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到深处自然行

2019-03-26谢林燕

中小学德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务活劳动道德

谢林燕

摘 要 劳动主题的教学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学必须耦合生活,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以学生已有的劳动经验激发其劳动情感与热情,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劳动技能;进而借助课后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劳动,升华情感,逐渐形成劳动习惯。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劳动素养;劳动教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3-00-02

小学德育教材编排了不少劳动教学主题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过于强调劳动“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1]情感是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连接点和动力。只有让学生的情感贯穿教学始终,拨动其心弦,才能促进学生积极的劳动体验,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切实提高其劳动素养。以下,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一、耦合生活,萌生情感,让学生“愿劳动”

“干点家务活”是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最后一课,学生经过体验“家人的爱”,发现家人间的相互关怀,到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再到本课学习家务活,旨在鼓励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2]教材的这一内容设计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因素——“责任”的担当自当建立在对“家人的爱”的理解和感悟基础之上。

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课前调查,借此唤醒学生对家人爱的记忆,从而“入情”,充分调动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借助“妈妈一天的家务活”调查表,让学生提前在家观察,从记录时间和具体劳动内容两方面,了解妈妈的“家庭生活日常”。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将一项项家务活逐一出示在大屏幕上。看到满屏的家务活时,学生们惊诧不已,原来妈妈每天要做这么多家务活,自然感受到了妈妈劳动的辛苦。

紧接着,教师抛出话题“妈妈每天都要做那么多事情,她的心里除了我们还是我们。那么,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呢?”(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学生们入情入境,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自然产生了想要为妈妈分担家务活的愿望。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将“向生活学习”作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其中的许多环节都是先请学生讲述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我们在劳动主题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已有的劳动经验,以此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使其在生活的“反刍”中“愿劳动”,为劳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体验活动,丰盈情感,让学生“会劳动”

不难发现,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了精彩纷呈的现场体验活动,它是低年段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将理性的劳动知识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叩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体验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获得成长。

在“干点家务活”一课“学做家务活”环节,教师先请已经会剥蚕豆的孩子做示范,和学生一起学习剥蚕豆的方法;然后,开展小组剥豆大PK游戏,根据剥出的蚕豆数量、垃圾分类整理情况等,一起总结剥豆的方法和技巧,并为优胜小组的组员颁发“家务小能手”徽章。最后,师生一起煮豆,将亲手剥的豆仁洗净放入电饭锅。孩子们高兴地等待美味,而后争相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品尝着劳动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快乐感。

在劳动主题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综合采用游戏、儿歌、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创设充满劳动乐趣的现场体验活动。比如,在学习叠衣服这一环节,教师编写了一首儿歌:小衣服放放好,我来帮你叠叠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衣服叠得真正好!师生一起唱着儿歌练习叠衣服。如此,将叠衣服的方法融入儿歌之中,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家务活。这样的劳动技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和生活的乐趣,自然能激发学生“会劳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爱劳动”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让学生“爱劳动”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学生将劳动变成自觉、日常的生活行为时,劳动素养才能真正形成。因此,劳动主题教学必须回到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的生活践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真正引领儿童的未来生活。教师不妨设计一些课后体验活动,让学生践行劳动技能,进一步深化劳动“情感”,让学生自觉形成“爱劳动”的品质。

通过叠衣、剥豆等家务体验活动学习,学生明白了不仅要干家务活,更要巧干家务活,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课堂结束前,教师播放视频“生活小窍门”,让孩子们了解剥蒜、挤牙膏、洗碗等家务活的小技巧。活泼、直观的演示充满生活乐趣,学生们惊叹于“小窍门”的“巧妙”,顿时产生了尝试验证的愿望。教师趁势下发了“家务劳动实践卡”(图1),让孩子们带回家,每做完一件家务后,请家长打星评价;而后,根据星星的数量,评选出班级中的“巧巧手”。以此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践行劳动技能,增进劳动情感,从而逐渐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道德行为的力量源泉。在劳动主题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情”入手,以“情”为线,借助调查、游戏、展示等多种形式,让情感体验之花盛开。如此,劳动的种子就会在学生的心靈生根、开花、结果,抵达“情到深处自然行”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2]鲁洁.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2.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小

浙江绍兴 312369)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家务活劳动道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务劳动,从学龄前开始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当艺术家干起家务活
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