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考古挖掘及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
2019-03-25平小娟
平小娟
摘 要:在文物工作中,文物保护作为重要的一环,能够防止文物受到损害,并且极大限度地保护了文物。同时,文物保护也能够让人们获取历史上遗留的信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保护好在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和博物馆中保存的文物,我们应当从考古的挖掘过程和博物馆保管这两个方面来制订相关的措施,做好保护文物的相关计划。文章主要阐述了考古挖掘及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
关键词:考古挖掘;博物馆保管;文物保护
考古挖掘和文物保护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先是进行考古挖掘,然后再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文物保护。在进行考古挖掘时,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技术支持挖掘,那么就有可能会使被挖掘的文物遭到破坏,人们从文物中获得的历史信息就会有所缺失。同时,如果博物馆中的文物如果没有保管得当,出现一定的损坏,就无法帮助人类了解历史,了解文物的故事。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应当分析原因,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更好地进行考古挖掘和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1 考古挖掘中的文物保护
在以往的考古挖掘中,文物保护工作通常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但是近年来,随着考古挖掘数量的不断增加,挖掘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1.1 考古挖掘中文物保护遇到的问题
微生物及病虫害是考古挖掘工作中文物保护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考古挖掘工作通常都是在野外进行,出土文物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就容易遭受微生物和虫害侵害。这就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做好对微生物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对于出土的器物,微生物能够引起出土器物的变色。这是由于出土的器物在与空气中的细菌、真菌接触之后,微生物中的化学物质会和有色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器物变色。同时,微生物还能够加速器物的降解,出土的棉、麻、丝织品等的降解速度更容易受到微生物的影响。出土文物容易遭受虫害,出土的文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质能够为虫子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同时幼虫的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的消耗更加快速,对文物的腐蚀性也就更强。
器物在最初埋到地下时,所处环境与之前的环境不同,同时地下阴冷潮湿,器物会腐化。而器物腐化的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慢,逐渐适应所处的环境后,器物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的状态。以青铜器为例,如果青铜器埋葬在腐蚀性较低的土壤中,那么其腐蚀速率大概在0.05~4nm/a。如果埋藏的时间超过二十年,那么这个速率值就会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当文物被挖掘出来时,文物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这时如果不加以保护,这种腐蚀就会继续发生并且会逐渐加快。
由于出土的文物大多是有机材料,其内部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将其挖掘出来时,如果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升高,那么这些文物就会膨胀和增重;如果周围环境温度、湿度降低,其内部的水分就会流失,文物就会变脆、变形甚至开裂。在出土的文物中,竹木漆器的含水量較高,在出土后如果周围环境湿度较低,那么这类文物就可能开裂。
酸雨和光照也容易使文物发生损害。酸雨对文物有腐蚀性,它能够破坏文物的结构,同时也对考古挖掘工作造成阻碍。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都有光照,在文物出土时,光照能够促使文物发生化学反应,使文物的状态发生改变,有可能造成文物颜色的脱落和文物材质的破损。
1.2 考古挖掘中文物保护措施
在进行考古挖掘中,为了更好地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保护,可以在考古工作站周围建立临时的实验室。这种临时实验室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临时的文物处理工作,让出土的文物能够更快地得到相应的保护,防止文物的损毁。在建设临时实验室时,需要准备温度计、湿度计和一些常用的保护材料,来满足文物保护的需要。
在考古挖掘过程中,还要做好对文物的现场保护和文物的整体提取工作。在进行现场保护时,需要在挖掘现场设立警戒线,防止非工作人员误入,破坏现场。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时对考古现场进行巡查工作,并且在文物存放处安装好监控报警设备。如果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进入文物存放处,那么报警系统就会马上启动并且通知工作人员。在对文物进行整体提取工作时,要保证文物的稳定性和提取的安全性。提取文物时所用到的材料应该确保无色透明且简单安全,不会给后期实验室处理造成困难。聚氨酯泡沫、石膏、环十二烷都是常用的,是与文物相容性较好的提取材料。
在出土文物时,为出土的文物提供适当的气体环境,也能够为文物提供很好的保护。氮气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气体,不会与文物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还能够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文物保护气体。在进行野外考古工作时,由于携带气体不方便,可以利用袖珍制氮设备,利用空气来制备氮气。这样就可以让文物在考古现场得到气体保护。真空处理也是一个能够为文物提供良好气体环境的方法。对于一些颜色艳丽的文物,为了防止其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可以在出土时迅速将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然后将空气抽出。这种方法可以为文物提供真空环境,便于文物的储存,防止文物氧化变色。
2 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
考古挖掘出的文物最终是要安置在博物馆中的,所以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相关研究人员应当提前做好文物保护的预防工作,避免文物发生损伤,保证人们能够在博物馆中欣赏到文物最好的状态。
2.1 新科技下的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的无损分析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文物的年代、产地、工艺等信息。在检测的同时还不会给文物造成潜在危害,在当下的考古领域受到了广泛应用。文物的无损分析是一类不同的文物分析方法的集合,并不泛指一种有特征且简单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无损分析检测技术有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XRD)和声波CT技术。
文物可能因为保存条件、保存环境的不完善而出现损害,即使是相同材质的文物也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损害。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应当做好损害的预防、分析和处理。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XRD)就能够帮助文物保护人员发现肉眼无法发现的损害,为文物损害的及时发现提供了保障。如果文物有了缺陷,那么就可以利用声波CT技术来对文物进行断层扫描。声波CT技术能够很好地提供文物的二维及三维图像,让文物保护人员能够观察到文物的缺陷,并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
2.2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洗礼,其结构相对脆弱。如果想要文物在博物馆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就要配备必要的文物保护设备。我国许多大型博物馆都配备了恒温系统、空调系统和恒湿系统,能够提供文物所需要的适宜环境。在提供适宜的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对文物和观众所处的环境分别加以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提供文物所需要的环境,还能够使观众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参观,更好地体会文物带来的独特魅力。如果一些中小型的博物馆无法提供这样的环境,那么适当准备一些温度计、湿度计和相关的记录装置,也能够对文物陈列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无论博物馆的规模如何、类型如何,都要对文物的信息进行采集,建立文物的信息数据库。在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时,要首先对文物进行逐一的扫描,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建模技术记录文物的真实面貌后再进行妥善保存。为了能够让参观者提前对文物有一个总体了解,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博物馆内的文物进行拍照整理,再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一些文物由于材质等问题无法公开展出,可以制作出文物的三维立体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珍贵文物的魅力,还能够极大限度的对文物进行保护。
3 结束语
文物是我国的瑰宝,它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增强我们的民族情感。在考古挖掘和博物馆保管中,文物保护工作都是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相关管理制度。文物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研究人员就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文物,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像保护人类健康一样去保护文物的“健康”,让文物的研究道路走得更长、更远,让人类对过去的文明更加清晰、更加了解,为人类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5.
[2]裴胜兴.基于遗址保护理念的遗址博物馆建筑整体性设计研究[D].廣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3]赵文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4]王丽萍.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
[5]孙良凤.初探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中的问题与思考——以含山县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