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时事热点融入探析
2019-03-27柯金伟
柯金伟
(晋江市远华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一、时事热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内容
时事热点与时俱进,覆盖面广,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重大热点新闻,能为学生展示最新的、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使学生借助具体形象的东西去体验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1]例如,授课《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引用“守岛英雄王继才”“2018最美孝心少年”等先进事例,达到了课堂教学与时代信息的有机融合,极大地补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凸显“立德树人”育人理念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最终是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如果教师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及时开展时事热点教育,则无疑给学生打开了一扇洞察了解社会的窗户。在教授《高扬民族精神》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和“晋江积极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视频的场景,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学生倍感兴奋,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二、时事热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时事热点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一些学校,校领导、教师、学生对时事热点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时事热点教育的地位认识不足,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迫于升学压力,不少道德与法治教师平时对时事热点几乎不予理睬,只是到考试前搞突击,列出时事热点的重要内容,强迫学生记忆背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二)开展时间不足,途径有限
有些教师平常很少讲述时事热点的内容,一般只会在课前导入或课后补充的时候穿插,并没有将时事热点与课堂知识点连接起来。在道德与法治课以外的时间,学校也不再进行其他形式的时事热点教育活动,所以时事热点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时间保障。在一些比较贫穷落后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限,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学习,往往只能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
(三)时事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困惑点,时事热点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及时把热点材料传递给学生,使得课堂教学生硬死板。还有一些教师对时事热点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在教学时随意述评,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让学生走进误区。一些教师教学过程中,重时事热点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事件,轻分析整个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等细节问题。[3]
三、时事热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途径
(一)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过程
1.巧用时事导入新课
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扣住学生的心弦。例如讲授《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给同学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出访各国图片。笔者向同学发问:同学们觉得彭丽媛出访时穿的衣服漂亮吗?学生立刻被生活化的问题所吸引,马上回答:“漂亮。”笔者接着说道:“是的,不光我们觉得漂亮,老外也觉得她很漂亮呢。”随即又展示一则新闻“彭丽媛着装被评95分赶超美国第一夫人”,同学们的兴趣空前高涨,兴致勃勃的观看新闻,笔者则趁热打铁继续抛出一连串问题:“各国为什么对习近平夫妇的到访高度重视?”一环连接一环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结论。
2.妙用时事创设教学情境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借助具有影响力时政新闻照片、漫画、先进人物的材料等,努力创设与所学知识相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课程时,笔者就运用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2018护苗专项行动”,给学生以很大的震动。这时教师及时提出以下问题:(1)护苗行动保护青少年哪些权利?(2)做好“护苗”工作,你认为学校、家庭、国家,青少年分别该怎么做?学生思考交流后很自然地明白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身边的热点让学生觉得理论就在身边,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3.活用时事充实教学内容
依托时政背景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是来源生活,富有生命力的!选用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时政材料进行“以案说法”,会增强时代感和新鲜感。[2]例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笔者引用2018-2019学年度《时事初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相关图片和资料,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时事热点教育平台
1.召开课堂新闻发布会。课堂前5分钟让学生播报最近热点的新闻,要求同学结合教材观点评述时事。然后,全班同学对这一观点展开讨论,教师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提高。
2.开展时事主题班会。教师以时事内容为切入点组织主题班会,既能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又能改进道德与法治课的呈现方式,可谓一举两得。如授课“维护国家利益”,针对《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南海海上阅兵、印军越界事件等时政热点。笔者组织了一次以“捍卫国土、理性爱国”为主题的时事班会,与学生一起回忆阅兵历程、批判印军越界的可耻行径,表达捍卫国家安全的心声,同时发表理性爱国的看法,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3.鼓励学生参加时政小论文比赛。鼓励学生从报刊杂志上收集时政漫画、热点,结合教材观点和社会热点理解寓意。如针对“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纪录片《书法在校园》《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时事热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时事调查活动,指导学生联系教材中学过的“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学生如何弘扬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等知识撰写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比赛。
4.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校园新闻播报。营造浓厚的时事教育氛围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与学校广播站做好时事播报的衔接和指导工作,每天利用晨间、午间和晚间开播校园新闻广播,让校园新闻广播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转化,是每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应大力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生活,让时事之光闪耀道德与法治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学生长知识、明事理、看社会、知世界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