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如何提升高三学生在生物测试中审题能力

2019-03-26冯旭宏李燕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三学生审题生物

冯旭宏 李燕萍

【摘要】在学生日常的高三测试中,特别是参加广州市“一模”、“二模”的测试中,从卷面答题情况看,审题不清成为失分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学生在生物测试中审题不清的主要成因及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三学生 生物 审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74-02

历年高考后,许多考生估的分数与实际分数总是出现很大的偏差,从反馈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学生得分低的原因与审题不清有很大的关系。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审题能力,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失分。本文结合近年高三综合测试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学生在生物测试中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在生物主观试题答题的过程中,部分考生答卷全部写满,但最后成绩总是不理想,其中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在肠道双歧杆菌菌群恢复之后小鼠会逐渐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小鼠体内血糖含量过高时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体液调节过程___。正确答案是: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体液调节的过程,但由于没有准确提取题干信息,很多学生回答了神经调节的内容。

2.学生生物测试中审题不清主要成因

学生生物审题不清,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本的概念记忆不牢,理解不透,相近知识异同点不清晰;未掌握良好的审题技巧和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等。

3.学生生物测试中审题不清主要的教学对策

3.1 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网络

在高考中,大部分试题来自对教材的理解,是很基础的试题。难度大的试题是对少数学生设置的,只要牢固掌握基础,就不怕难题,何况基础题与中档题。因此,对于高三的学生,若要提高答题的规范性,就必须在日常的复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归纳,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提高答题规范性的基础。在日常的复习中,不能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构建知识结构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归纳,在课堂上则應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教师则要做好主干知识的专题讲授和辅导。例如,在“种群和群落”二轮复习中,由于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相关知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有部分学生对一些重点知识理解还不够透彻,例如,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等。因此,本专题复习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化零为整,形成知识网络,从理解水平上升到能自如应用的水平。

3.2 加强审题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技巧和审题习惯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学生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积极思维与知觉的活动。很多学生答题错误或不规范都与审题有关,因为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是解题的关键环节,若不慎重,则有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1)认真读题,获取有效信息。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读题时一定要认真完整地阅读一遍题目的文字和附图,理清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即要初步理解题意,明确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和问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

(2)利用有效信息,回归课本知识。利用题目的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这是准确答题的关键步骤。找准了题眼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是相对应的,可以用哪些知识原理来解答,然后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每个人在解题时都会遇到关卡,此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切忌遇到困难就自乱阵脚,否则就会越做越紧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排除迷惑条件,发掘隐藏信息。根据对近几年高考题目的分析,高考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很多题目往往都设计了一定的迷惑条件,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若不慎重,则很难注意发现并排除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进而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以防掉入出题者所设的“陷阱”之中。

作者简介:

冯旭宏,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三学生审题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三招”学会审题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直视骄阳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
提高山区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