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服务业与企业专利实施、产业化的关系
2019-03-27赵明辉古玲玉徐淑芬冯艳清
赵明辉 古玲玉 徐淑芬 冯艳清
摘要:专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对生产活动中的某项技术通过专利申请而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保护了企业的生产活动,专利产业化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效益,充分发挥专利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企业专利申请与实施离不开专利代理服务业的支持,本文分析了专利代理服务业与企业专利实施、产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专利代理服务业;企业专利实施;产业化;关系分析
1.专利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专利与专利制度的产生是目前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对技术的发明人以专利的形式进行保护,给予技术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的独占使用权,保护其对于技术的有效使用与利用。技术发明是一种重要的财产权,在技术的运用上形成了一种垄断,为此可以鼓励企业与个人对技术的积极研究与创新发展。专利技术在完成申请使用之后需要进行产业化的生产,通过专利产业化的生产与运用能够有效提升专利的应用范围,将专利技术使用与具体的生产方式相结合,从而最终达到良好的生产目的与效应。在专利产业化过程中专利代理服务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为企业专利的申请与运用提供重要的支持保障[1]。
2.专利代理
专利代理是在专利申请上的一种专业服务部门,为企业与个人提供各种类型的专利服务,包括专利申请文书的撰写与手续的办理,专利代理在个人、企业与国家专利局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专利代理机构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对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与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作用,为专利申请提供了各种技术法律力量上的支持,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但是我國的专利代理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差距,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对我国专利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能够促进企业专利技术的运用[2]。
3.专利产业化
专利产业化是企业在完成专利申请之后将其运用到企业组织具体的生产活动过程之中的阶段,将具体的专利技术转化为有形的商品的生产,并且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规模与影响力。专业产业化的发展注重的是专利的具体运用,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专利生产之后融入到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构成其中的一份子,最终达到良好的市场经营目标。
各国专利实施与产业化情况的国际比较。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数据在2001年的数据,专利商用化在美国具有48.9的比率,瑞典个人与中小微企业所持有的专利商用化率约为6l%。2008年,51%的日本专利处于使用状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专利生产技术所能够带来的重要影响,在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专利作用的实施。在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渐重视专利的申请与运用,注重专利持有人的专利知识与创业能力,同时对市场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市场上建立完善的定价机制与交易规章法则。企业专利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机构配套、技术发展管理机制、资金融通能力以及产学协作能力的影响作用[3]。
4.中国企业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本文研究过程中对专利产业化的发展与专利实施从动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到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时间点与变化因素。在专利实施过程中受到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上影响,从外部信息上来讲主要包括了市场竞争、信息流动与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这促进了技术研发,为专利技术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持,在企业具有良好主观能动性的背景下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外部资源。专利实施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了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与研发能力等。专利产业化发展过程包括了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实施过程与产业化规模的形成过程等多个发展阶段,在专利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同时还受到专利相关客体方面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了市场选择、技术水平产业化发展以及企业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具体产业化实施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4]。
4.2影响因素
由此在专利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因素是以上分析中专利实施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其次是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了专利申请的客体与专利企业主体两个层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了社会、技术、产业与市场等几个层面。第三个因素是对第二个因素的细分,主要包括企业专利战略发展定位、企业研发能力与企业规模等因素。
本文分析过程中选取了中国专利调查中的相关数据,选取了能够进行量化处理的技术性关键指标,对此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充分分析出相关指标的影响因素,找出其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指标。在专利实施与专利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在多个维度中分析出其中的影响指标,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其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相关指标,如此在计量模型中分析出专利实施与专利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变化趋势。
4.3企业规模
从企业规模分析,通过对企业数据规模进行分析能够看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专利的实施,在专利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情况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分析模型中能够看到,企业的规模变量对因变量起到了负向作用,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更加注重专利技术的具体运用,同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存在着处于战略角度考虑的因素。
5.结论
5.1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到,在2005年-2011年间,我国企业在专利技术的申请上达到了80%以上的比率,具有比较高的数值,虽然在其间专利技术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与波动。至2011年,我国企业中专利技术的转化率达到了39.9%的数值,取得了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差距,例如欧美国家达到50%的专利商用化率,韩国达到了60%的专利商用化率。通过对我国与发达国家这一指标统计的口径之后,发现我国企业在专利发展上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在专利实施的产业化应用层面上,国际上专利申请通用的一些影响因素在我国同样成立,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的发展、专利技术的使用与企业发展特征等因素。
我国不同的企业在专利运用上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具体主要表现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我国的小企业更加注重专利技术的运用与实施,具有比较良好的知识产权组合。同时企业越具有较高的专利管理里水平,处于更加成熟的知识产权发展阶段,则其在专利实施层面上的发展层面越低。除此之外,在环境因素上,对专利产权的运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具有特殊的负效应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反而有助于专利的具体实施,但是专利产业的发展反而对专利实施产生了负向反作用。
5.2专业产业化发展与专利实施
专利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专利实施的影响因素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同。专利产业化的发展注重在专利实施过程中的规模经济,目的在于将专利的运用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结合,以此作为企业盈利的重要方式。在专利产业化的过程中受到企业规模、专利类型与企业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这与专利实施上一致。在专利实施与专利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知识产权组合应用能力的影响该作用,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两者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专利类型的反向影响作用。但是两者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例如企业专利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提升企业专利产业化能力,但是对专利实施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出现外部侵权的情况下,不会影响专利实施,但是在专利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非常不良影响作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创新能力逐渐增强的背景下,专利的发展与产业化方式在我国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市场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時专利技术发展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战略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上发展,在促进企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增加了企业交易中的谈判交易筹码,对竞争对手形成一定的压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于洪,曹翠珍.浅议专利代理对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的积极作用[C].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知识产权论坛,2014.
[2]杨果.“互联网+”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代理业的财务管理新问题[J].现代商业,2017(26):155-156.
[3]焦和平.我国专利代理人从事诉讼代理的合法性困境与出路[J].法商研究,2016,v.33;No.174(04):183-192.
[4]李慈强.论我国专利代理机构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立法完善[J].理论月刊,2016(02):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