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节能减排调控设计研究
2019-03-26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一、前言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然后“哥本哈根条约”,气候问题已经吸引了很多注意力,针对气候问题各个国家也正在思考相应的对策—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我国仍以煤炭作为能源基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存在较大挑战。因此,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重视的一环,同样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我们应当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调整能源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政府与企业节能减排博弈分析
博弈是个体、团队或其他组织根据所掌握的特定情况和信息,在一组可用的行为或策略中,同时或顺序地选择一组或多次选择并实施这些行为或策略,从而获得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节能减排中,政府扮演着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公众人士、监管者和仲裁者的角色。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意味着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但如果企业真的这么做了,短期内生产成本会更高,利润会更低。节能减排是一个负外部性问题,如果没有外部约束,市场机制无法直接引导企业追求最大利润进行节能减排。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个体理性与政府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体理性存在冲突,必然会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产生博弈。
(一)政府规制前的企业间博弈
政府监管是由具有市场法律地位的独立政府监管机构实施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是由一系列相关组织、国家、意识形态、利益和程序等的控制规则和执行措施构成的一套制度。企业行为可能不同于政府规范,也可能不同于政府规范。
我们从社会只要求节能减排的假设出发,政府并没有切实规范企业行为。接下来,我们将以企业不节能、违规排放污染物的现象为例来说明企业之间的博弈。为了方便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游戏中只有两个企业分别称为企业1和企业2。它们都有有限理性。他们在一个特定的领域竞争,生产相同的产品与价格P,共享相同的市场,也就是说,分开50%。
如果企业1不采取行动,企业1可以从a>0的环境中获得额外的收益;如果只有企业2不采取行动,企业2可以为b>0获得收益;如果没有企业采取措施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则企业1效益m,对于a> m> 0,企业2效益n,对于b> n> 0;如果两家企业都采取措施,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因此,根据“看不见的手”原则,如果政府不规范企业,企业1和企业2最终会选择不从自私的目的采取行动,分别获得收益m和n。换句话说,只要企业不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能够获得大于0的额外收益,企业最终就不会为环境做任何事情。
(二)政府与政府监管后企业之间的博弈
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角色定位,我们假设: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理性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地方政府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唯一标准仅由达标情况决定;政府可以选择在企业处以罚款,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或鼓励储蓄的企业很好企业和减排,如减税或给予补贴(J),但当地政府必须支付检查费用(C)获得信息政策的实施;如果企业达到目标,地方政府会得到回报上级(R)的,否则支付(E);企业投资资本(I)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新的节能减排设备,他们可以达到目标,然后从政府获得奖励(J),否则他们完成目标,选择不被暴露,然后实施罚款(F),暴露的概率是r和企业的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形象和报告(H)。
企业与政府都有两种策略,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选择是否完成目标,同时政府也可以选择是否进行检查。如果企业选择完成指标,对于R-C-J < R,政府选择不进行检查;如果企业选择不完成指标,如果rF > C,政府选择检查,如果rF < C,政府选择不检查。如果政府选择检查-I + J >-rF-H,企业选择完成目标,如果-I + J <-rF-H,企业选择不完成目标;若政府选择不检查,那么企业选择不完成指标。
三、政府节能减排调节设计
从上面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是否检查和企业是否完成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短期内的节能减排会降低企业的利润,所以不能依靠企业的自我意识,政府必须规范企业节能减排行为。
现在让我们提出一些节能减排的建议,帮助政府设计机构。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政府应当在企业的节能减排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对企业的惩罚越重,企业选择完成目标的积极性就越高。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本能是追求最大的利润,现在守法的成本远远高于违法的成本,企业自然选择违法。加强执法处罚,追究有关个人和领导的责任。实证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严格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执行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工作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这样才能提高政府的检查能力。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逐步向城市、国家和重要企业下达,形成分步负责的工作格局。每年年底,将节能减排完成情况上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规范,作为评价政府领导和企业法人绩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地方政府和企业将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纠正过去只注重GDP的发展观,更加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人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节能减排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所以在政府的发起和推广下,大家都需要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意识强或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能减排能否顺利进行,也影响着节能减排的持续广度和深度。公众不仅要主动加强自我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需要形成一个与政府互动的环节,做好监督工作。通过企业的消耗能源和非法排放污染物的信息,我们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降低政府的检查成本,并建立机制,使公众直接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来。
四、结论
良好的监管对节能减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的关键。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如果企业积极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将显著提高。本文分析了政府监管与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之间的博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设计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目前还缺乏的是,本文没有详细阐述政府要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来提高节能减排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认为,政府与企业在这一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我们希望制度能够在反复博弈的过程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