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童数学素养

2019-03-26吕霞

中小学德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感运算中华

吕霞

摘 要 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习素材,创编学习活动,延伸课堂学习,可引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态度等数学学科素养。

关 键 词 学科德育;小学数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学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3-00-02

小学数学特别强调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和具体情境中认识与理解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尝试营建富于文化韵味的数学课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童的数学素养。

一、用传统文化丰富学习素材,引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小学数学教材在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注重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每一册数学课本可说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呈现或者改编学习素材,让学生在富于文化生活气息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之美,形成初步的数学素养。

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通过数概念的学习,让儿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数感的建立有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

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提供了小方块、点子图、小棒、计数器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数一数、拨一拨等学习活动,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孩子们动手操作,从1—10-100,进而推导出1000-10000,多角度认识和表达提升数的认知,从而在直观感知的数和抽象的数之间建立联系。借助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基本的数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三字经》引入课堂,让学生链接古代的计数方法,从“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引导孩子们收集带有“千”“万”数字的成语或诗句。孩子们吟诵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一片孤城万仞山”等,并查找资料理解“千尺”“万仞”的意思。如此,让学生从今到古,从具象的生活场景到意象化的诗意情境,认识数的概念和意义,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之美,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滋养其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用传统文化创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运算和推理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理解运算的算理,才能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而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具备基本的运算与推理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进而形成良好的应用与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创编学习过程,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创编数学题目,在解读传统文化信息的同时,实现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例如,教材练习五是“表内除法(一)”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后的练习,第3题重在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从中渗透“福文化”。如谁家大门上也贴“福”字?知道为什么要贴“福”字吗?谁能说几个带“福”字的四字词语?(福如东海、洪福齐天……)这位同学一共说了几个字?(与数学中的乘法建立联系)。之后,布置课后实践,请孩子们通过“读一读”继续了解福的意义,“编一编”开展福元素的题目创编,“剪一剪”与剪纸文化建立联系。

孩子们创意连连,他们结合所学数学知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创编了许多有趣的题目。有乘法、除法、乘除两步计算等,其中有植树问题,有找规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借助题目创编,让学生在知识迁移中继续内化对不同运算意义的理解,提升其问题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传统文化延伸数学生活,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在帮助孩子获得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更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深刻联系。由此,才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不断涵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为此,我们尝试用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延伸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与认同数学的价值,从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断涵养与发展其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安排了一节“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小小设计师,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知识,尝试欣赏并创造图案,并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由此,让学生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设置的活动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力求让学生经历“学习—模仿—创造—再创造”的过程,从关注图形的美到关注图形运动,尝试综合运用图形运动知识,为孩子们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教学中,我们注重采用这一教材设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由拼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实际走访或者利用信息媒体走进博物馆,欣赏我国古代图形运动艺术的杰作。如故宫沿着子午线对称分布,瓷器上的花紋、传统剪纸作品等,在触摸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此,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创作出富有灵气的活动作品。

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努力向着数学培养的终极目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探索前行。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 31001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数感运算中华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