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力歌唱的陈其莲
2019-03-27夫由
夫由
前不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比利时籍女高音歌唱家陈其莲邀请我聆听她的音乐会,我欣然前往。这几年在教学之余,陈其莲不断与现代作曲家合作演唱中外现代作品,或许是她对音乐作品的悟性,抑或是她对自己的挑战,但凡作曲家有难啃的作品都会找她完成,并已在业界留下了不错的口碑。
造船工程师的女儿
早在陈其莲来上海音乐学院执教之初,我就和她成了朋友,那时候她经常在比利时、上海两地来回奔波,但我每次发短信问候她时,她都很凑巧正好在上海,于是我时不时会带几位音乐家去她的寓所小聚,除了让她更多地接上海地气,也是想架起中外声乐教学之桥,我自己同样受益匪浅。
陈其莲成长于海滨城市大连,她的父母都是大连造船厂的工程师,身为文艺爱好者的父母也使陈其莲从小耳濡目染,中学时便成为了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当年,她和弟弟同年中学毕业,根据当时的政策,父母身边只能留一人,于是弟弟下了乡,她留在了大连。
后来,陈其莲在大连起重机附件厂当了一名铣工,不久她的文艺特长被领导看中,加入了厂里的文艺宣传队,之后又被大连二轻局选中加入了局文艺队。在一次调演中,陈其莲认识了大连文化宫的李淑权老师,和蔼可亲的李老师成了她声乐道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从那时起,陈其莲才明白唱歌还有这么多学问,她学发声、练呼吸,这才发现自己原来的唱法完全是在靠嗓子喊。在李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陈其莲有了可喜的进步,两年后,她被某坦克兵基地招去成了一名文艺兵。
1977年恢复高考,陈其莲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跃跃欲试,可部队有严格的纪律,晚上十点必须熄灯,陈其莲便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其实,身为工程师的父母原本希望女儿考理工科,“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当时是颇为流行的一句话。如此一来,两代人之间的争执自然免不了,一次吵架后,陈其莲一个人偷偷跑到了沈阳拜师学艺,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父母急得打长途电话到处找她。
后来经李淑权老师推荐,陈其莲见到了沈阳音乐学院的丁贵文老师。丁老师在听了她的演唱后,觉得她准备不充分尚需努力,结果第一年不出所料名落孙山。也就在这一年,陈其莲脱掉了军裝,父母看拗不过她,也只好同意她第二年继续报考音乐学院。次年,当她再次前往丁贵文老师那里求学时,惊讶的丁老师发现眼前的女孩竟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最终陈其莲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沈阳音乐学院。
舞台上的“真优美”
进入大学后,教室、琴房、食堂、宿舍成了陈其莲每天行进的路线,因为她心里很清楚:“我自认为是嗓音条件一般的学生,所以我要用其他方面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人总没有十全十美的。”陈其莲铆足了劲,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珍视自己对音乐事业的选择。
198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了第一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比赛,这也是“文革”后第一次专业院校全国性比赛,所有专业院校的师生们都在磨拳擦掌,大家都想知道目前全国声乐的教学情况和人才状况,都在期待着奖项揭晓的时刻。
沈阳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也不例外,学院各级层面都极为重视这一赛事,最终院里决定此次选拔要经过三轮,每学期选拔一次,这也就是说要进行三个学期的选拔和考试。
选拔第一轮,陈其莲只获得十几名,但通过后续的勤奋练习,第二轮结束时,她的名次就上升到了第二名,到了最后一轮,她的总分更是名列榜首。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经过激烈的比拼,陈其莲被选为学院代表参加全国声乐比赛。陈其莲回忆道:“刚到上海时,每天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赛选手嗓音条件都那么好,我的压力很大,真有些挺不住了。” 思忖再三,陈其莲的执拗劲又上来了,“反正都已经来了,比赛分三轮进行,我有可能进不了第二、三轮的比赛,大概只能参加第一轮,那我就要把我准备的最好的曲目拿出来先唱。”当时的主教老师程浩并不同意陈其莲的想法,他认为最好的曲目应该留在决赛唱,但陈其莲依然决定孤注一掷。
比赛开始了,在陈其莲前面有叶英、吴双、高曼华等其他院校的高才生,虽然开赛前组委会曾要求观众在比赛时不要鼓掌,可在听到选手们美妙的歌声后,台下依旧掌声不断,观众真是忍不住了,这掌声是对台上选手情不自禁的赞赏。很快便轮到了陈其莲上场,出乎她的意料,一曲唱罢,台下掌声雷动。当陈其莲再次回到后台时,她的整个身体都瘫软了,当时她心里想:“我成功了!”
比赛结束,陈其莲以总排名第六的成绩获得了三等奖。颁奖现场,她那一头长长的秀发给当时的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年日本电影《追捕》正在国内热映,剧中女主角真由美也留着这样一头乌黑的披肩发,所以那时人们看见陈其莲都亲切地称她“真由美”,到后来“由”变成了“优”,人们评价说:“就是那个‘真优美,音色很好呢!”一开始听到大家夸自己的音色好,陈其莲还有点莫名其妙,也是从那时起,她才认识到自己的音色也是很美的。
走出国门开眼界
1982年毕业后,陈其莲留在了沈阳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师,但她其实并不愿意就这样按部就班地熬到退休,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85年6月,陈其莲离校前往比利时留学,一到那里就碰上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歌剧硕士班招生。要想进入这个硕士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招生简章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考生需要演唱十首咏叹调,且每首咏叹调都要用原文演唱。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不仅要掌握几门语言,还要做到表达歌词清晰,这对初出国门的陈其莲来说并非易事,因为在那个年代,国内刚刚改革开放,音乐学院的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学院连这些作品的乐谱都不多,更没有机会唱过。
但陈其莲并不打算轻易放弃,她找了一位大师指导自己。第一堂课上,她唱了一首在国内已练得很熟的作品,可刚一开口,大师就让她停了下来,纠正歌词的发音、音乐……第一句就抠了近一个小时,“感觉就像外国人学京剧一样,我们学唱人家的歌剧,必须仔细研究、认真准备。”
经过一番努力,别人用两到四年时间完成的课程,陈其莲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歌剧硕士班的全部课程,后经皇家音乐学院专家们的同意和推荐,还取得了毕业优异成绩。紧接着,陈其莲又考取了室内乐声乐硕士班,同样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全部课程。
短短两年时间,陈其莲拿到了两个硕士的最高分,这在比利时也是很罕见的。毕业后,陈其莲顺理成章地留在了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任教。
谈及多年来教学和比赛是否有可供后辈借鉴的例子?陈其莲毫不隐讳地说,她至今记忆犹新的是1986年参加维也纳国际歌剧声乐比赛,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国际性声乐比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达三百余人。在第一轮演唱时陈其莲太紧张了,站在舞台上腿直哆嗦,结果差一点被淘汰,第二轮时发挥比较正常,还受到了评委们的称赞,当时估计至少也能得二等奖,可到了决赛前夜,因為太激动,她几乎整夜未合眼,第二天又由于作品较难,加之前一夜没休息好,结果导致最终没有取得自己理想的名次,这也成了她终身的遗憾。
之后的1987年和1989年,陈其莲先后在荷兰塞尔托亨波士国际声乐比赛和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第一次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四年间三次获奖对陈其莲的艺术生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她说:“获奖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只是验证你在大学里学习的东西,并把自己推荐给市场,让所有的经纪人看看你是否能走上世界舞台。”
从那以后,陈其莲曾多次在比利时皇家歌剧院担任剧中的女主角。自1993年以来,她被聘请出演歌剧《蝴蝶夫人》主角,连续在欧洲各地演出四十余场,她的这部歌剧的激光唱片、录像带也已在欧洲出版发行。多年来,陈其莲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她演唱的《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传遍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及美国的大部分城市,她的演唱被权威媒体称为“最理想的蝴蝶夫人”和“最完美的唱法”。
我是一名华人音乐家
陈其莲虽然加入了比利时国籍,可她从未忘记祖国。2000年,应当年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教授盛情邀请,陈其莲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执教,这一教就是近二十年,她带出来的第一个学生徐晓英,如今已是上海歌剧院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第十八届意大利奥尔维托国际声乐比赛歌剧角色组第一名、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再耀也是她的学生,可谓教学成果丰硕。
陈其莲认为教学不光是技术问题,还有很多心理和哲理上的东西,特别是声乐教学,它是无形的东西,作为过来人,她有着许多从学校直接上教学岗位的老师所没有的亲身感受,“东西方音乐差异只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来改善,再就是多听、多看、多交流,包括国际间和国内各院校之间的交流。”
“我们总觉得嗓门大、亮就是好的,而西方却恰恰相反,他们要的是柔和。国内有些人听我的演唱感到不那么过瘾,有些发暗,那恰恰是对的,是高部位的振动。如果口腔声音多,声音就亮,这虽符合中国的审美特点,但并不符合欧美美声唱法最本质的要求和特征。对于这一点,我也是费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转变过来,因为用喉头多的状态,声音就会被卡住,就显得亮,但真正好的是高部位的振动,是头腔振动,是柔和的,而且它的呼吸是深的,也就是说深呼吸高位置的振动,这样才能穿透乐队,把声音表现得更好。”说到歌唱语言,她说:“因为美声唱法的主要作品是欧洲的,当然离不开他们的语言,这就包括演唱者在演唱时的语感、逻辑重音以及每个词之间的意思,最后才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