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是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标准
2019-03-26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中国100多年历史发生根本改变的思想根源,是推动人民走向美好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而长期受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研读大多停留在表面或局部上,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来检验研读的深度、广度以及效度是否达到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否达到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水平。因此,把“六度”,即思想的高度、兴趣的浓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话语的理解度、实践的效度,作为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标准,为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规定出研读的具体层面,指明了研读的具体要求,提供了检验其研读效果的具体标准。
一、思想的高度是引领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神驱动力
思想,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思想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行动也出现问题,思想上进取,行动也会更加积极。端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思想态度,把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对于当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有着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严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只有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中去探索,去发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才能理解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端正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才能更加自觉地、更加深刻地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自发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真理,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驱动力。
二、兴趣的浓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话语的理解度为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具体方法论的指导
兴趣的浓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话语的理解度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统一于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个核心问题之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动力,是最重要的主观因素。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愉快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克服阅读中的困难,从而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为知识的广度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会产生不同于旧想法的新观点,新旧观点冲突就会加深思考的深度。产生的新观点需要强力的理论依据来支撑,理论依据来源于经典著作的内容之中,为了推翻旧的想法,就必须在话语的理解度上下功夫,从肤浅的认识到深入的认识。从产生兴趣开始到对话语逐字逐句地理解,是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经过程,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一样,只有在此过程不断地循环往复中,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不断加深,才能不断从片面错误的理解逐渐过渡到全面正确的理解。只有真正将兴趣的浓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话语的理解度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读有所获。
三、实践的效度为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作用提供科学考量
理论始终是要回归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得出理论正确与否,能否指导实践。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践。只有将文本关注,理论探索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面对目前当代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著作教条主义、实用主义严重的情况下,实践的效度成为检验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否具有必要性的重要依据。如果当代大学生仅仅以学习理论为目的,只去啃一些脱离实际的教科书,那么当代大学生也会变得脱离实际,只会从这些教科书上摘章寻句得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和编写者根据政治需要归纳出来的生硬教条去判断一切,本质上并不清楚中国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到底是什么,那么研读再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只是在做无用功。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主力军,应当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汇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为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用于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慧方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是当代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该具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