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9-03-27黄志坚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动手学科信息技术

黄志坚

(厦门集美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但是很多人对信息技术课程依然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学校及家长只关注学生中考学科的学习,却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没有升学压力,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因为没有考试压力、课程不受重视,不少授课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二)缺乏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整合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必须与其他课程整合,才能焕发出信息技术的活力。然而,许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对本课程教学的定位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大局观,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也可以乘应试教育之风,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实现既助力中考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又有效促进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

(三)忽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导致不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只会背记理论,不会动手操作。这种被动输入模式无疑违背了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的教学定位。

(四)教材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全国通用的部编教材,无论是其设计难度,还是其列举案例,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无法激发其他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七彩云南、守望滇金丝猴等案例,均与云南有关。另外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跟不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材及时更新,更具时代特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走出困境呢?这就要求教师不只关注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关注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成效。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应有的价值。

(一)以任务驱动学习,以实践促进发展

任务型信息技术课堂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在“用”中“学”。教学中,教师不妨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通过系列化的技术要求来驱动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如学习完电子表格,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将本月自己的花销进行记录,或将父母以及家庭的总支出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运算;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主题运用Excel表格建立自己的“小账本”。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一举多得。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法是最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一种教学法,深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一些答题类的小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游戏吸引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或与同学协作制作小游戏,完成后,同学之间互换着体验,不断完善。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动手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小组合作的精神也能得到培养。

(三)坚持学以致用,加强学科整合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们不单要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还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更深入地实践,还要在做好基本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加强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真正实现“双重价值”。如在初二学生学习了Flash动画制作后,可指导他们完成简单物理实验演示课件制作。

(四)提高课堂成效,引进竞争机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认为:竞争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当单一、枯燥的课堂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时,教师不妨针对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心态和成功欲望的特点,尝试开展分组竞争活动,将强弱学生搭配分组,通过相互配合,共同操作完成任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完Word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比一比谁可以将海报做得更漂亮、更有创意。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学案等导学资源,开展系列创意制作比赛,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地域特色

针对教材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适应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可再围绕《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四地”要求(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适当开发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要注意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在活动选题上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还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地选题。

三.结论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单一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时代课堂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需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能满足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方能使学生想学、会学又乐学,想用、会用又乐用。

猜你喜欢

动手学科信息技术
我也来动手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