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帮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2019-03-25余弘阳方怡晖
余弘阳 方怡晖
从一个工业大镇华丽转身为生态新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典型意义在于,做强基层党组织推动转型发展,由富村带动后进村发展,从而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提供了范本。
走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南村颖川东桥上,一条清澈的河涌映入眼帘,只见绿树遍布两岸,一座座新农村的别墅诉说着岁月静好,不远处是绿意盎然的罗南生态园。
50岁的本地村民罗桂文微笑着说:“以前向往城市,现在向往农村。现在家里有一栋三层半高的楼房,全家5个人一年分红25万元。”
同样是在南庄镇,另有两个既拥有国家级荣誉又各具特点的明星村——紫南村和龙津村。紫南村是“幼有托、老有养、病有医、居则安、住则美”,龙津村则是“党风正、乡风淳、经济强、管理优、社区美”。
走进河涌环绕、榕树掩映的紫南村,恍若误入江南水乡。村里单公园就有11座,人均绿地面积60多平方米。村党委书记潘柱升介绍,依托北江风光带、乡村游憩环和文化体验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农业区的打造,紫南启动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而整洁干净、透着现代气息的龙津村,使人顿觉神清气爽。该村虽然只有4名村两委干部,10多名工作人员,但党员、村民代表全面参与村政村务建设,各项管理井然有序,处处彰显文明风尚。
南庄,有着“中国建陶第一镇”美誉,但污染高能耗的陶瓷产业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而今,南庄镇改变了脏乱面貌,建成美丽乡村,涌现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绿色村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国字号”荣誉乡村。
对于南庄镇走过的路,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深有感触:“我们要继续聚焦‘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打造佛山特色小镇,让特色小镇成为产业升级新载体、创新创业新平台、宜居乐业新家园。”
南庄蝶变的秘笈在哪里?
抓党建推动基层健康发展
罗南村、紫南村和龙津村都是南庄镇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的模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明星村的出现,得益于南庄镇坚持强化党在基层领导核心地位。
据了解,近年来,南庄镇坚持强化党建在基层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文明村居。
目前,南庄出台了《进一步强化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的意见》《南庄鎮农村“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制度》等,并加快信息化管理步伐,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党建、村务“一门通”工作模块,探索“互联网+农村党建”新模式。此外,南庄镇还建立“农村党建和基层治理专项资金”“村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村级工业园区整治提升专项资金”。全镇共有25个村级项目获得1097.8万元专项资金奖励。
如今,南庄正推动罗登贤红色教育基地与中国建陶小镇建设相结合,串联绿岛湖、水乡湖涌、紫南影视民宿游、罗南生态园、隆庆古村、罗格高标农田、孔家村等等,形成一个长达数十公里、近30平方公里的岭南田园文旅圈,让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产业旅游、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等融为一体,创建绿岛湖、紫南村、罗格高标农田等三个4A级景区。
以党建为引领,建成坚强有力、团结合作、敢打硬仗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南庄镇出台了农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一带、两提升、三锻炼、四运用”的培养机制,激发后备干部队伍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热情。
作为佛山市首批建设的美丽文明村居之一,南庄镇龙津村率先实施“党员村民代表责任制”,增加了村政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村内大小事务都经村两委会讨论并形成决策,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召开有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让村民充分参与讨论,形成民主决策,一旦决定就组织村组共同实施,并采取分线负责制,使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
龙津村实施“三轮驱动三个一”战略,即通过“村两委带动、村组联动、村民行动”实现“三轮驱动”;建强“一个班子”、定好“一个方向”、 选准“一种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以环境“美村”,以文化“美心”,以精神“美德”。在重塑水乡环境同时,将“沉睡”的文化资源“唤醒”“盘活”“擦亮”,不断保护、挖掘、发展桑基鱼塘等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文化,努力打造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村。
随着“经济指数”攀升,龙津村“环境指数”“文化指数”也同步提升。龙津村从1998年欠债4亿多元的“负债村”,一跃成为如今村集体年合同总收入1亿多元的富裕村;从环境脏乱差、管理落后的“后进村”,变成管理完善、社区和谐的“先进村”。龙津村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村”“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等数十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针对基层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南庄镇率先实施农村后备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府统招、村居培养、轮岗锻炼、推荐候选”新机制。今年一季度,经过笔试、面试、个别谈话等程序,南庄镇挑选了35名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素质过硬的农村两委后备干部。
此外,南庄镇党委实施企业家“双培工程”和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2018年上半年,南庄镇组织18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委党校开展交流学习,开阔眼界,开拓视野,增强抓好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他们注重搭建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引入企业人才沟通平台,帮助农村优化招商引资项目。
两年来,南庄新建了8个“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试点推行“1+3+X”城市党建工作法,在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博士创新梦工场等产业园区打造楼宇党建项目,以党建为引领,为进驻企业、团队、人才提供一对一、多层次的特色服务,吸引高端人才扎根南庄。
如今,南庄镇正推动基层党组织向村小组一级延伸,进一步加大党务、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农村驻村团队、村居领导队伍、组工干部队伍、后备干部队伍等“四支队伍”建设,并扎实开展“党员先锋+”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能力与服务本领,加速乡村发展与繁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此外,《小康》记者了解到,红色精神的传承,也让南庄镇干部群众倍添精神动力。
出生于南庄镇紫洞村的罗登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工人运动早期的著名领袖,东北抗日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创建者。2017年,南庄启动建设罗登贤公园及其事迹展览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霍玉,是南庄镇的另一位革命前辈。她在抗日时期参加贺丰地区青少年组成的敌后抗日武装“鬼仔队”,1942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广游二支队”。194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独立第三大队奉命北上后与党失去联系,后经多方查证恢复党籍。
南庄镇党委对霍玉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定期组织人员当面聆听她的革命故事,以激励大家在新时代奋勇向前。
“这种红色精神传承,支撑起南庄企业家精神、村干部拼搏精神,也激励我们不畏艰险、敢于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南庄镇党委一位干部说。
“两帮扶”破解发展不均衡
“就像人的手一样,五个指头并不是一般长短。”南庄镇党委书记陈辅明如此形象比喻镇内各村发展不均衡现象。
在南庄,并非所有的村都如罗南、紫南、龙津一样富裕、文明。比如梧村村,2018年2月才在镇政府的出资下为环村大道安装了路灯;堤田村与佛山主干道季华西路相连的先锋大道,也是2018年初由镇政府出资才得以修通。
“富村”与“穷村”并存现象的背后,是南庄各行政村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为此,南庄镇党委于2018年8月出台了《南庄镇实施农村“两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希望通过镇对村综合帮扶、村对村结对帮扶的形式,促进南庄镇行政村间的均衡发展,实现南庄农村基层全面振兴。
该方案中,紫南、罗南、龙津三个先进村分别结对帮扶堤田、罗格、梧村三个发展相对滞后的后进村。
“从方案出台到2018年12月,短短3个多月,帮扶和被帮扶的6个村迅速进入角色,一些重点项目得以落地。”南庄镇委副书记韩士超说,“用‘党建引领、镇村联动、措施到位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六个村在结对帮扶中都体现出了比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
在南庄镇委负责人看来,“两帮扶”三年行动计划是一次综合性的农村基层治理提升行动,党委政府不仅扮演牵线“红娘”的角色,且在政策、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均给予支持。目前,3个被帮扶村累计有14个项目获得奖补,金额超1000万元。
截至目前,罗格村、堤田村、梧村村已梳理出“两帮扶”发展项目合计68个,其中,计划近期落实,并拟通过申请镇城乡党建和基层治理专项资金补助的党建阵地类项目3个,申请入库奖补金额达590万元。
接下来的三年内,南庄镇有关职能部门根据“两帮扶”政策方案精神,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将对帮扶过程中涉及的项目审批、用地规划等给予相应的政策指导和政策傾斜,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对被帮扶村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等方面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对帮扶成效突出的行政村进行奖补。
同时,南庄镇将在现有党建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等扶持基金的基础上,新增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农村人才振兴基金,“希望通过几年的时间,被帮扶的村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韩士超说。
令人欣慰的是,3个“师傅”都表现出色。其中,紫南村精心抽调人员组建“结对帮扶堤田村工作组”,先后召开了10场座谈会,准确把脉堤田的发展症结,“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堤田发展具备天时、地利,只欠‘人和,并初步提出了破解的思路和建议。”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表示,“农村的治理,没有什么好药好良方,做到‘规范、公平、阳光6个字足矣,行事要规范,处事要公平,办事要阳光,程序通透,才能把干事的激情燃起来,把信心树起来。”
龙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耀泉在帮扶梧村时,分享了“团结、拼搏、创新、自律”等共24个字的龙津善治工作方略,并尽力帮助梧村村“两委”成员增强领导力、处理事务的驾驭力、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以及对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同时也期望梧村“两委”会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做到公心对人,用心做事。
身为梧村“班长”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荣初坦言,龙津村帮扶工作组的深入,给梧村人带来了信心,村“两委”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干事的激情被点燃起来,村民有了新期许。去年仅通过规范合同管理一项,村民就实现人均增收约1300元。谭荣初表示,将用三年左右时间,重点夯实党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补齐历史短板,增强村党委的核心领导力。
“两帮扶”向纵深推进
据悉,南庄“两帮扶”政策,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上层次”的总要求,力争三年内,提升被帮扶村的软硬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月19日,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对《小康》记者表示,今年,紫南村将继续帮助堤田村两委班子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眼界,强化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堤田村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充实管理队伍,保障村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突破口,以党建引领、文化宣传造势、环卫治保实干,全力推进“整治村容村貌,建设宜居乡村”工作。
虽然南庄镇“两帮扶”正式实施不到一年,但收到的成效让各方点赞。
南庄镇委副书记、镇长叶华说:“实施‘两帮扶后,被帮扶村的群众看到了村党员干部真正动了起来,看到了村容环境的变化,转而非常拥护这一举措,镇内更多的村希望参与到‘两帮扶中来。‘两帮扶赢得了党心、民心。”
南庄镇委书记陈辅明在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说,在“两帮扶”政策引导下,堤田、罗格、梧村三条被帮扶村紧抓发展机遇,配合开展村规民约完善、发展项目梳理等工作,在工作中逐渐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转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威信得到明显增强。
禅城区副区长何战认为,南庄镇“两帮扶”是“扶贫”,更是“扶智”,先进村“手把手”地帮扶后进村,输出了智慧和经验,使得后进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再掉队,甚至在某些工作方面走在了前面。这是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比学赶帮”的生动实践,相信通过持续努力,能够取得更好成效和更广泛影响。
禅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方岳明说,南庄镇“两帮扶”的实践是针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的一剂良药。他说,三个原本涣散、落后的村党组织,通过先进村的帮扶,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呈现良好局面,先进村自身也从中总结了经验,“好上加好”。“我们希望禅城的干部队伍继续发挥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各自为政、固步自封的陈规,以‘忠诚、担当、落实把禅城的工作做得更好。”
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南庄镇实行“两帮扶”措施,由镇和先进村共同帮扶后进村,这是破解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不规范问题的改革创新探索,对于发挥党建引领、促进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三个标杆的带动下,三个被帮扶村原有落后状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党组织由弱变强,村干部的精神面貌从差变好,村容面貌从脏乱差变为整洁规范有序,让村民真正体会到“惠从党来”。禅城区委将继续支持“两帮扶”行动向纵深推进,让帮扶进一步扩大范围,丰富内涵,结出硕果!(任国升对本文亦有帮助)
编辑/韩静