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2019-03-27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 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引言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缓解高层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工具,若是能够发挥其真正作用,不仅能够使高层管理者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且也能通过此方法使高层管理者不只是注重自身的利益,而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中去。然而,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并不满足于此,他们也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对公司绩效进行盈余管理,以使之能达到他们获得股权激励报酬的目的[1]。盈余管理带来的结果会大大地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真正发挥股权激励的效用,减少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二、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作用机理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激励公司高层管理者更加注重公司远期发展,将高层管理者的收益与公司价值相结合,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了缓解委托代理矛盾的作用[2]。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人才的竞争在社会中的竞争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成为提升公司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3]。股权激励的实行则有利于体现对高级人才的价值以及对公司贡献的肯定,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激励对象。
公司在制定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同时,基于契约理论,虽然二者签订了契约,但是如果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只是以财务指标来衡量,高层管理者仍然会有盈余管理的动机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并且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股东无法完全掌握高层管理者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的行为情况下,高层管理者很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操纵会计信息,形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结果。
所以,一方面,股权激励可以减少盈余管理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过分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而股权激励可以使高层管理者努力工作,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提升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共赢。
另一方面,因为股权激励会带来丰厚的奖励,所以高管们也更倾向于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使公司业绩达到行权条件。在股权激励的草案公告日之前的日期,他们很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压低公司业绩,为了降低行权难度;在限制期内,如果业绩超出行权条件,高管们很可能会采取手段平滑利润,将多出的效益匀至行权期内;到了行权期,则很可能会把股票价格提升至行权价格之上,以满足自己的利益。
综上,外部以及内部的许多因素都会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产生相互作用的影响。
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尽管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已经不断优化,可仍然会存在许多瑕疵。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实行的股权激励虽然很大程度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可如果该问题的存在则会大大削弱股权激励的效果。如果公司的股东地位旁落,而高层管理者手握大权,则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股权激励,就很有可能引发高管的道德风险。他们很可能为了获得股权激励的丰厚报酬而调节公司利润,也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暗中操控公司股价,使得股权激励制度无法达到其应有的使公司运营得更好的目的。
2.激励条件中指标的确存在问题
合理的考核指标应该既全面又系统,既有绝对指标又有相对指标,既关注横向指标又关注纵向指标,既注重财务指标又注重非财务指标,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而且还有精神奖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行的激励指标主要采用的是一些财务类指标。这类指标虽然可以很直观地显示出激励对象是否达到了激励条件,但是却无法反映公司其他方面的运行情况,也无法体现公司的综合实力。并且,这样很容易诱发盈余管理的行为,激励对象很可能因此而调节公司收益,操纵财务数据,从而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3.绩效监督和考核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都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无法对股权激励的激励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考核,也无法对股权激励的实行情况进行合理的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就很可能对公司绩效进行伪造,从而达到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二)对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的几点建议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将有利于提高公司运行效率,帮助公司提升价值,也有助于内部股权激励的实施。所以,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分工明确,让每个职能部门都能担起自己的责任。规范好公司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好监事会和董事会的监督约束职能。
2.股权激励方案的改进
(1)激励条件的指标确定。公司应当规划科学的股权激励指标。因为大部分上市公司最关心的还是自身的盈利能力,所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行的激励指标主要也是为了考核激励对象是否让公司赚取更多利润。这样的指标虽然可以很直观地显示出激励对象是否达到了激励条件,但是却无法反映公司其他方面的运行情况,并且,这样很容易诱发盈余管理的行为,使得股权激励方案就丧失了激励的效用。
(2)激励模式的选择。股权激励的模式五花八门,各种激励模式有各自的特点。在选取股权激励模式的时候,要将公司的运行状况与股权激励模式的特点结合起来考虑,挑选适合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公司只有选择了适合自身的激励模式,才有利于股权激励发挥积极作用。
(3)激励对象的确定。股权激励的对象应当是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员工。激励对象的范围过大和过小都达不到激励的目的。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象只限于公司高管,但是公司的发展只靠高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基层人员也为提升公司价值贡献了人力资本。所以,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激励对象的范围,有助于激励对象更加努力为公司工作,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四、总结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作用机理。并且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有助于股权激励能更好地发挥对高管的激励作用,实现激励与约束的统一,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