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盛果期山楂“清条修剪法”
2019-03-27张文东
张文东
(河北省兴隆县兴隆镇学区中心校,067399)
山楂是河北省兴隆县的特产,在20世纪80—90年代兴隆县山楂面积、产量居全国各县之首。目前,兴隆县70%~80%的山楂树已经进入盛果期。1992年,高术国对山楂清条修剪与混条修剪进行了比较,推动了兴隆县山楂清条修剪法的推广应用。近几年,笔者对盛果期山楂树冬季清条修剪法进行改进,在单果重、果实着色、稳产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主要树形
近几年,随着安全生产意识的增强,果农不再追求山楂稀植大冠,树体日趋矮化,主要树形如下。
(1)双层五主枝开心形。为改善光照在小冠疏层形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适用行株距4米3米,适宜在山地果园应用。树高3.0~3.5米。第1层3个主枝,主枝上各留1~2个向斜上方生长的小侧枝,小侧枝上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第2层2个主枝,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主枝长度一般不超过第1层主枝长度的2/3。层间距1.0~1.2米,层间及其他大空档处,可培养辅养枝。
(2)自然开心形。适宜在平地果园应用。有2~3个主枝,主枝角度70°,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大小结果枝组交替排列,充分利用空间。枝组过长时,应交替回缩更新。
(3)“三一法”树形。是对“双层五主枝”树形的改进,在简易分层的基础上,注重对结果枝组的培养。“三一法”树形可形象地比喻为1个“裙子”、1个干、1顶“帽子”。1个“裙子”是指第1层主枝,像人穿的裙子,有3~4个主枝;1个干是指有1个中心干,中心干明显,长80~120厘米;1顶“帽子”指第2层主枝,有2个。上层小,下层大,“帽子”的直径为“裙子”的1/3~1/2。
结构合理的树,应着重调整结果枝数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结构混乱、主从不分的树,从上述树形中选择适合的,逐年改造成形。整个果园树形尽量一致,便于管理。树高在3米以上的要落头,树高降至2.5~3.0米。落头当年,去大枝比较多,要尽可能多留小枝。疏除轮生主枝,疏缩重叠枝、交叉枝,回缩过长营养枝。
图1 冬季采用清条修剪后的山楂树
2 更新中小型枝组
山楂成花容易,花芽量大,不利于高产优质。冬剪时,去弱留强、去细留壮,培养强壮的结果母枝,注重枝组的更新。粗度在0.3厘米以下的结果母枝疏除;粗度在0.3~0.5厘米的可短截先端芽,成为结果预备枝;粗度在0.5厘米以上的枝坐果率高,果实品质优,宜多保留。衰弱的中型结果枝组及时回缩至壮枝处,以增强其生长势,维持良好的结果能力。小型结果枝组易衰老,在不影响当年产量的基础上,修剪量应稍大些,以“有空就留”为原则,留壮枝、壮芽,以确保良好的生长势。
山楂连续结果能力较强,结果母枝一般3~5年回缩更新1次,每年回缩量不超过全树结果母枝的1/3。其中,秋金星、雾灵红等早熟品种的修剪与其他品种不同,宜采用双枝更新法,留出预备枝,即疏除第1结果母枝,保留第2结果母枝结果,重短截第3结果母枝,用于抽生预备枝,其余小枝全部疏除。翌年将第2结果母枝抽生的枝条全部疏除,短截的第3结果母枝形成的枝组按上述方法修剪。多年的试验结果证明,该修剪法对控制大小年结果效果显著,同时有效抑制了结果部位外移,树形紧凑,方便人工操作。
3 适量留枝
(1)树冠每平方米投影面积留结果母枝量。山楂强的结果母枝能长出3个以上的结果枝,弱的结果母枝能长出1~2个结果枝。为提高质量,每亩产量控制在2000~2500千克,树冠每平方米投影面积保留的结果母枝量由原来提倡的16~20个减少至12~15个,1年生结果母枝的间距不低于30厘米。根据树势强弱确定留枝量,树势强的多留,树势弱的少留。大果型优良品种,如歪把红、大金星、燕瓤红、燕瓤青等少留,中小果型品种,如雾灵红、大旺、小金星、秋金星等适宜多留,确保产量稳定。
(2)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传统的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为2~2.5∶1。从生产实践看,将比例降低至0.5~1∶1,虽然加大了冬季修剪工作量,但能打开光路,有效改善内膛光照,果实质量提高。修剪时,先疏除树冠外围过密枝,外围不配置大型结果枝组,以小型结果枝组为主,只要两侧枝量够用,一般不留背上枝组;两侧空虚,需要选留背上枝组的,其高度不超过15厘米,粗度不超过主枝的1/2。结果枝去弱留强、去下垂留两侧、去远留近。树势强的去直留平,树势弱的去平留直,以平衡树势。这一时期修剪,重点培养粗度在0.5厘米以上、长度20~30厘米的结果母枝。这样的结果母枝连续结果能力强,单个花序花量大,果实品质优,修剪时要重点保留。但要注意,如果结果母枝上花芽量大时,直接回缩到距骨干枝最近的花芽处。营养枝中的中长枝短截,弱枝和徒长枝全部疏除,延缓结果部位外移,有利于控制大小年,达到丰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