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南浔古镇
2019-03-27顾律敏
顾律敏
古镇的夜是安宁闲适的,灯光璀然,水平如镜。偶有风吹来,河面微澜,有绸缎的质感。古建筑的倒影随之轻轻晃动,使看的人不免目光迷离,如同陷落梦境。小桥与古木都浸在沉沉的暮霭里,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时而晦暗,时而皎洁。
湖州市的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邻太湖,东临苏州,以江南豪门、近代园林和中西合璧的建筑著称。这里有诗意浓郁的小莲庄、依水而筑的百间楼、风格独特的石拱桥……而頔塘古运河,更是被称为“东方小莱茵河”。
在众多的江南古镇中,南浔有着“中国江南的封面”之誉,它犹如一幅古朴淡雅的画卷,风姿独具。我常年生活在这里,和古镇日日相见。美景不可辜负,因此稍有空闲,我就会带着相机在老街漫步,用镜头记录我眼中的南浔。
通津桥的雨洪济桥的暮色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每个在江南长大的人,记忆里都会有这首儿歌,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这样一座桥。
左上图,临水而建的百间楼大梦初醒,晨间的雾气是它的睡眼朦胧。而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氤氲了整个古镇。右上图,阴郁的天气里,风雨如晦,河流也显得有些暗沉了,但总有船只摇橹而过,这是水乡不变的风景。下图屋檐下,小店热气缭绕,沿河的坐椅等待着行人留驻。
南浔古镇河流如网,古桥横跨两岸,我最爱在熹微的晨光里游走,拍摄古镇人们的生活场景。清晨,桥边的宁静被早起洗衣的居民打破,她们三三两两聚集河埠头,隔河问候彼此,在闲聊中开始古镇的一天,这也是江南小镇特有的风景。每当傍晚时分,古镇石桥边的杨柳枝随风起舞,临时的小餐桌也就摆起来了,酌点小酒,或是沏一杯南浔特有的熏豆茶,聊些家长里短,独属傍晚的喧嚣也就随之升起来了。古镇的石桥,完美的弧线与水里的倒影交融,恍惚了过去和未来的边界。穿镇而过的頔塘古运河,以前一直是水路交通要道,时过境迁,随着其他交通的发展,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忙,船夫们却依旧“吱呀呀”地摇着船橹,带着慕名而来的观光客,穿梭在河道中。
两座圆孔大石拱桥“洪济”和“通津”,小时候我们叫它高桥或大桥,即使到现在,这两座桥依旧给人高大之感,这也正反映了古镇昔日水道的繁华。平日里我常去桥边拍摄,天气好时来此散步的人很多,来晚了很难占到好机位。夏季的清晨或黄昏,阳光照耀着石桥,我总是朝拍通津桥,暮拍洪济桥。这洪济桥也是当地居民晚饭后休闲纳凉之地。傍晚西边残阳如血,桥上游人如织,桥边的古建筑景观灯已点亮,河道中水波粼粼,流光溢彩,一种宁静安详的气息浸润着整座古镇。在桥上远眺,不由得想起诗人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记得我刚购入ND滤镜的时候,想把古桥下的水面进行雾化处理,以便让古桥变得仙气一些,于是傍晚时分兴奋地赶到古桥前方。那里有一座木制廊桥,是拍摄古桥的最佳机位,如果在冬季,没有树木繁茂枝叶的阻挡,可以拍到两座石桥。我架机开始慢门曝光,第一次玩ND,没有多少经验,心里很是期待。没有顾得上仔细查看,拍了几张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家,心想肯定非常漂亮,结果呈现的图像却让我大跌眼镜,拍的片子的确太“仙气”——居然全是模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三脚架也是架稳的,快门也是线控的,后来才意識到原来廊桥是木制的,游人经过就会引起震动,难怪用慢速快门拍摄出来的图像会模糊。为了弥补那次失败的拍摄,我只能去廊桥的下边进行拍摄,虽然机位并非绝佳,但总不会震动了。最终,我采用慢门接片的方式将暮色中洪济桥的美景悉数记录。
说起江南的景总是离不开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更是把江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当古镇沐浴在细雨中,我就爱去古桥边拍摄。它们是古镇的雅韵所在,通津桥算得上古镇最有韵味的地方。古朴的瓦房衬托着圆拱石桥,倒映在古运河中,桥上不时有丁香般的姑娘撑着雨伞,驻足观望烟雨朦胧的水墨江南。
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镇或多或少会失去一些人文景观,而忠实地记录或是艺术地表现古镇的美,为它留下影像,则是我作为古镇摄影人必须坚持去做的事情。
百间楼故事古镇最美的雪景
在南浔古镇,有一处明清建筑群,傍河而建,筑楼百间,两岸有长桥连接,相传为明朝礼部尚书董份所建。据说董份归隐南浔后,他的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茅坤的孙女结亲。准备迎接新娘之前,茅坤家嫌弃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于是就派遣媒人对董家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老尚书回应:“马上就造楼100间,让每一名婢女住一间。”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余间立屋依河而建,名为“百间楼”。那依河而筑的百间楼充分利用空间,屋檐马墙高低错落,极富情趣,是江南水乡典型的民居建筑。每逢雨季,古镇被洗濯过,显得轮廓分明,格外清新。尤其清晨和傍晚时分的百间楼,无论人文还是风景都让摄影人流连忘返。
记得某个夏天傍晚,灯火陆续亮起,我沿着河边,正在醉心于那些再熟悉不过的洞门、廊檐、石阶、河埠,天空却突然乌云密布,风雨欲来。我赶紧装上ND拍摄,30秒的延时,一辆驶过的摩托车的尾灯的光正好划过沿河的街道……整幅作品经过长时间的曝光,记录下如绸如镜的水面、几盏暧昧的灯光、以及贯穿河廊的车灯,漂亮得让我很是惊喜。
对于冬天的南方城市,雪总是令人稀罕的,南浔亦然。一场雪落,古镇有了与平日不同的色彩,显得更为雅致,如同一位幽居山谷的女子,姿韵清绝。只是这一片纯白,依旧难掩人间声色,尘世的烟火气依旧日日喧腾。
古镇的拍摄虽然没有户外摄影的惊险,但也会碰到一些小趣事。百间楼作为古镇的地标建筑群,几乎是摄影人在南浔的必拍之地。但以平视角度拍百间楼的照片太多,如能以高机位展现明清建筑风格的百间楼,应该更加别具一格。但是,我又听说可登高的厂房在维修,不便上去拍,心里一直遗憾不已。2018年1月底,古镇迎来了一场大雪,雪在南浔较为罕见,错过了这次说不定又要等上好几年。我毫不迟疑地背起相机往百间楼赶,到了之后却发现高的建筑都被围了起来。硬着头皮找到看门师傅,说明来意。师傅迟疑了一下说:“好吧!不过拍几张就得马上下来。”我道谢后就奔向楼梯,没上几步,师傅又让我下来。我心想师傅是不是反悔不让我上去了,没想到他拿了一顶安全帽让我戴上……但后来还是因为自己对美景过于贪婪而被师傅轰了出来。那一次,我拍摄到了百间楼最美的雪景。
总是荷风清扬有别于苏州园林的小莲庄
人们提到江南园林,想起的一般都是苏州园林,但实际上,江南有着很多精致典雅的园林,譬如在南浔,就有宜园、适园、述园、小莲庄……历史变迁,如今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晚清时南浔首富刘镛所建的园林——小莲庄。刘镛仰慕元末湖州的大书画家赵孟頫,而赵孟頫有一座“莲花庄”,于是他将自家的花园命名为“小莲庄”。
小莲庄是刘镛的私家园林,也是家庙及义庄所在。在南浔的万古桥西,沿着鹧鸪溪,是一条古树参天的青石小径,路尽头就会看见一座粉墙黛瓦的园林,里面的亭台楼榭古樸雅致,石库门庭边设有河埠,方便客人从水路进入园林。若是在绵绵细雨中,一艘客船悠悠摇来,就是一幅清雅的“江南风雨送客图”。
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藤萝古树,按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园内建筑风貌各异,荷池南岸主体建筑是“退修小榭”,临池而建,设计精巧,配以雕花门窗,古朴典雅。每逢夏季,荷池里莲叶碧绿,红鲤畅游,是心浮气躁之际的好去处。从窄小的园门步入,才发现里面隐藏着大世界,这种设计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南浔富商“财不显露,豪不外展”的思想。南浔富商爱书崇文,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这里的建筑中可见一斑,譬如荷池西岸俗称“小姐楼”的法式西洋建筑东升阁,就是这里的特色建筑,它的存在使得小莲庄有别于苏州的园林。
小莲庄内,荷池楼榭和假山牌坊众多,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夕阳下,“乐善好施”的牌坊在泛红的光线下辉煌夺目,斑驳的石雕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气息。我曾在这里,以门洞作前景,框架构图,利用光线的铺垫去拍摄层叠的牌坊。更曾为创作一幅鱼戏荷叶间的作品,往返园内多次。
在一个台风天,荷花的花期正盛,我把机位选在荷池南岸“退修小榭”的古窗边,窗前荷叶没有蔓延过来,而是空出一小块水面,正合我意。可是没有鱼,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退修小榭”做毛笔的阿姨提醒我别老在相机后边看,应该靠在窗户边多等一会儿。我趴在窗户边,耐心地等待了很久,才有几条鱼优哉游哉地过来,我赶紧连拍好几张。有了鱼之后,接下去的拍摄就轻松多了,我分别对古窗及荷叶对焦,后期采用景深合成的手法去完成远近清晰的风景照创作。
江南第一宅庭院深深的懿德堂
小时候,我对古镇上一座高墙耸立、大门紧闭的建筑充满好奇,觉得它很是神秘,总想知道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长大后,渐渐知道这座被黛瓦青砖的传统式高墙所封闭的建筑就是张石铭旧宅。以前一直是某茶叶公司的仓库,很少有人出入,这座豪宅也因此得以很好地保存下来,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是江南巨富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它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楼房150多间,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也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
踏入这里,我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俨然就是一处艺术的殿堂,砖雕门楼、石刻柱础、木雕梁枋、花窗门廊遍布宅第各处,还有古朴逼真的古装戏文和吉祥文字图案。整幢大宅回廊曲折、楼层错落,可谓是富丽典雅。更值得一提的,是楼窗上镶嵌着从法国进口的菱形刻花蓝晶玻璃,据说已经绝版,原产地的工艺都已失传。第四进的大厅是一个设有更衣间、化妆间的豪华舞厅,地砖及油画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色砖瓦砌筑。从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均体现欧洲十八世纪建筑风格,身处其中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
左上和右上圖为南西街建筑,灯笼高悬、黄叶纷纷。左中图和右小图为张石铭旧宅,在这古旧的深深庭院里,从天井往上望,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正飞过,古老和现代的交汇令人唏嘘。左下图为嘉业堂藏书楼,四四方方的庭院里,有人撑着色彩斑斓的伞悠然走过。
这座“江南第一宅”有着诗一样的建筑物语。我先后去了很多次,起先是见什么拍什么,总想着把所有的东西囊括进去,但拍出来的无非是一些花窗砖雕之类的小景或者一些光影类场景,平淡无奇。直至今年我添置了一枚广角镜头,再入宅子拍摄,绕到古宅的一处天井,仰望时突然发现一架飞机掠过天井上空,现代与古老交汇这一幕使我印象深刻。为了拍摄效果更完美,我回去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只要时间天气合适,在古镇上空完全可以拍摄到飞机。再去古宅,因为想要囊括天井中的古窗和中国建筑特有的对称构造,我调整相机的曝光参数,尽量让天井中古窗的细节表现出来,此后我又重新调整了相机参数,保证天空细节显现的同时也等待飞机的飞过。等待的时光是漫长而焦灼的,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终于,如我所愿,一架银白色飞机从天井上空经过,我欣喜若狂,眼疾手快地抓拍了好几张。最后通过后期合成,得到一张颇有几分穿越意味的作品。
南浔古镇是我的故乡,我渴望留下它更多的影像,一方面可以在老去的日子里有更多可回溯的生命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身在他乡的南浔游子雾一般的乡愁,当他们看见这些照片,就能看见如水的月光流泻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古运河中水波微漾,每盏亮起的灯都在等待他们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