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9-03-26陈志阳
陈志阳
【摘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背景的英语人才教育培养方向发生了新型改变,体现在英语高考中便是“一年两考、三年六考”的形式与具“实用性、时代性”等的内容。这与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在内的学科核心素养相契,且二者的结合为英语课堂创造出无限的面貌可能性。据此,针对以新高考为指向的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渗透问题,多样化资源的引进以开拓学生英语视野、生活化情境的演绎以养成学生思维习惯、人文性意义的赋予以孕育广阔的世界视角三者则在可操作的前提下同时成为打造英语新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高考 核心素养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14-02
《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出台,将英语学科通过一年两考、三年六考的方式再次置于高中文化主科之一的重要地位之上。这在改变了高考“一考定终身”局限性、为失利学生取得多次考试资格的同时,也为三年的英语教学打开了注入活力血液的豁口,能够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地对学科核心素养给予真正的重视、进行真正的落实。下面,我便以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文化格调为纲,对在新高考指引下的英语课堂贴近核心素养的改革方式做出详细阐述。
1.语言能力的夯实——多样化资源的引进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与必要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理解为与传统教学内容接近的在此阶段必得获取的知识基础。但新高考具有六次考试机会的规定为师生共同提供了不基于单纯应试的喘息空间,而能够真正在慢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下突破教材死性知识的局限,将学习视野和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现代多样化教学资源之上。在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的同时,做到真正的日常化、休憩性而非集中性的放松学习,而这亦符合长久的语言学习、语感生成规律。
例如:在每一学期我都会向同学们推荐适应其词汇量和阅读能力的英文原版书籍或期刊等,如在同学们英文水平还有待提高的高一阶段,我建议其去阅读《Little Women》的英文原版书,内容为: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普通家庭四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因而描述具有日常性而生词量较少。而在高二或高三阶段我则会推荐诸如《Little Prince》、《Wuthering Heights》等书籍,并且会通过定期阅读会或阅读感受撰写等形式督促学生及时完成阅读任务。这在提高学生英文文本连续阅读能力的同时,促使其在对文本生词、语法、句型等的查询和伴随故事化阅读发生的意识内化中扩展深化语言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生成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我还会定期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英文影视欣赏”为主题的活动,以让同学们在愉快的观影体验中,在影视情境中体会英语语言真正运用于交际表达的作用与形式,同时提升其与表达神情、语气,甚至是肢体语言融合在一起的英语感受能力。如《泰坦尼克号》、《罗马假日》等经典知名影片,或者《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等日常化的生活记录,此皆可以成为教师自由掘取的、用以提高学生主动性兴趣和打造灵活开放性英语课堂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积累亦是无声且有效的。
2.思维能力的锻炼——生活化情境的演绎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即为用英语来进行思维。语言和思维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它们的统一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也即思维反映世界,语言传达思维。而任何思维的成长均不离与其对应的语言环境的浸润,且新高考的命题趋向具有交际性和生活实践性原则。所以,以英语为语言媒介的大量日常生活化情境的演绎将对学生英式思维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每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均会尽量坚持全英语授课,并在课堂中留出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同学们进行生活化情境的演绎。如在《Travel journal》一单元的教学中,在讲解了“JOURNEY DOWN THE MEKONG”文章的“THE DREAM AND THE PLAN”和“A NIGHT IN THE MOUNTAINS”两部分内容后,我让同学们以结组方式据此进行剧本改编。同学们可以自由选取其中趣味性的片段,如由“妹妹的固执”段落衍生而出的“‘我和妹妹的计划和争论”;由“我和妹妹夜宿山中”段落引出的“当情当景下我的内心独白的外化”出演等。此皆可以成为同学们情节想象和剧本制作的原型。同学们在演绎过程中,进行着如-“Are you tired?”-“No,Im very excited on the contrary”等的交际对话,其是融于情境与感情的,所以在自然而然中便会使学生生成某种语言感觉与不用经中文翻译和转化的英语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我还时常组织同学们对影视片段进行模拟表演,如我让其模拟《摩登家庭》中“克莱尔的妈妈去世,大家在节日齐聚表示哀悼”的片段。让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克莱尔、米切尔、卡梅伦、艾利克斯等人,让同学们在表演和说词中,融入角色、身份和情感,自然而然以正常说话的方式用英语生成话语思维。当然,锻炼学生文本快速阅读的能力亦可以让其在来不及中文意义转化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如依据此,我通过多媒体图片和音乐的结合放映,让同学们在此氛围的烘托和对其情景的想象之下,在流畅通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带感情的快速朗读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伴随着音乐和画面而产生“在骑行中看见世界、感受世界之美与人生的自由”之感,并在此情感支撐下调动思维,调动伴随英语语言的发出一起发生的英式思维。
3.文化格调的提升——人文性意义的赋予
英语教学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便是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到的“文化意识”模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具文化理解背景的语言学习是空洞且终将会因徒具形式的躯壳性将至无效。在学科新课标中也指出:“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实际能力”,这便是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文化格调培养的理论依据。而学科新高考“三年六考”制度规定则在减缓学生压力的同时,给师生提供更充分的空间去探索在应试语言知识的背后蕴藏着的西方文化底蕴。
例如:在《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一单元的讲解中,在向同学们介绍“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一文时,我根据文章内容,如“Festivals of the Dead”部分的描述,利用多媒体像同学们展示了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节日习俗画面和视频。并且针对其中的“clean graves”与中国的扫墓习俗做了对比性的讨论和源头性的猜想及查阅。这是对以文章意义疏通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颠覆,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积淀文化内蕴和提高人文素养皆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依托此,我还会利用课下时间,组织以“英语化中西方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让同学们搜集自己感兴趣中西节日习俗,通过自由、多样化的方式,如诗歌朗诵、节目出演等诠释其文化意义和具体形式。也可联合同级或异级班级共同举办“英语文化节”,指导同学们用舞蹈、影视、歌曲、海报制作等多种多样化的方式传达自己所理解的、感兴趣的西方文化,如学生可以用颜色卡片和表情卡片的结合来诠释中西方的颜色文化和性格对比;用节目演绎来诠释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等,此皆是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充满内蕴的教学途径。
新高考除却在的考试形式上的变化,其内容亦整体趋向时代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特征,即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此为基点的教学改革亦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董瑶.浅析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J].校园英语,2017(30):107-108.
[2]杨宇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变革[J].英语教师,2017(18):26-29.
[3]李攀攀.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中学生英语,2018(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