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优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实践路径的几点思考
2019-03-27周建华杨培峰
周建华 杨培峰
摘要:随着国家对国企国资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并在混改、三层国资监管新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囿于重视程度不同、理念观念存在偏差等主客观因素,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水平参齐不齐。为更注重改革实效,体现国企当担,一线工作者要主动作为,结合工作实际精准找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的放矢的提出应对措施,借助体制、路径、效能上的优化,推动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快速前行。
关键词:国资国企;改革新路径;地方国资;监管新体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以及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呈现出特有的新时代特点和变化,同时对国企改革监管者、一线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新形势要求新作为,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改革路径、优化改革体制、提升改革效能对于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名一线的国企改革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要积极作为,开拓思路,用于实践,多维度思考问题,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建言献策,贡献力量[1]。
一、新形势下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资国企改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国有企业管理、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国企改革工作往往不受重视,同时部分监管者对国资国企改革理论研究不深,未能准确把握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导致国资国企改革成效不明显,甚至受阻。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管理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国有资本要更多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地投向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课题、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更好的把握改革实质,国企监管者要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在人力、财力和政策上给予倾斜,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的水平,满足国企新时代发展需求[2]。
(二)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模式过于传统和保守
当前,很多国企监管者认为国资国企改革是一项传统工作,不注重工作模式与理念上的创新,仍旧是秉持原有的工作模式,没有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与现代管理理念、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国资国企改革整体工作效能不高。随着国企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推进,地方国资监管者不能完全按照央企的改革依葫芦画瓢,而应在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和工作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分层次推动国企改革,特别是要利用好现代科学手段,实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创新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3]。
(三)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缺乏管理新体制
新形势下,开展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需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新体制,使国企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现在来看,在如何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方面,各地认识不一,差异较大,而如何组建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多地都缺乏有效的系统设计。实际上,在未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新体制下,国资委的地位是什么,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关系是什么,还少有创造性的回答。现在可以形成共识的是对国企进行分类,并为了落实企业自主权,列出国资监管部门一些权力清单,实施简政放权,但真正能够带来本质变化的组织结构调整、管理新体制还未能进入实践。
二、新形势下优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上下结合、协调推进”的改革路径
历史经验从来都证明,成功的改革推进路径是先“自下而上”——允许基层积极探索,具体包括基层创新、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总结分析等操作步骤,进而“自上而下”——进行顶层指导下的推进,具体包括明确改革方向、选择改革试点、制定规则、全面推进等程序,从而实现国企的全面改革。且“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往往需要多次反复,在多次反复过程中,实现协调,推进改革。这种“上下结合、协调推进”的改革路径,既激发了基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保护了经济活力,又实现了改革的有序性,避免了改革一哄而上的混乱,是我们国企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方法论保证。对于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而言,由于面临的工作形势相对较为复杂,对于国企改革路径优化设计与科学调整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在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中不断完善[4]。
(二)建立集中、分层、分类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新体制
所谓“集中”,就是鼓励地方探索推动经营性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管理,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国有资产,包括文化、金融等,划归国资监管机构统一管理;所谓“分层”,就是构建“政府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体系,在全面梳理国资监管机构现有权利基础上,严格界定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权责,一个基本原则是国资监管机构侧重于国资国企的政策制定,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实施章程管理和产权代表人管理,其他股东会权限都授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行使;所谓“分类”,原则上可以按照公共服务类、特定功能类和一般商业性对国有企业进行功能定位,地方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分类,进一步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分类监管机制。另外,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要尝试构建中央和地方相互衔接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机制,形成中央、省级和地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通道 [5]。
(三)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随着国资国企的不断深化改革,地方政府要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政企关系、政社关系,推进与政府关系的合规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此,政府的职能应向着创造良好经商发展的环境转变,弱化政府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职能,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真正转变到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上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成为服务型政府。但“放手”并不等同于完全放任不管,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社会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督方式。地方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对国有企业不必要的干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地方政府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真正在国资国企改革中发挥作用,推动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一步发展[6]。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国资国企改革
在开展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者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将服务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模式与理念,实现整个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网络化。在改革实践中,需要国企工作人员进一步创新理念与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借鉴现代大数据、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有效载体,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信息与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利用,为整体工作效能的提升奠定基础,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目标,满足现代国企改革工作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开展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国资国企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精准找到实践中国资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摸索改革路径,在学习先进单位和地区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化、现代人才队伍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地方國资国企改革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群慧.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问题与方向[J].中州学刊,2015(5):24-31.
[2]石涛."十二五"期间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研究[C].//2011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中外国有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35-45.
[3]马铁峰.对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7(24):69-70.
[4]胡莹.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新型内审体系的构建[J].中国内部国企改革,2018(5):38-40.
[5]杨卫东.对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几点意见[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2-48.
[6]刁吉海.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J].企业文明,201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