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黄帝内经》推理每个人都似一朵花
2019-03-25李铁铮
李铁铮
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其意在于世间万物,或渺小,或宏大,都好似一个世界,有着自己的法则。而中医的《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就是将人看做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而每个人也好似那一朵朵花,在属于我们的一片土地上,绽放着我们的色彩。
走在路上,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草丛中那一抹不起眼的黄色。在常人眼里,那无非是路边一朵平淡无奇的小黄花。而今天,让我们在这朵花中,一起去领悟《黄帝内经》中的生命哲理。
在中医眼中,小黄花们可是扮演着各种角色,可能是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大青叶(根部入药为我们所熟悉的板蓝根);也可能是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的黄菊花;亦或是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旋覆花。这一朵小黄花在不同的方剂中担任着或君或臣或佐或使的职责,正如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也许从外观上看,这些小黄花都大同小异,但就是那细微的差别,决定了他们不同的药性,升降浮沉间,散发着他们独有的芬芳。每个人在这繁复世间,正如这一朵小黄花,各自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颗种子在土壤中生根发芽,从破土而出,到开花结果,最后化作尘泥,历经四时之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生命的道理就孕育在这无声的四季中。《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正是在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人生活在自然中,这就使得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界相协调、相一致,这也就促使人对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适应性。《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提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就向我们解释了为何人在夏天与冬天水液代谢的途径有所不同。同样,脉象在外人看来是非常神奇的,中医切脉便可知脏腑虚实,而脉象也是应四时变化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這在我们看来是由于人体气血对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以此达到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自然界万物随四时变化,不能及时改变的,便被自然所淘汰。人也如此,若违背了这自然规律,便有可能产生病变。
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有喜阴,有向阳;有依山而长,有傍水而生。而这也早就成了他们独特的药性;阴处生长的有补益之功,阳面生长的有清热之效,药性的升降浮沉如同阴阳一般。有阴便有阳,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联系,相互化生,又相互斗争,缺一不可。人也是如此,《黄帝内经》中把人体看成是各个层次阴阳的对立统一体,把每一脏、每一腑再分出阴阳,从而使每一层次,无论整体与局部、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形成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在我们的世界中,有外向开朗的人,也有内向沉稳的人,有暴烈如火,也有温润如水,正是这些组成了我们的社会,组成了我们的世界。
一朵花有根、茎、叶,他们各司其职,根从地下汲取水分,茎负责输送,叶则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养分。这些系统在花的生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黄帝内经》则将人分为了五大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这也就是所谓“藏象系统”。“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用到藏象理论:如人饮食过饱则腹部胀满,因脾主运化,有腐熟水谷的功能,而水谷不化则是脾失健运。(腐熟水谷:中医认为食物进入人体需要脾胃腐熟之后才能运化成水谷精微之气;水谷:就是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人受凉感冒则恶寒、发热、咳嗽、鼻塞、流清涕,因肺居胸中,外合皮毛,开窍于鼻,风寒外侵,由皮毛及肺,就会发生这些症状。而我们的社会也是如此,透过表面看本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责任编辑:钟鑫
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万事万物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又都能从中找到共同的规律。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在这片属于我们的天地,探寻生命的真谛。《黄帝内经》带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于此。大医治国,中医治人,小医治病。《黄帝内经》,若是从天地人的角度去看,那么所谓“地”就是通过解决身体问题让我们达到健康。所谓“人”便是让我们去认识世界调控情志,感受阴阳。所谓“天”则是将其当做一本命理之书,从中参悟自然规律,追寻命理与天理。其无论是治国、治人、治病,道理都是一样的,就看我们能从中参悟到其中的哪一层境界了。
一朵花中,也许真的有你从未见过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