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实干正当时
——江苏团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9-03-26任梦琪,沈旭
人民大会堂的铃声响起,江苏一百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带着改革发展的好消息,带着奋发有为的好声音再次共赴春天的盛会。家事、国事、天下事,在这里汇聚;信心、决心、恒定心,在这里勃发。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面对的是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我们面对的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我们面对的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在高基数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再次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发展没有过不去的坎。”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广泛共鸣,大家一致认为,面对风险挑战,前进路上,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代表们观大势、看全局,谋良策、出实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生活贡献智慧。
做好宏观调控“加减法”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2018年,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交出一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成绩单,展现出强大韧劲和深厚潜力。2019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总量站上90万亿元新台阶的中国经济已行至跨越关口的关键阶段,如何继续笃定前行、行稳致远,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减”出市场新活力。短短200字,多次做“减法”。“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一项项令人振奋的减税措施引发全场代表委员数次热烈掌声。“报告中提出的2019年各项减费降税措施,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代表一语中的,他说,这些举措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好各项减费降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让企业和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获得政策红利。为了把这份政策礼包送到“家”送到位,江苏省审计厅厅长侯学元代表特别提出要依法加强对中央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我们要切实找准审计监督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聚焦完善宏观调控等重点方面,加强对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
在更大规模减税之余,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给社保费率做“减法”。“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的庄严承诺,传递给企业和市场的是信心,是希望,更是未来。“力度空前、热血沸腾、信心倍增。”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中南村党支部书记陈锦石代表欣喜地说,各类税费较高是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此次对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降低税率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政府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表明了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心与魄力。他建议加大力度解决民企“融资难、利率高”的老问题,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体的融资贷款,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指标考核与责任追究措施确保落实。
“减”出营商新动力。“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哪里营商环境优,人才、资本、项目就流向哪里。”南通市通州区区长凌屹代表道出了地方政府的心里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用政府权力的“减”换营商环境和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的“加”。报告明确要求,今年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泉代表现场晒出成绩单:“常州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几年前的380项减少到现在的196项,精简了48.4%,入驻政务服务大厅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占比达到86.3%,不见面办事率达93.6%,降低企业成本182亿元。”泰州市市长史立军代表也表态,要对标企业期盼,更加精准、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服务高地打造发展热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大省,江苏长期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目前,13个设区的市、96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不见面审批”改革方案和“不见面审批”清单,还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政府干得怎么样,企业感受最真实。“徐州这些年的营商环境的确是越来越好,办事便利、服务周到。”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红玲代表多年的从商经历中曾与多国政府打交道,经过对比,她切实感到差距,“我们要把减税降费带来的红利用于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上,加大产业链垂直整合,为民族品牌增光添彩。”今年1月8日,江苏省政府宣布推出“1+10”文件,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代表希望借助政策东风,推动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互动机制,更多倾听企业呼声和需求。扎根农村创业的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代表建议政府更多关注农村创业的小微企业,不仅要政策上给予扶持,更要在产业规划、发展上加强引导。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代表高度关注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他深入调研并带来了企业的呼声:“要大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法治环境,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让民营经济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加”出就业新机遇。继去年中央将稳就业置于“六稳”工作之首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大了稳就业的力度。不仅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更是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以此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和农民工是就业的‘经纬线’,尤其对江苏这样的教育大省和就业大省来说,稳住这两大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大局。”省人社厅厅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戴元湖代表说,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精准招聘等专业化平台,构建覆盖校园内外、贯穿就业全程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实施精准就业扶贫,加快建设岗位援助、免费培训、电商创业、扶贫车间、技校培养五大特色就业扶贫示范区。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代表透露,将以就业创业指导为抓手,打造“逐梦计划”;以优质就业服务为核心,打造“圆梦计划”。加快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充分发挥调查结果的反馈作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江苏创业就业。
“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对这项政策表示出欢迎,“今年春节后,我们新招了1000多人,其实需要三四千人,缺口很大。很多企业一边缺人,一边招人难。”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建议,结合企业或行业生产实际,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给予制造业企业一些激励措施。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代表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我们现在急需文化旅游人才,这样的人才往往代表了一个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文化底蕴。”他建议高度重视旅游行业职业教育,通过“订单式培养”输送专门人才。如何让职业教育叫好又叫座?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代表十分关注大幅扩招后的教育质量问题,他建议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出机制,避免职业教育这一公益事业变成摇钱树。
对标全面小康硬任务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还有哪些难关需要攻坚?还有哪些改革需要推进?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我们要把短板弱项找出来给它拉长补强。”3月6日下午的江苏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中,中央电视台记者向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代表抛出了在全面冲刺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短板抓弱项攻难关的问题。吴政隆省长直言不讳,点出了当前仍需重点攻坚的三个方面,“要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包括防范抵御重大风险的准备战、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战和脱贫攻坚战;要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弱项,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要着力提高水平,围绕六个高质量的要求,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宏伟蓝图,一步一个脚印变成美好的现实。”身处苏北腹地的淮安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为自己找准新的定位“绿色引擎”,淮安市市长蔡丽新代表表示,要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个“重点”,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这个“弱项”,补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个“短板”,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局长郭新明代表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地方财政要增加投入,增强地方融资担保的能力,银行也要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在农业贷款等方面增加补贴,调动银行的积极性。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决胜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江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以鲜明的江苏特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江苏方案”。省委省政府还在去年作出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部署,明确到2020年,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军代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脱贫攻坚要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他建议国家把苏北地区作为全国农房建设试点地区,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帮助苏北地区办好搬迁扶贫、改善农民住房这件民生实事,探索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代表们也纷纷建言,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代表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培育生态农业;坚持文化强村,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做强高效农业,提供更多高品质农产品;做精乡村旅游,走特色发展之路。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代表特别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要有效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引导农民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总支书记王吉永代表和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代表不约而同关注农村人才问题,建议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更多优秀的青年人返乡创业。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源头约束是前提。“‘张飞整不成貂蝉’,有些企业无论怎么整也无法达标,硬要去整,环保账、经济账都划不来,这一类企业必须关停。”在谈到江苏污染治理工作时,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代表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引发在场代表和媒体记者的会心一笑。2018年,江苏关闭了36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规上企业,解决“重化围江”问题有了新突破,PM2.5浓度、国考断面水质、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国家约束性考核指标。王天琦代表表示,接下来,要从源头上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计划从沿江地区入手,在项目准入、岸线利用、水源保护等方面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以刚性约束机制真正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这个“瓶颈”之下。
绿色发展,还需主动出击。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代表认为,水污染防治要精准发力,找准成因、把准对策,建议把山水田林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放在江苏。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超代表长期从事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改善研究,他提出要充分认识水污染防治的艰巨性,发挥各级政府在治污问题上的主体作用,建议在现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基础上推行“区域长制”,管好污染源头,推进全区域、全流域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翁孟勇代表建议注重培育环保产业,发挥市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作用和企业等主体参与治污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再出发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愈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力度越大,发展的动力就越强;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创新驱动的大环境越好,各类主体的活力就越高。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构建更加开放的格局,培育开放新动能,形成开放新优势,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加入创新驱动的力量,让改革开放持续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态势。
推动开放走向广阔格局。江苏的对外开放一直努力走在全国前列,过去一年的成绩也是让人眼前一亮:制定出台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着力打造连云港战略支点、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建设高标准推进。实施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等“五大计划”,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项目230个、同比增长5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9.6%以上,占比提升到24%以上。进出口增长9.6%,其中出口增长8.6%,实际使用外资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一年来中央政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措施坚定有力,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备受鼓舞。”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陈蒙蒙代表建议,“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外贸发展面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中央应给予地方更多指导,促进地方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新的开放领域早作准备、打主动仗。”在对外开放中如何找到自身优势,代表们有自己的答案。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一平代表看到了开放与自身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他说“要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强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三者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他建议,“以更大力度支持无锡争创一批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和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推动开放更有新优势。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在江苏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提到,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要成为新优势。如何增加走出去的优势,江苏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费少云代表给出的答案是“全面”二字。他说,“2018年江苏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园区建设、人文交流、教育、友城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形成了合力,产生了优势,所以总书记就在出访时对江苏参与一带一路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走出去格局的不断扩大和领域的逐渐深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车捷代表就敏锐地抓住了其中法律需求的点,他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跨国纠纷案件和法律事务明显增多,现有涉外律师队伍很难满足需要。”他建议,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加强涉外律师培训,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更好保护中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推动开放更有竞争力。江苏省政府副省长马秋林代表说,江苏作为工业大省,要紧紧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和“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战略目标,在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上下更大功夫、重点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在培养壮大新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加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上下更大功夫,推动我省科技改革30条和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的落实。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代表建议对高新技术企业施行更大力度的减税举措和恢复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新办高新技术企业两年内免税政策。他说,“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基础性创新平台和原创性研发项目的统筹集成,通过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举措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并完善江苏科技改革30条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业态和生态。”对于企业在推动开放、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代表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现在产业和科技创新不紧密的问题还十分的严重,而且从最近摩擦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科技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总理的报告中提到了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机制,希望国家抓紧出台指导意见。”针对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他还提出:“对承担国家重大工程的企业在政策支持上做到一视同仁,尤其是对那些掌握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政策、资金支持上多加考虑。”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代表说,“作为民营企业,苏宁将通过数字经济激发创新动能,一定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贡献价值。”就像帆船在江海上行驶,企业创新的速度来源于强大的推力和更少的负重。就如何加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家代表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政策就是为企业前行铺设的道路,道路的曲直与否、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前进的速度。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卷烟厂厂长招启柏代表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就要出台指导意见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打通,方便企业落实执行。”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代表也深有感触,他建议要适当放宽国家创新中心审批数量限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给予对外优惠贷款支持和风险防控帮助。来自国家重型机械创新企业徐工集团的闫丽娟代表建议国家要在装备制造业基础技术研究和核心技术突破上给予政策支持,她说,“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果较为突出,我们要系统梳理好、管理好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贡献!”企业创新研发也离不开科研机构的支撑。“智慧化转型是企业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迈入一流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长胡明春代表说,加强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动能,要把人和企业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创造力解放出来、调动出来、发挥出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议把一些大科学中心、大工程中心、国家实验室放在江苏,让江苏更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培育科技创新生力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南京大学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技术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瓶颈问题解决方案等取得突破。”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代表说,“双一流”大学是科技、创新和人才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交汇点,高校科研向高质量提升,要转向比较宽松的经费资助方式、内涵导向为主的评价方式、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希望国家大力支持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国际一流”大学,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国家双一流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建议也是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代表想说的。他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分类施策,对有国家重大需求特色专业的学校在优秀教师编制、研究生名额、减轻学校负担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代表说,报告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他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特色高校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世界一流学科,适当增加地方高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招生名额。
增强民生福祉“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压缩“三公”经费、开源节流的同时,“基本民生的底线坚决兜牢”,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人民的“好日子”。审议现场,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们对此纷纷点赞,并带来了不同视角下做好民生工作的建议和声音。
——推进多层级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冷溶代表说,我国面临老龄化重大挑战,要将过去家居养老的模式逐步转向优质的社区养老为主的模式,政府要努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他建议,把条件较好的南京、苏州作为试点城市,为全国探索社区养老的江苏经验。来自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织造车间的高苏娟代表同样关心养老问题,她建议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就医和心理健康问题,让这一群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更有幸福感、安全感。
——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扬州市政协副主席、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代表十分关心医疗层级的合理构架,他说:“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既要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更要解决待遇、晋升、继续教育等问题,提高其积极性。”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唐金海代表对于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非常有发言权,他建议加快出台相关的政策,使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优质资源,通过分院、医联体、医疗集团等方式直接下沉,直接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北京中日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静瑜代表说,要进一步拓展医保覆盖面,强化疾病的防控,建议为普通百姓提供每年一次免费体检,为其构建疾病最前端的防护,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引发了代表们的广泛热议。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代表将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进行了对比,认为今年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更具延续性,教育发展政策更具精准性,教育经费保障更具有优先性。“适逢最好的时代,教育当有新作为!”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代表十分关心优秀教师队伍的来源,他说:“学校追求特色发展,着力构建更加丰富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需要多方面类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他建议,进一步畅通渠道,鼓励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更好地开展好学校特色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来自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的特级英语教师吉桂凤代表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或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她说:“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保证。”她建议提高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组织开展适合的劳动竞赛活动,开展与职业院校的对接和互动,以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
——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供给。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女子排球队队长张常宁代表说,“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要进一步优化调整青少年体育项目布局、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她建议,针对中小学缺少体育教师问题,加大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培训,降低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的门槛。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葛菲代表认为,体育的价值不仅在“体育圈”内,更在“体育圈”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体育事业与改革、科技、金融、产业、服务有机融合,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供给,充分挖掘和有效释放体育综合价值。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苏州昆剧院名誉院长王芳代表说,优秀文化产品浸润着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和精神基因。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弘扬“国脉与文脉相牵,国运与文运相连”的家国情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的形式和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澄代表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必须在传统艺术基础上与时俱进,抓住剧种特色的内核,演出作品需要表达的人文情感和精神追求。南京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刘忠斌代表非常关心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给百姓提供高质量精神文化服务。他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公共图书馆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更好地提升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历史;惟有实干,方能成就未来。70年栉风沐雨,40余载改革开放,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2019年这个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必将以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跑出新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