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唯晏:“非线性时代”下的哲思者

2019-03-27李薇

现代装饰 2019年2期
关键词:状态建筑时代

李薇

因工作原因,曾多次见到邵唯晏在演讲台上的风采,丰富的知识储备,清晰的逻辑以及富有趣味、充满活力的表达,再加上颜值加持,让不少人瞬间化身为他的 “迷弟”、 “迷妹”。然而与大众所熟悉的形象相比,此次的北京之行,我们又多了解到了一些邵唯晏生活中未曾向大众透露过的“小秘密”。

邵唯晏,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创办人,现在其不仅为竹工凡木设计研究室台北、台南、北京、杭州、金边、成都六地团队的执行长,另也任教于中原大学建筑系及室设系(毕制指导),同时还撰写出版了《当代建筑的逆袭》一书。其设计实务与学术研究并行,不断思考着当下时代的特质,探索符合时代特质的设计思维,同时注重设计实践,作品获得国内外多个重要设计奖项,被人称之为台湾“设计鬼才”、 “野蛮”生长的80后。

所以当“暧昧”一词出现在邵唯晏身上时,你也许会觉得讶异,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确实是他性格中的一个特质,并且与之走上设计之路有着紧密联系。2018年,邵唯晏拿到了自己建筑学博士学位,“非线性思维”是他一直研究的课题,在去中心化、网络化时代,其认为团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用团队的方式来创造价值,这才符合时代性”,因此我们也能清楚地寻觅到他在不同区域创建团队的原因与背后的考量。生活与工作融合,二者没有边界限制,这是邵唯晏的生活状态,其基本上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在外界看来,他俨然是一个“工作狂人”。

生活即工作

“我目前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融合在一起了,简单的说,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工作,但是我乐在其中。”

做设计、于大学任教、出席论坛沙龙演讲、与品牌合作做产品开发,拥有多元身份的邵唯晏,工作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在邵唯晏目前的状态中,兴趣、工作、生活三者之间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因为喜欢收藏,对动漫拥有浓厚的兴趣,他便成立夸克星球分部,从事艺术玩具公仔的创作,把兴趣变成自己工作中的一个核心。在邵唯晏北京分部办公室,各种影视动漫中的人物雕塑摆满了整面墙,钢铁侠、雷神、黑寡妇……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提起动漫,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回忆起每次见到邵唯晏的场景,他都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所做之事皆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即使生活的全部都与工作相关,也不曾觉得疲累,这也许就是其中的原因吧。看电影、观展览,这是邵唯晏独处时爱做的事情。但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种休息方式,也是一种吸收途径,他可以把一部电影转译成空间语言,或者从生活艺术的角度切入,然后转换成可以用于设计上的想法和手法。邵唯晏就像一块充电电池,不断地向外释放自己的能量,但同時也可以迅速地从不同领域中吸收,最终又转化成自己设计中的养分。

“非线性时代”下的设计思维

“这个时代不会再出现大师,这个时代也不需要大师。”

《当代建筑的逆袭》是邵唯晏在自己多年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著作,其潜心研究了众多国际大师的非线性设计作品,深入解析了非线性设计的十大特质。邵唯晏认为当代是“非线性时代”,是一个去中心化时代, “这个时代不会再出现大师,这个时代也不需要大师”,他希望以团队的方式来创造价值。目前其正在搭建个具有地域差异化的团队系统,以期通过地域上的碰撞让团队感受到不同的设计思维,并以此保持一个相对活跃的思维状态。六个设计团队,设计定位皆不相同,台北的定位为小建筑+高端住宅,台南为较为慢活的家装和小型原创品牌商铺项目,北京则往新零售方向发展,杭州主要针对酒店、民宿、别墅等项目,金边则是大型建筑和综合商业体,即将成立的成都分部将主要针对小区、文化小镇的规划以及小建筑和商业模式的结合,每个地域设计定位的确立皆和当地地域性息息相关。

高度包容性、界线极度模糊也是“非线性时代”的特点。在邵唯晏看来, “建筑与室内、室内与陈设软装、陈设软装与艺术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因此在问及如何界定自己的设计身份时,他希望自己能够不被绑定于某一方面,建筑、陈设软装、艺术、产品多个领域都能有所涉及,多元化发展。同时,除掉风格的外衣,寻找空间本质,注重设计背后的价值和理论,这也是邵唯晏认为当代设计应该重视的,而他也将这些践行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之中。

性格中的暧昧与真诚

“我决定开始做设计就是因为我确定我的性格不明确。”

邵唯晏坦承自己性格中带着些不明确,甚至是有着一丝“暧昧”,但与其聊天,我们从言语中却会感知到他的真诚。“暖昧”与“真诚”,其性格中看似矛盾的两种特质却分别开启了他的设计之路,成就了他的设计成就。在邵唯晏看来,他并不融于有着标准答案的领域, “我决定开始做设计就是因为我确定我的性格不明确”,因此注重自我辩证和自我建立的设计领域吸引了他,并使其为之着迷。“我曾经也考虑过要不要换个造型,或者换一点说法,后来觉得不需要,我就是要做自己”,不刻意表现出某种形象,展现自己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状态,这是邵唯晏在面对客户、媒体以及合作伙伴时的态度。

对话录(精选)

您如何界定自己的设计身份?

邵唯晏:我常常在讲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状态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界限极度模糊、去中心化、网络化的思维。我不想绑定自己于一个状态,因为当代的设计其实越来越模糊了,建筑与室内、室内与陈设软装、陈设软装与艺术的界线其实越来越模糊了。这时候会有两个想法,第一是我不想太早去决定或者定位我能做什么,因为我或许只做一件事情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也可能会因此丧失了其他的机会,所以在还有发展潜力的时候不要定位的太绝对。

第二是常常讲的一句话“时势造英雄”,所有的英雄都是因为了解时势,愿意跟时势产生某一种对话,所以才会成就他在这个时代里面成为英雄。这个时代是一个非线性的时代,所有东西是互相交汇的一个状态,大时代的背景是这样,更应该用这样的角度去跟它接触,因此在这两个思维之下我其实不太设计我自己是怎样的一个设计师,我更希望的是陈设软装、艺术、玩具、建筑都能做,多元发展。

您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讲到45岁的时候希望能够退休,是真的吗?您与不同区域团队之间沟通的秘诀是什么?

邵唯晏:我希望未来整个系统内部有很多文化差异,希望地域上的撞击让设计师感受到国际化或者不同的设计思维,因为设计最害怕的就是惯性思维。建构这样的系统也是刻意让团队里的人可以互相撞击,通过这种方式来建构一个差异化的网络。

刚刚讲到退休,当然是玩笑话,如果真的45岁能退休也蛮好,但是我退休并不是不做事情了,而是去做一些现在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

我们关注了一下您所做的项目,商业空间、展示空间、公共空间,您会更青睐做哪一类型的空间?

邵唯晏:其实现在跨界蛮有趣的,我们现在每一个地区的定位开始越来越明确了,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台北的定位是小建筑+高端住宅,因为台湾的室内设计都在做家装,它没有机会做大建筑;台南是一个很慢活、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所以在这个城市我们做的也都是比较慢活的家装和一些小型的原创品牌商铺等;北京开始往新零售方向去走,整个新零售在大陆有非常好的环境,新零售往上会扩及到建筑,往下会涉及到运营,还有CI、VI,所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目:杭州主要针对酒店、民宿、别墅等项目,金边则是大型建筑和综合商业体,即将成立的成都分部将主要针对小区、文化小镇的规划以及小建筑和商业模式的结合。

您通过学术梳理的方式撰写了《当代建筑的逆袭》这本书,当初为何选择以这种方式呈现?

邵唯晏:要买一本有价值的书,里面一定有一些资讯是整理得很清楚的,而且对你有帮助的,出这本书也是刻意逼我自己,梳理十年来我对建筑设计或者是设计概念的一些理解,梳理成条例性的、论述性的、有理论基础的,不敢称得上很成熟,但希望未来的设计不只是美的,因为做一个漂亮的东西越来越简单,而是漂亮东西后面有什么样的价值和理论。这才是设计师2.0必须要做的事情。

您是否也希望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体系,让所有进入这个空间的人可以认识出这就是邵唯晏的设计?

邵唯晏:有这样的思考。有一种做法就是在视觉观感上統一一种风格,但是这种直觉性的、单一性的判断不是我想走的路,因为这是十年前一些大师们经历的价值,在现在的价值里面不应该还是在视觉上面统一某种元素,而应该是建构空间的一种手法,这件事情比较难,因为视觉上没有办法完全表达。

我们的案子不是单一风格,每个案子都是根据甲方、业主或者是基地本身的差异化和在地性所产生出来的,但当有人提到我们的设计非常“竹工凡木”的时候,其实我们的作品就开始形成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我没有办法去描述,但我开始理解我对空间的某种思考其实是可以被读出来的,我慢慢地也开始把这些很无形的东西具体化,比如我们的平面布局会很开放,具有某一种弹性,又或者说会喜欢在空间中有一个大楼梯,它不仅是楼梯,也可以当阶梯教室等,会有某种东西隐隐约约持续地沿用,不管怎么排列组合,空间会形成某一种状态。我会更喜欢听到“这是‘竹工凡木的设计”超过“这是邵唯晏的设计”。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会再出现大师,这个时代也不需要大师。用一个团队的方式来创造价值,这才符合时代性。

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是有温度的?

邵唯晏:温度基本上有两个层次,产生温度的这件事情,以及碰到这个东西后感受到温度,所以温度这件事也是有两面的,就是自己的温度和别人碰触到事情的温度。自己的温度是整个团队要保持对设计的热情与热忱。然后是别人看到这件事情或者看到我们的作品有没有温度感,这就很单纯地回到设计的表达,每个空间里面必须都要有他特有的故事和底蕴,我不认为同一种风格或者同一种手法可以适用于所有人,因此要让他人感受到温度的最理想的原则就是真正地为这个甲方或者一个基地或者这个空间找到属于他自己特有的元素或者性格,或者事件,或者是切入点。

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抓住业主的诉求?

邵唯晏:其实不是我很会抓重点,而是我在和甲方对话的时候已经在思考设计了,思考设计的切入点,我比较会理性地分析,感性地输出,甲方给的很多资讯我会整理完之后变成一个有效的手法,这大概也是一种碰撞。我和甲方一般都会有大量的沟通交流、大量的采集咨询。

您怎样定义自己?

邵唯晏:之前很多人问我说,你怎么老是穿的这么老气,老是脸的温文儒雅,讲直接一点就是感觉很闷骚。我的想法是,最后还是回到性格本身,因为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展现出来的状态就是这样。我不会刻意打扮自己,有一个前辈曾经和我讲,他愿意与我合作,就是看我的穿着就觉得我很真诚。我曾经也考虑要不要换个造型,或者换一点说法,后来觉得不需要,我就是要做自己。我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世界观是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最后呈现在我身上的这种状态。我们是什么样的状态就把什么样的状态最真诚的表现出来,不刻意要表现出一种形象,一个自然流露的状态就好。

猜你喜欢

状态建筑时代
智珠二则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