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2019-03-27谷文华
思辨能力是思辨性阅读的主要来源,而思辨性阅读则是对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最高要求。思辨性阅读其实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需的信息准确提炼出来,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掌握透过作者语言看到文章背后的潜在意思和隐藏情感。近年来,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语文教师的重点关注,也有效提升了高中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
一、思辨性阅读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不断展现自己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促进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文本中的矛盾和疑点,激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还要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形成认知上的冲突,为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条件。
例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时,教学重点包括学生对文本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学习文章中对人物刻画的主要描写方法。文章开头写的是整本书序幕,第一回讲的是木石前盟、顽古转世、女娲补天的故事;第二回讲的是“演说荣国府”;第三回讲的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一节;第四回则是讲贾雨村断案。基于思辨性阅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索作者将这四回放在开头是何用意,有什么目的?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就不再是空泛的,他们有了思辨的话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更能够投入到本文中。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以及自己的思考下,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个开头就是为了后面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开展做出铺垫,一目了然。
二、紧扣文本性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紧扣文章主题,将文章的实际内容作为基本出发点,随后开展思辨性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身良好的思辨能力,还能有效拓展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全面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近几年,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国家教育部门对高中学生的阅读也有了规范的标准:通过中外名著的阅读,使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得到积极向上的引导和培养。思辨性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心去体悟阅读材料,并将所阅读的文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思辨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学生在进行《巴黎圣母院》一书的阅读时,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对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即写于法国阶级斗争激烈、风云变幻的年代。这期间法国社会的各种斗争十分尖锐、激烈,社会背景正处于急剧转折之中。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你在文章中最喜欢的人物是哪一个?”之类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甘果瓦,有的喜欢克洛德·弗罗洛,也有的喜欢卡西莫多,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谈这个人是怎么吸引到你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更能够站在自己的思想上进行思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語言表达能力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深化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创新教学,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都不能一成不变,要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思辨性阅读的提出就是基于创新的理念下,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演变而来的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得到不一样的思维和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到的是思维的创新。
例如,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写到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很多现代人阅读之后,认为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好汉,更应该说是地痞。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思考:为什么古代和现代对于“好汉”的理解差距如此之大?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距?这背后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按照古代还是按照现代的思维来对“好汉”进行定义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当学生讨论出答案之后,也从其他同学哪里得到了不一样的启发,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效促进了高中学生的思维创新。
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可谓是非常之多,现如今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不仅要求要具有多样性,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教学内容,思辨性阅读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谷文华,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