度假区域。

4.建立民俗文化活动区:另—方面往西河片区延伸,借助西河桥古文化资源,依托西河两岸古朴自然风貌,可建立西河书院、西河茶室、西河粤地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沿河两岸竹林繁茂,也可考虑建独立民宿,适合高端用户静养聚会等空间。

(三)传承民俗文化活动,营造乡村文化艺术空间。长期以来,乡村民俗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道德教化、仪礼规范的作用,有助于建构乡村的社会秩序。随着中青年居民进城务工,中老年人群转而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乡村游艺民俗不仅失去了创新的最有生力量,也面临着后继乏人、难以传承的窘境。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被束缚于土地,也对学习乡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技艺缺乏兴趣,划龙舟、舞龙等一些集体眭的民俗活动因为缺乏年轻人的参与而停办,很多田地长期抛荒,一些富有特色的乡村民俗技艺面临失传危险。[2]应传承民俗文化活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三星村位于增城区,该去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舌动,如舞春牛、舞貔貅,以及客家文化如客家山歌传唱,荔枝文化节等等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在举办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邀请国内外艺术家进行写生创作,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形成独特的乡村艺术节。国内知名的许村国际艺术公社,通过近十年的实践,是艺术修复乡村的典型案列。每年的民俗活动与国际艺术节结合,吸引国际艺术家创作,并举办画展。不仅提升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可,更激发了引以为傲的强烈自信心,留住家园,守住故乡,让文化基因在乡村延续。

(四)研究当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营造舒适健康的农居环境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以及繁荣的商业圈,让原住民过上有品质、更舒适的生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现代卫生的乡村居住环境:应在目前以村委会为中心的常住人口较密集的片区,落实稳步推进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节能改造和危房改造、污水处理、土地整理和公墓建设、厨房改造和秸秆处理、标语广告整治、村庄标识设计等工程。并对老旧建筑进行修缮,民居建筑外墙进行美化设计,让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2.构建田园养生养老:上文提到村落原住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而以中老年人居多,那么在改善农居环境空间的同时,更离不开养老产业的构建,养老产业的构建不仅可以服务于三星村现有居民,也吸引了外出务工年老后要回乡养老,以及都市居民要回田园,利用田園的自然资源和休闲人文构建田园养生养老。所以在农居环境的改造上,应还原和保持村落自然生态的布局,对农民房屋建设,院落环境以及相关村落配套设施如休闲广场、卫生院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将相关产业资源如菜园、鱼塘、果园进行整合,建立与度假相结合的乡村休闲体验型的养老服务业。

结语

—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彻底改变乡村景观面貌滞后被动的局面,变群众“消极应付”为“主动参与”,变“政府管理”为“社会共建”,提高群众责任感,完善群众参与维护的管理制度,应形成群众自发管理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最终三星村不仅能成为都市居民的菜篮子,更能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度假的后花园。.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重点项目《传统文化资源在增城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的激活与转化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宋眉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统文化资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29 (04):266-272

[2]陶维兵新时代乡村民俗文的变迁、传承与创新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8 (01):133-140

[3]渠岩青田范式: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路径[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7 (07):126-127

[4]潘鲁生传统文化资源的设计价值与转化路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 (01):9-11+191

[5]徐胜,羊杏平.培育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新路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 (21):250-251

[6]李君洁,罗德胤,重返没有景观设计师的村落景观新县西河村的景观建设实践[J]风景园林,2015 (12):80-88

[7]冼宁,岳永超乡村聚落景的保护性设计研究——以朝阳市尚志村为例[J]设计,2016,29 (14):142-143

[8]张效祎未来设计视域下的中原乡村设计需求调研[J]设计,2017,30 (11):12-15

猜你喜欢

西河村落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细致描摹展现美丽
油画《村落》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引发海啸(下)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昨日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