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上下级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2019-10-14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在组织运作过程中,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互动来往是运作效率以及事情成果呈现效果的关键。中国社会尤其以关系和权威为重,上下级之间不仅只是单纯的工作合作关系,而是在共有的经历和属性基础之上,包含着以实现个人目的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和上下级之间的拟家人关系[1]。在中国这种注重关系往来的社会中,上下级关系的研究对于中国企业发展来说重要性十分突出,因此也常常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具体来讲,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不仅对管理者的职业成长有相当的影响,也对员工的离职以及工作绩效有着显著的影响。
国内关于企业上下级关系的研究近几年呈逐级递增的趋势,可见对于企业上下级关系方面研究的重视。对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研究是了解本行业最新研究动态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上下级关系”为主题,对中国知网上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进行筛选,共选出195篇期刊,对国内上下级关系研究进行一些总结。探讨国内学界对企业内上下级关系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方向
(一)组织关系的研究
有关上下级关系的研究属于组织关系研究的范畴,将上下级关系看作一种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现有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了探讨:(1)雇员角度。该角度的研究主要分析雇员对雇主的诱因和期望的感知,认为雇佣关系即员工与组织间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强调员工与组织关系中内隐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心理契约已被广泛界定为员工对于自己与组织之间互惠责任的理解,缺乏组织视角的考察。这种理解的基础是员工感知的来自组织的承诺,但组织的代理人未必认可这些责任和义务。(2)雇主角度。该角度的研究认为雇佣关系即员工-组织关系,是组织对员工的投资与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之间的社会交换关系。
(二)上下级关系理论在中国情景下适应性的探讨
学术界最早关于上下级关系的理论研究出现于权变管理理论中,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看作影响领导者领导效能的因素之一,随后的研究发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存在着物质、社会利益和心理交换的过程,这些交换过程在不同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领导者与不同被领导者之间会存在远近亲疏的关系,因为领导者的资源和时间有限,与不同下属形成的交换关系也就不同。由此形成了“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eader-Member Exchange,LMX)。根据LMX理论,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之上。而由于领导者的时间和资源都有限,因此与不同的下属会形成不同的上下级间的交换关系。与上级建立高质量交换关系的下属会承担超过工作说明的职责,相应的也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与上级建立低质量交换关系的下属只承担基础性的工作,相应地只与上级保持正式的、例行的交换关系。
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上下级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LMX理论进行,但西方有关上下级关系的理论通常是以上下级之前平等关系为基础进行研究,找出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权力与义务的关系[2],而在中国情景之下,企业上下级之间有着明确的上下的层级关系,这种关系与中国家庭中权威家长与成员间的关系十分相似。由于中国具体情形不同于西方,因此LMX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不强。
而后学界提出基于中国本土化的主位构念的上下级关系(Supervisor-subordinate Guanx i,SSG),SSG的关系基础说最早由Farh等人提出,该观点沿袭Jacobs对关系的界定,将上下级关系界定为存在于上下级之间基于某种共同经历或共同属性的“特殊的连带”。这一界定从差序格局的特殊主义观点出发,强调关系的基础及基于既定关系基础的角色义务,通过考察上下级之间存在共有经历或共享属性的程度来测量上下级关系状态。
自SSG文献问世的几十年间,涌现了多种对SSG构念的界定及相应的测量工具,但由于“关系”本身包含多元涵义。构念的界定包括:(1)着眼于上下级之间的“特殊的连带”,这一构念强调上下级之间先前的既定关系基础;(2)将SSG界定为“双方为实现个人目标而建立的、以工具目的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强调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工具性连带;(3)上下级关系类似于家人的程度可以标志着双方的关系状态,评价上下级关系可以从感情的深厚性、私人生活卷入程度、下属对上司的服从性等方面进行,这一界定强调了上下级关系中的拟家人情感连带。SSG理论相对于LMX理论更符合中国情景下的上下级关系,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以SSG理论为基础。
(三)目前国内研究主流
在中国这种复杂关系的社会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混合着工具性和和情感性的复杂组织关系,相对于LMX理论来讲,SSG理论更具适应性。学界许多学者将上下级关系视为一种中介变量或者调节变量,探讨上下级关系对员工心理安全感、职工职业发展、员工离职、工作绩效等的影响,而高质量的上下级关系将有助于缓解因管理者自恋带来的心理不安全感。一些文章从社会身份的理论视角、社会认知的理论视角和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探讨上下级信任的基础和起点。社会认知视角关注了信任方对被信任方行为特征、人格类型以及双方关系和情境的认知分析,进而做出信任的决策[3]。
一些实证研究以上下级关系为中介或者调节变量,探讨领导信任的问题,研究表明,领导实际行为与内隐领导原型的差距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导实际行为与内隐领导原型的差距对领导信任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导信任对领导实际行为与内隐领导原型的差距影响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过程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上下级沟通频率在领导实际行为与内隐领导原型的差距与领导信任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上下级关系作为调节变量对建言行为关系产生影响,员工与上级的关系及其过往绩效是政治技能影响建言效能感的重要作用条件,表现为关系/绩效水平越高,政治技能对建言效能感的正向影响越弱;同时,建言效能感完全中介了政治技能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绩效及上下级关系调节了建言效能感在政治技能与建言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4]。
基于中国组织情境,分析了辱虐管理对上下级冲突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引入了情绪智力因素探讨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上下级冲突和离职倾向显著正相关,员工的情绪智力对辱虐管理与上下级冲突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注重上下级关系对领导授权以及员工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情境下,研究项目团队中的上下级关系主要考虑上司-下属关系和领导-成员交换两个方面。在中国文化情境下可以从发展良好私人关系、改善领导-成员交换质量、加强组织规范建设、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等方面提高领导授权行为,进而实现组织绩效。
三、讨论
(一)国内上下级关系期刊数量变化趋势
本文筛选出中国知网上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共195篇期刊进行分析。在核心期刊以及CSSCI发表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文献从2007年的5篇增长到2017年的25篇,期刊发表上下级关系期刊的数量在2011年之前比较稳定,且数量较少。2012、2013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大幅增加,2014年有一定的减少,2015年数量最多,2014年的一些论文延迟至2015年得以发表应该是2014年和2015年数量极端差异的原因。
(二)作者对文献的贡献得分
1987年,Howard等[5]提出了一种比较精确的公式来计算作者对文献的贡献得分,指出文献第一作者对文献的贡献得分大于第二作者,第二作者对文献的贡献得分大于第三作者,以此类推。每位作者贡献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n为文献作者的数量,i为该作者是本文献的第i作者)。假设每篇文献的总分为1分,以此类推,各作者对文献的贡献得分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中每位作者的贡献得分
本文以发表上下级关系研究期刊数量为依据对作者进行排名,探究核心期刊以及CSSCI中上下级关系期刊发表数量在两篇及以上的作者的贡献度,当作者发表上下级关系研究期刊数量相同时,应用表1计算其贡献得分,按贡献得分高低确定其先后顺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核心期刊及CSSCI作者发表核心期刊数量及得分
如表2所示,有16位理论研究型学者在核心期刊及CSSCI上发表了2篇及以上的上下级关系研究期刊。其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郭晓薇发表了4篇以上下级关系为主题的期刊,贡献得分值最高,为2.67分。
(三)研究层次及学科分布
国内关于上下级关系的研究,研究层次主要分布在基础社科研究,其次较少部分为政策研究以及行业指导,除此之外,还有极少部分属于职业指导、高等教育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由此可见,学界对于上下级关系的研究层次主要还是定位于基础性的社科研究。在学科分布上,广泛分布于领导学与决策学、企业经济、管理学、心理学、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社会学及统计学、诉讼法与司法制度等多个学科。主要分布于领导学与决策学、企业经济、管理学和心理学中。可见上下级关系影响的学科领域十分宽广,运用以及实践的范围也十分广泛,而国内的研究偏向主要集中于管理领域的领导以及决策。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针对中国情景的上下级关系测量量表还不够多,且大都是西方学者所开发,缺乏中国本土学者所开发的量表。这其中,除了Chen的量表以外,得到学者普遍认可的量表非常少,因此针对中国企业的上下级关系测量量表值得进一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