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森林特色小镇规划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以广西绿兰林场森林特色小镇为例

2019-03-26吕尧赵英力张中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规划区组团生态旅游

吕尧,赵英力,张中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

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最理想的休闲方式之一。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有利于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有利于扩大国内旅游消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1-2]。国有林场是我国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机构。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化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重视,国有林场的经营模式正逐步由用材林培育、加工与利用的传统模式向森林资源保护及其依托于其而发展的森林生态旅游方向转变[3]。森林特色小镇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以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森林产业为主导,以森林生态旅游为发展方向,建设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提供森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创新发展平台[4-5]。

1 规划区概况

广西绿兰林场森林特色小镇(以下简称“规划区”)位于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中西部,属于“泛珠三角经济圈”“群东盟自由贸易区”“南贵昆经济区”的交界地带,经济区位重要。同时,也是广西省七大红色旅游资源聚集区之一的红水河流域聚集区的核心地带,拥有优质而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规划区含整个绿兰林场范围,占地总面积2 060.9 hm2,由直属站、绿兰站、木兰站、三石站、隘洞站、纳洪站、三卡站七大组团构成。各组团间有城市主干道相连,交通便利。规划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1.48%,林地面积2 049.6 hm2,占全场总面积的99.5%,主要优势树种包括杉木、马尾松、速生桉等。未成林地面积232.6 hm2,占全场总面积的11.29%;其区域内大面积种植玫瑰,不过暂时还停留在量产、粗加工等低端林业产业发展阶段,缺乏有效推广宣传,尚未与森林生态旅游结合。革命时期,该地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素有“红色东兰”之美誉,韦拔群将军的纪念馆就位于规划区内,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与游客基础。

2 规划技术路线

2.1 规划原则

以践行生态文明为理论基础,以整合森林资源为主要依托,以全面环境保护为建设底限,以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为发展核心,以优化林业产业为重点内容,以促进文化整合为具体抓手。

2.2 规划理念与主题

以生态为基、生产为要、生活为归、生命为本,建设“四生”融合、协调、统一的功能性社区;以绿色资源做底色、生态产业做彩色、区域文化增添成色,形成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以宣扬红色文化为要务,结合“生态+文旅”的理念,充分打造区域文化实力;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践行“生态+”的理念,合理配置产业、文化、旅游等要素,打造完整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链,促成区域绿色GDP崛起的局面,最终形成“四生体验、色彩丰富、红色东兰、绿色崛起”的规划主题。

2.3 规划模式

规划中提出“产”(林业产业模式)、“文”(文化宣教模式)、“游”(休闲游憩模式)、“养”(森林康养模式)四大模式,并将其作为规划的最高纲领,运用于规划中各个方面。这四个模式既相互依存、相互交错,又存在递进关系。其中“产”和“文”是发展基础,进而形成“游”,即森林生态旅游,并作为小镇发展的内核,最后在“游”中衍生出“养”等新兴模式;同时“游”与“养”又反向推动“产”和“文”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彼此带动、逐步完善、协同发展的局面,建立森林特色小镇完整的发展链、生态链、旅游链(见图1)。

2.4 规划布局

在“产”“文”“游”“养”的四个规划模式“面”确立的前提之下,根据资源特点和旅游市场需求,将“面”延伸出八条规划线(线),串联整个规划体系。在各游线中设置多类生态项目(点),丰富规划内容,最终做到自上而下、面线点结合,实现规划目标(见图2)。

图1 规划模式

因场地面积较大,分布及活动区域较为分散。因此,布局中弱化分区,强调组团(面)、规划线与规划点的逻辑结构。结合资源本底情况等综合分析与考量,明确四处规划核心组团,分别为直属站组团、三石站组团、绿兰站组团、木兰站组团;明确三处规划亮点组团,分别为隘洞站组团、纳洪站组团、三卡站组团。七个组团各有规划侧重点,在其中设置各类规划点,并串联成线,最终形成“七组团聚点、四模式串线”的规划布局(见图3)。

图2 规划逻辑

图3 规划布局

3 森林生态旅游模式

3.1 产业旅游模式

依附于规划区现有的玫瑰产业基础,经当地政府市场调研与论证,逐步进行产业升级,以期促进玫瑰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发挥其森林旅游延伸作用。根据玫瑰喜光的生长习性,选取规划区内未成林地区域进行种植,优化种植品种,提高种植质量;在直属站组团、三石站组团、绿兰站组团、木兰站组团引入玫瑰深加工企业与设备,促进玫瑰产业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之上,将产业与森林生态旅游结合,发展特色玫瑰产业体验游,包括种植体验、采摘体验、生产线参观等,同时衍生出相应的特色玫瑰产品,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最大效益,最终形成森林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模式。

3.2 文化旅游模式

红色文化是整个规划区发展的精神内核与核心动力,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体现。建议将红色文化的打造贯穿于规划区的每个组团,设置相关旅游项目,包括对抗战历史、革命大事件、韦拔群等英雄事迹的宣传与教育而设置的红色革命讲堂;为了让青少年更好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与艰苦奋斗精神而设置的红色亲子乐园;结合园区重点玫瑰产业,将红色文化与其相结合,设血色玫瑰展园等。通过这些项目的设置,形成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弘扬时代精神。

3.3 休闲旅游模式

以规划区内本底优质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满足各类人群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用、时尚、自然、集约为建设方向,统筹考虑休闲旅游规划项目内容。规划项目包括可以仰望星空、体验自然的星空体验区;适合团队及亲子活动的森林拓展体验;兼具科普与游览于一体的植物认知园等。布局上以点穿线带面,进而形成优质的森林休闲生态旅游模式。游人徜徉其中,真正做到放松身心,怡然自得,体验森林生态之美。

3.4 康养旅游模式

森林康养旅游是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较高级形态,规划中依托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健康安全的森林产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建设相应的康养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在整个规划区内均有体现,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建设包括康养社区、禅修基地、森林氧吧、健身体验、香氛花境等项目,使游人养身、养心、养性、养智、养德“五养”结合,构建完备的森林康养生态旅游模式。

4 管理保障机制

4.1 体制保障

以政府为主导,集结行政管理机构、旅游开发集团、金融支持平台、各类产业协会、品牌企业网络等,在发展规划、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开发政策、宣传营销等方面统筹谋划,做到体制保障。

4.2 资金保障

政府主导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通过分期开发、滚动经营,进而形成品牌效应,带动长效升值,为森林小镇及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4.3 公众参与

加大宣传力度。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相结合,通过广告投放、影视宣传、新媒体营销、展览展会等方式,促进公众的参与度,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品牌效益最大化。

5 结语

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当今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动力和支柱性产业[6-7]。森林特色小镇通过产业转型、空间重塑、功能植入等方式进行发展,顺应了这一时代浪潮[8]。构建出的以产业旅游模式、文化旅游模式、休闲旅游模式、康养旅游模式为核心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可期待在全国推广,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的科学发展,保护森林风景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猜你喜欢

规划区组团生态旅游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兵器组团“打雪仗”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