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药品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2019-03-27吴旭乾金学平
吴旭乾,金学平,余 磊
(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50;2.武汉市药物增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250)
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是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以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探究了人才培养如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展开:
1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
依托我校武汉市科技局药物增溶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创新平台,围绕大健康产业,立足于医药创新及健康服务领域,以真实的产学研项目为载体,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三药”职业素养,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过程及原理,熟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遵守国家药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从事医药活性中间体开发、质量检验、药效提升以及开展健康服务的双创型技能人才。
2 对接产业及发展情况
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近三年,湖北省医药工业发展态势逼人,对医药类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 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 ,高于全省工业7.2 个百分点,全省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4% ,同比加快2.1 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3.8% ,同比加快20.2 个百分点,税金增长15.7% ,同比加快7.8 个百分点;药物制剂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人福医药集团、宜都东阳光药业集团、远大医药等3 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0 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的20% 。
武汉市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产业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为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核心区、庙山医药科技产业园、葛店生物医药园等为重点区域的“一城多园”的产业格局。全市医药产业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两家企业收入突破100 亿元,20 多个单品销售收入过亿元。“十二五”期间,新药研发品种196 个,52个正在申报临床批件,获得药品批准文号12 个。
《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把生命健康作为武汉市战略新兴产业。依托东湖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化学制药研发,重点开展先导化合物的研发、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定的研发、新药的临床研究及临床前研究和大品种药物的二次开发,鼓励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各项工艺技术,促进生命健康产业高端化、规范化、国际化、规模化发展,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3 推动专创融合教育的企业基础
2017 年12 月,我校作为武汉市生命健康技术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联合武汉致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60 多家省内院校、企业单位,经武汉市教育局批复,牵头成立了武汉市生命健康技术职教集团,旨在充分整合群体的资源优势,构建生命健康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生命健康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共同为武汉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服务。
2018 年11 月,联手生物城管委会及20 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举办了“生物城走进武软”大型招聘活动,专任教师与企业广泛交流,调研医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了解了行业细分领域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目前,已与武汉城市圈内国药控股湖北分公司、湖北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人福医药、武汉致众科技、武汉光谷生物医药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华大基因、武汉九州通医药、武汉英纳氏药业等企业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的中国远大医药集团、湖北八峰药业、葵花(隆中)药业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学术交流、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4 真实的项目支撑
武汉市高职院校首个科技局挂牌的工程中心落户我校,借助平台资源,在师资专业能力发展、纵向课题研究、横向技术开发与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究等领域将为专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动力,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培养双创人才提供支撑。目前工程中心平台上开展各类在研项目10 余项,包括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国家职教行指委等纵向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总经费60 万余元,为基于产学研项目的双创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5 专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5.1“1+4”模式确定双创活动领域(图1)
依托工程中心医药创新平台(1 个平台),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整合同类型项目,提炼出4 个双创领域,组建4 个双创团队。创新团队一围绕化学活性中间体的制备、性质活性分析为主;创新团队二围绕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活性检测及应用为主;创新团队三围绕药效增强、剂型开发为主;创业团队四围绕药食同源、养生保健、互联网+医疗、医养结合等领域,孵化1~3 个创业项目,也可角逐国家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或优秀论文评选等。
图1 基于平台真实项目,采用“1+4”模式组建双创团队
5.2 基于双创项目领域,逆向开发课程体系,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图2)
根据不同项目所处的知识架构及能力领域,确定了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功能品开发与管理四个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与之相对应,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细分成了四个专业方向,既而开发出四个专业特色包。
图2 基于项目确定职业核心能力
5.3 围绕专业特色包,挖掘出专业基础包,打造公共专业基础平台(图3)
以双创项目为驱动,确定专业特色包,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核心课程,与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衔接,形成专业基础包,并打造公共基础平台,既而构建完整而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专创试点班采取“1.5+1.5”模式,即前1.5 年与普通班教学并轨,完成学校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和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后1.5 年进入工程中心,参与项目过程,并完成专业特色包课程的学习。
图3 基于专业特色包确定专业基础包,打造各方向公共平台
5.4 重构课程体系(图4)
图4 重构课程体系
6 展望
通过成立试点班级,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其专业有特长,创业有基础,就业有优势,发展有空间,并将“双创”融入到现有的专业建设体系中,开发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全日制(三年)学生的教学活动实践,不断完善,具备操作性强、可推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