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
2019-03-27渊如
渊如
你能想象有一座木塔历经千年风霜,遭遇数次地震和炮击却依旧屹立不倒吗?在中国山西朔州应县还真有这样一座奇塔。早在武德三年(公元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就登临此塔,并题写了“天下奇观”的匾额。这座塔就是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步入佛宫寺山门,走过一条长长的甬道,应县木塔赫然在目。它古朴沉着又肃穆庄严,人站在塔前,尘嚣似乎都远了,不由得屏气凝神,蓦地安静下来。这是一座楼阁式木塔,高67.31米,主体所用木材为红松木,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设计极尽精巧,分为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有着甚为丰富的层次。台基石砌而成,分上下两层且周围建有月台,角石上的狮子浮雕栩栩如生。塔身外看共五层,由下至上略有收分,各层间夹有暗层,每层塔室之内又都有佛像安置,结构复杂,巧夺天工。木塔底层最为特别,不仅有重檐回廊,而且藻井华丽、壁画精美,佛坛上约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光彩照人。塔顶则作八角攒尖式,上立的铁制塔刹有避雷的效果。应县木塔共用斗拱54种,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天下第一塔”的名号可谓受之无愧。
应县木塔修建的具体时间无明确记载,但据多方考证,应是辽代。在近千年的光阴里,木塔被风雨侵蚀,加之地震和军阀混战,没有消失已是幸事。究其长存的原由,一则是它本身的结构极为稳定,二则与历朝历代的精心修缮有关。然而不是所有的修缮都于它有益,在1935年的一次维修中,村民在一个名为苏墨的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拆除了此前加固的夹泥墙和斜戗,此举造成了木塔不可逆的损伤,塔身十余年后就开始歪斜。终生致力于古建研究与保护的梁思成甚为痛惜,说这次修缮是“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
它同时还是一座“内涵丰富”的宝塔。1974年在整修塔内塑像时,发现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包含辽代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等,对于研究我国印刷工艺的发展和辽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大有裨益。至于塔内供奉着的两颗佛牙舍利,更是世所罕见的佛教圣物。在应县,每逢端午,全家人都会身着新装结伴而行,在塔前烧香拜佛,还会登上塔的顶层以求“步步高升”。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如今木塔只开放第一层,但人们在塔前燃香祈祷的热忱却不曾消减。
每年清明时节,麻燕来北,这种喜高的生灵,在塔里筑巢安居,木塔再无虫蛀之忧。等到立秋以后,天气渐凉,鸟类悉数南归,应县的人们看着高远的天空,免不了回想起在四月槐花馥郁悠远的香气里,檐下风铃叮咚作响,千万只麻燕黑云般绕塔而飞的盛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