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对学生成长影响及改善措施
2019-03-26李仕哲孙英浩
李仕哲 孙英浩
【摘要】近些年来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始终是困扰中学教师队伍良好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我国中学教师队伍中,男教师的比例与女教师的比例长期处在一种失衡的状态中。女教师越来越多,男教师却不断减少,中学教师性别比例结构失衡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早已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中学生价值观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00-02
一、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影响
(一)影响中学生认知能力全面发展
教师性别上的差异使其在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及认知结构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行为方式。男教师在课堂上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而女教师的知识系统具有较强的条理性,更擅长细腻详尽的教学风格。男女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的培养发展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任何一方性别角色的缺失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产生错位
在“女性化”的中学教师队伍的影响下,男生过多地接受、模仿女教师细腻、感性的教学影响,严重者甚至出现偏女性化的趋向。相反,在男性学生“男子气概”削弱的情况下,女性学生则更多地表现出强硬、霸道的性格特点,学生对自身的性别定位和角色认同产生混乱,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中学生行为选择和交往能力出现易冲动特征
男女教师性格偏好不同,对学生的引导效果也不一样。女性教师其本身更青睐于乖巧、听话的学生,当学生的顺从表现得到教师积极肯定时,更加重其适应教师喜好的学习行为,从而使其女性行为特征得到强化。相反,当男生调皮、好动的天性在课堂上得不到教师认可时,反而会使其男性性格特征受到一定程度上压抑,严重者会导致焦虑心理的产生,有的学生为了抵制这种情绪甚至出现攻击性的冲动行为。
二、中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传统价值观影响下,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还存有一定的偏见,尤其对中学教师的职业认识不够全面。男生普遍偏向科学技术方面的工作,而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方面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男性应该从事一些高薪资或者具有较大晋升机会的职位,来承担其家庭支柱的责任。因此,中学教师这个工资待遇、职业成就感并不高的职业,并不被社会及家庭所认同。
(二)学校因素
在进行教职工的岗位分配时,学校受到校内教师性别比例失衡这一现实情况的影响,80%左右的学科都由女教师担任,低年级尤为严重。而学校中为数不多的男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担任教导处、教务处等管理岗位,而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也主要受女性教师的影响。显然,这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使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受到不利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
一方面,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细腻、耐心;而男教师则相对粗枝大叶。另一方面,大多数父母及女性普遍认为女孩子更应该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职业。因此,导致报考中学教师岗位的女性占绝大多数,而男性报考比例普遍较低。
三、改善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对学生成长影响的措施
(一)社会方面
1.转变传统职业观念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调教师职业价值,努力提高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男性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宣传中学男性教师的性别优势、就业优势和教育价值,从而转变传统职业观念对人们职业选择的束缚。
2.完善教师待遇水平
政府相关机构应重视中学教师待遇改善问题,工资是教师家庭的重要生活来源,尤其是男性教师及其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因此,应当提高中学教师的基本工资水平,完善各项福利待遇,以吸引更多的有志男青年走到中学教育工作岗位中来,改变学校现有的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局面。
(二)学校方面
1.合理分配教師资源
师范类院校应适当增加男教师的招收数量,将优秀男教师引入到面向中学教育的基础教育中,均衡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比例。同时,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中学教师这一职业对男性择业者的吸引力。
2.重视性别角色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视,将“性别角色”教育与“双性化”教育相结合,对教职工进行定期的相关内容的培训,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价值观教育方面,为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正确方向。
(三)家庭方面
1.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父母的性别角色出现偏差,对子女的性别角色认知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教育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行为,为青年少年成长树立良好榜样。
2.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重视子女成长过程的各个方面,发现孩子有性别角色错位倾向时,父母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积极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并予以纠正,为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创造良好空间。
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意识和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学习的结果。因此,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正确的性别角色知识和性别角色观念作为引导。
参考文献:
[1]胡振京.中小学教师比例失衡的现状、影响与对策[J].人民教育,2013(Z1):32-34.
[2]吴吉惠,章义华.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研究述评[J].文学博览(理论),2014(06):11-15.
[3]张丽莉.论性别差异及其教育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