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结合部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019-03-26牟蜀蓉
牟蜀蓉
【摘要】高度關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求,从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上来看正处于初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信息化的拓展以及城镇化推进,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断进行更新,这些变化也刷新了人们的认识,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据研究表明,在一些重组家庭中儿童的人格方面存在一些消极特征,因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郊结合 重组 家庭 小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86-02
一、影响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重组家庭中,有父母自小离异,而且父母重组家庭之后一般由老人负责抚养,大多缺少父爱和母爱,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畸形心理,这需要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教育和学校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著名的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你所教育的学生是什么样,自己首先应当成为什么样。然而对于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的学生家长来说,很多家长素质普遍较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错位。很多家长没有配合学校进行对孩子展开教育,家长主要是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基础。有的家长只顾自己享乐而没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将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和老师。
(四)家庭环境。家庭环境较好的,父母文化程度也比较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情况较差。这些家庭主要由与父母自身文化程度的局限性以及其与子女的沟通时间较少,没有建立牢固的感情基础和信赖关系,畸形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子女的性格、个性等形成不利,同样会导致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培养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措施
我们通过对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逐渐意识到要开展城乡结合部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学校应当积极引入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机制,进而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康的人格。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不能光靠说教,应当深入学生的心理,基于现实生活情况,将这种教育理论存在于日常的生活实际中。比如可以开展学生的德性规范形成活动,通过行为习惯教育,开展播种习惯,收获品格的相关德育活动。
(二)强化家庭教育的组织和引导。克服重组家庭教育的病变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强化对于家庭教育的正确组织和引导,即便是重组家庭,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长也应当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多角度地了解孩子的心声。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多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可以利用一些名人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意识到祖国建设的成就,从小能够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意识。作为教师应当走进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运用爱国爱校,勤学勤教,自强不息的教学理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熏陶。
(四)利用社会力量强化学生对于社会的正确认识。学校应当开展多种校外活动,让学生更加接触社会和实际生活,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来看,进入一些国家政府机关进行参观,所见所闻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进行深入思考,自觉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并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养成优秀的品质。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基本单位,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特殊家庭的小学生更多来自于农村,而这些家庭的父母亲中高学历所占比例相比一些非特殊家庭的来说低,很多是因为父母的工作地点变化来到城市,因此来自农村的重组家庭中小学生比较多。重组家庭的小学生经历过父母整日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不安全家庭氛围环境,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待子女可能会出现极端。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对于儿童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久的,这些小学生没有长时间与亲生父母共同生活,对自己的家庭存在一定的不满。此外,重组家庭中的小学生往往在同伴中会感到自卑,不愿与他人交流,倾诉对象少,长时间处于压抑的状况。研究表明,儿童与重组看护人没有血缘关系是其受到虐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离婚率的升高,再婚率的升高,很多继父继母与非亲生子女的复杂情感关系很容易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也为儿童被虐待产生隐患。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当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学业的关键,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环境,补救性和矫正性心理咨询和治疗是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霞.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J]. 赢未来, 2017(7):77.
[2]邸威莉.基于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商情, 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