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园戏剧表演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9-03-26胡虹燕
胡虹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14-02
一、研究的背景
通过对实习生、毕业生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等方式,了解职校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技能、已具备的素质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差距,结合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教育资源特色、当地市场需求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等,以“结构模块化、内容综合化、选择个性化”为特征进行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校园戏剧表演选修课程。课程定位应以“首岗适用,后岗迁移”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服务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要求。
基于上述认识,进行了中职校园戏剧表演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二、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措施
(一)探索灵动的选修模式
选修模式的创新体现在选修课当中,校园情景剧表演选修课流程可以归结为三个字:“开、选、走”。“开”:课程开设前首先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强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考虑,最终确定课程内容为校园戏剧表演选修课。“选”:学生在选课的环节主要突出“选我所爱,学我所需”的原则。“走”:在选修课上课过程中,打破原有行政班级,实施小班化管理,学生自由选择,重新编班,使选课真正“走”起来。
(二)开发多元的选修课堂
1.探索选修课程“第一课堂”:选修课教学模式
(1)热身练习
戏剧表演中的热身练习主要包括肢体的放松和解放,整个过程以热身游戏的方式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进行。
(2)表演元素练习
表演元素训练主要包括对肢体的控制、想象力的释放和对所创造角色的身心感知。戏剧表演重点在于对肢体的控制,并非只用脸部在表演。首先要清楚自己是站在舞台上,观众在台下。其次是对模仿对象的认识,年龄、性别、外形、职业、健康等,这些都要同时于表演,不能滞后。
(3)心得交流
心得交流主要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在下课前10到15分钟,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这节课的感受或是收获。
2.构建选修课程“第二课堂”:选修课+专业课教学模式
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将戏剧表演选修课程和学前专业课程(舞蹈、声乐、美术、口语(讲故事)相结合,建设中我们将带动舞蹈、声乐、美术、口语(讲故事)的课程建设,从戏剧表演中创作、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真正实现了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的转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氛围。
3.开展选修課程“第三课堂”:戏剧表演实践活动
(1)成立戏剧表演社团
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在目标一致兴趣相投的戏剧表演社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产生思想火花。
(2)戏剧舞台实践
通过表演,让剧本中各种情节情境呈现在舞台上,学生成为戏剧中的各种主人;这样学生容易进入角色,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的戏剧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3)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项活动比赛:如才艺表演大赛、艺术专场等活动。其次结合校外实践活动:如参加《公主的月亮》小剧场话剧;参加117艺术中心剧本朗读会;参加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策划主办的《听·见苍水》剧本朗读会。
三、成效与分析
(一)实践成效
提高了戏剧表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构筑了教师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提高了学生的戏剧表演艺术能力
通过开展校园戏剧选修课,有一大批学生表演艺术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参加县、市、省、全国各类有关戏剧表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1)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校园戏剧表演实质上是文学艺术的实践环节,学生在舞台表演之前必须对原经典剧本进行仔细研读和分析,感应作者的情绪、情感和美学意蕴,这个过程可以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校园戏剧表演及排演的过程是一种集体合作的学习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有利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由此融洽了学生关系,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二)模式创新
开发了多元校园戏剧表演选修课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编写戏剧表演选修课程教材。
1.探索多元选修课教学模式
采用了多元选修课模式:以扎实的戏剧表演选修教学为基础,以精彩的舞台表演为突破口,以丰富的表演实践活动为抓手,多管齐下,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具有过硬综合素养的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幼儿园充分的肯定,还出现供不应求的好形势,特别是有童话剧特色的幼儿园执意点名要有戏剧表演经验的学生入园工作。
3.开发戏剧表演选修课程特色教材
在戏剧表演选修课程体系的教材建设中充分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科适应性,及其教育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性,联合各方面的专家老师,共同开发专业化、系列化和特色化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