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中国文化产业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业态文化产业互联网+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

互联网商业化时代以提升服务和创造价值为最终目标,这与文化产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联姻也就顺理成章。如果文化是灵魂,创新是核心,互联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点,那么,“互联网+”就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文化消费信息、参与文化消费活动的重要途径,因而大大释放了国民文化内需消费潜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日渐普及之后,文化消费无“处”不在、有“时”即有,“地点消费”走向末路,“时间消费”已取而代之。比如,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线阅读各大名著,用最快的时间获取最有效的信息,这样使得“互联网+”有助于形成以“数据”为要素的文化生产方式。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不同行业的文化生产是相互割裂的,比如文化旅游属于在地生产方式,实景演出、节庆会展属于在场生产方式,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则多是在线生产方式。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是我国业态创新最为集中的四大领域之一。文化产业新业态包括全新业态、融合业态和改造业态。它们的出现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中国文化产业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互联网+”对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本身会带来新的文化生产方式,或者使消费者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催生全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另一方面会引发颠覆传统文化模式。由此,剖析“互联网+”时代下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良莠不齐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在网络文化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网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另一个活动空间,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其作用和渗透力还将不断扩大。目前,对网络文化褒贬不一。一方面,互联网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虚拟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但同时,过度的言论自由也会引起矛盾和冲突,所有的不满和愤怒瞬间就会引爆。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同时也可以把恶放到最大。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也使得文化产业“娱乐化”,有人说,现在的网络文化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张云雷接连“出事”,出口成脏,张云雷名气大,不以文化为根,不以艺德为本,“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令人担忧。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相关政策不健全

互联网+文化产业界发展的好坏或程度如何,从顶层设计层面绝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健全发展政策体系。文化产业的跨界发展,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更需要相应的人才、土地以及一些硬件基础设施。同时,削除产业间壁垒与地域壁垒,也离不开完备的政策支持。如互联网的自由和文化的自由度什么?衡量标准是什么?两者冲突时,应对的措施是什么?另外,文化产业又具有维护意形态、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职麦,如何保护文化产业安全等也更需在政第层面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互联网+”文化产业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整个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总体来说文化产业处在一个低水平的高度分散的、缺乏竞争的现状。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形式单一、以主流文化为主;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形式上的互联网化,并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文化产业零散,不成群,很难以在正式的场合公之于众。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滞后于我国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文化供给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目前互联网+”文化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文化产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还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抑制了文化消费。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厘清文化产业实施“互联网+”的深层逻辑,以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让“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属于中国特色文化自信。

(一)提升“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质量

如何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是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首要任务。首先应该规范互联网文化的传播性,运用后台审核制度净化“草根”气息;其次,加强公民的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养,真正把中国文化深入寻常百姓家;最后,实行全民监督和全民学习的路径,运用网络时代的便利性,让文化共享成为常态,“互联网+”文化产业也能百家争鸣。

(二)健全“互联网+”文化产业制度

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成功实施“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计划,首先离不开政府的规制。实施“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依托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加强对全国文化产业的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文化产业业态培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文化产业是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智慧产业,其核心要素是人才。同时在文化严业发展中,必须就保护意识形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完善相关的政策内容

(三)集中“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

集约文化产业路径选择是大规模社会协同,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看,未来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将有五大趋势,分别是大平台、大融合、大市值、大研发、大创新。一方面可以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的金融文化服务平台,对接项目、信息、培训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市场化融合的试验区,建立文化创新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基金,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而实现这些趋势的有效路径必定是大规模社会协同,因为只有在社会协同的体系下,“互联网+”才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文化产业的活力才能充分迸发,从而激发更大的产业乘数效应。

(四)优化互联网+”文化产业升级

互联网+”文化产业要向高质量发展。首先政府应该树立高质量高标准的文化内涵,让主流文化风清气正。其次,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令人舒适愉悦的图书馆,便捷的阅读浏览器,开放的文化资源等等;最后,以从优秀的影视作品和民族文化方面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

猜你喜欢

业态文化产业互联网+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