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一段美好的旅程

2019-03-26冯继有

中小学德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景点风景目标

冯继有

“我们有新玩法”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7课,教材编得新颖,执教这一课的钟老师非常年轻,课也上得活泼,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课后研讨延续着课堂热烈的氛围。钟老师坦承,教学环节进行得有些匆忙,孩子们好像还没玩够。有一位听课的老师提出,这节课在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方面有所不足,另一位则建议钟老师进一步将环保教育融入教学,比如可以让孩子用废旧物品制作新玩具。

孩子永远是玩不够的,大人则总感觉没教够。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就是儿童实现社会性发展的一段旅程,教学研讨就好似旅行攻略,老师们有的想慢走慢看,有的想在一个景点看得更深入,有的则想看更多的景点。这其实都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设计与充分达成有关,教师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对这段旅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

钟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想起以前曾听过的另一节课“合作真愉快”,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执教者是梁老师。

梁老师由班级值日的照片引入,先是学生分享合作经历,接着分析“三个和尚”的故事,学习活动的主体环节是4人小组合作的三个游戏活动。包括:分豆子(把混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豆子分开),拼句子(从纸箱中抽取字卡拼出“合作真愉快!”这个句子)和制作三·八节心意卡。整节课流畅而生动,尤其是当老师问“三个和尚应该怎么办才能有水喝”时,孩子们自主而多样的回答特别有意思。第一个孩子还只是笼统地说“要团结”,接下来的回答就具体了,“每人轮流一天”“一样高的和尚抬”“石头剪刀布,输了的抬”。这些正反映了孩子们对合作方式的理解。

而这节课后的教研讨论也是一次很好的合作。听课老师分别负责不同的观察点,评课认真且颇有见地。一位老师敏锐地注意到,制作心意卡的评价重点是画得漂亮与否,而不是合作情况,这一设计不合理。我对老师们各有分工,各有所得的教研方式非常赞赏,接着,我引导大家一起解决关键问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合作真愉快”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简言之,一是让学生懂得合作有“法”,二是让学生体会合作有“乐”。显然,一个是理性目标,一个是感性目标。

先看合作有“法”。教师试图通过“拼句子”,让孩子懂得合作的方法,如分工、人人参与等。但是,这一游戏活动的分工并不明显,反映的主要还是小组成员的平均反应能力。反倒是“分豆子”游戏可由每人负责一种颜色进行分工,但是,梁老师似乎又将重心放在“愉快”而不是“方法”上。“制作心意卡”的游戏重点关注了分工,教师还专门制作了分工表,让孩子先填写。但是,这一过程太过复杂,包括了6个步骤。别说二年级的孩子,就是成年人恐怕也难以明确并记住这些分工。同时,合作时的工具对象也太狭小,仅是一张A3纸,四人合作很难展开。课堂现场只见孩子们手忙脚乱,填好的分工表忘了大半,几只小手常常纠缠在一起,还不时有小声的争吵。看来,这节课对合作方法的目标需要做出更恰当的定位,并落实得更精准一些。

再看合作有“乐”。虽然“分豆子”游戏之后的交流有谈到合作的“愉快”,但主要是结果的愉快。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过程的快乐,被同伴欣赏和需要的快乐。比如打篮球,合作之“乐”主要不是自己直接投篮得分的快乐,而是助攻队友投篮得分的快乐。这节课上的其他活动则基本忘记了这一目标,“拼句子”时孩子们都紧张于输赢,“制作心意卡”也是关注哪件作品最漂亮。其实,合作中出现矛盾和摩擦是正常的,无须回避;教师正好可以借此让孩子注意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实现愉快的合作。这样,便可以将合作有“法”与有“乐”两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生活即教育,并不意味着将自然状态的生活等同于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特别注重课堂活动方式的设计,但综合性的活动容易导致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目标。通过研讨,老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准确把握并始终紧扣教学目标对提升课堂活动的质量至关重要。走得再远,也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活动再忙,也不要忘了为什么活动。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将教学目标当作写给别人看的,甚至写了都没人看的东西,复制粘贴一下了事。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将目标转化为简明的指令,牢牢记在心上,并始终贯穿于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别错过沿途的风景

再进一步思考:教学目标就是一段旅程的目的地嗎?张老师执教的“学校生活有规则”一课则带给我们新的思考。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张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各项活动精心设计,实施也顺利。不过,一个活动中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活动内容是大家熟悉的“击鼓传球”游戏,教师旨在通过“游戏揭题”走近规则。第一轮游戏时,教师有意不强调规则,游戏如教师预设的那样出了状况。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大家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并共同拟定了游戏规则,包括传球线路、如何惩罚等。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状态不错。第二轮游戏开始了,第一次不出所料一切顺利,第二次却又出了一点小状况。在音乐停止的瞬间,前排的女孩刚好将球放到后面男孩的桌子上,男孩在接与未接之间。男孩很自觉地站起来准备接受惩罚,但是,课堂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他还没碰到球”“不算”“重来”。这时,教师似乎感到游戏已经花了太多时间,有点匆忙地说道,“他已经站出来准备接受惩罚了,就这样吧”,而后迅速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课堂活动仍在继续,我的思绪却不时被这个细节牵绊,甚至想起了去年春天到江西婺源的一段旅程。

婺源的徽派建筑和油菜花很有名,当时,我们正在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的路上,雨也噼里啪啦地赶来了。这时,突然听到一声喊“好靓啊”,接着,人们纷纷叫司机停车。这才发现路边就是一条河,且在不远处的河面上正划过一艘乌篷船。对面有农田村落,雨雾中的油菜花依稀可见,配上近处河水中的倒影和远处的白墙灰瓦,如同一幅淋漓的水彩画,独具风味。大家流连了好久,才在导游的一再催促下继续行程。后来,导游介绍那里被称为“月亮湾”,是摄影发烧友的最爱。

看来,好的风景不只圈在旅游景点,沿途也时常会有不容错过的美丽。

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正如目的地景点的风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则是沿途的风景。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为了赶到预定的景点而错过沿途的风景,同样地,也没有理由为了达成预设目标而将生成目标压得无法生长。

回到牵绊我思路的教学细节,当时,教师可能觉得只是个小意外,要迅速化解奔向下一个“景点”。而这个意外其实就是沿途的一道风景。学生的异议不正说明了他们在走近规则吗?多好的生成啊,把握好这一生成定然会为预设增色。若时间充裕,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分析问题,得出原因在于规则还不够严密,并和他们一起进一步补充相关规则,重玩一次;若时间紧张,教师则可以征询同学们的意见,确定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一定要明确肯定“提出异议是尊重规则的表现”,并由此引出下一项活动“讨论交流感受规则”。

重视预设忽略生成是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的通病,公开课尤甚——因为担心控制不住把课上砸了。其实,做到不错过“景点”只能算是合格教师,不错过沿途的“风景”才能体现优秀教师的功力。像这节课,教师以忽视规则的处理方式,去帮助孩子尽快感受规则,就不仅仅错过了沿途的风景,甚至可以说是在“煞风景”。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错过沿途的风景当然也在所难免,但至少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遗憾。

要更好地把握稍纵即逝的沿途风景,我们首先要解决注意力“分配”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其实是司机兼导游,既要驾驭课堂,还要引领学习。如果教师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教学环节的推进上,就容易对教学过程中的生长点视而不见。如同我们旅游时道路不熟,只顾得上看路径方向,哪还有心看风景。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教师面对教学内容,就如同导游面对风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有新的生成也容易熟视无睹。而学生就是充满好奇的游客,课程如同行程,都是活的。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需要和期待,教师一定会发现熟悉的课程充满了新意,既定的行程流淌出惊喜。

总有老师会担心沿途风景耽误了看景点风景的时间。其实,沿途的风景既可以“停车坐爱枫林晚”,也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重要的是,有时沿途的风景其实就是景点风景的另一个侧面而已。就像这节课的那个细节,如果处理得当,只会讓我们与规则走得更近,也与预设目标走得更近。

道德与法治教学其实也像一场旅行。教师千万不要错过沿途的风景,坏了看风景的心情。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节课。“我们有新玩法”一课教材内容包括“玩出新花样”和“我们一起来创造”两栏。钟老师这节课实际上只上了前一栏的内容,有老师评课提到的用废旧物品制作新玩具,则属于后一栏的内容。从学生的活动状况看,在一课时试图达成“玩出新花样”的教学目标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不用说追加“我们一起来创造”的教学目标。目的地景点安排太多,更容易错过沿途的风景。

因此,我建议教师将“玩出新花样”安排在两个课时完成,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他们才能够设计并尝试新玩法,获得并交流新体验。如此,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都能充分达成,就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一段美好的旅程。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景点风景目标
Where Empires Meet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